慶陽:以苗林助脫貧,生態扶貧顯成效

慶陽廣播電視臺/看清(記者:何金濤 張慶寧 曹榮)我市在苗林產業發展中優先安排貧困區域,優先考慮貧困戶,通過生態工程建設傾斜、苗林產業扶持、勞務報酬支付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參與苗林產業發展,獲得收入,近年來全市林業生態扶貧成效明顯。

慶陽:以苗林助脫貧,生態扶貧顯成效

寧縣盤克鎮前渠村,幾年前還是以種糧為主的貧困村。看到苗林產業的市場前景不錯後,村支書馬寧源開始帶領大家學習育苗技術,發展苗林產業。經過幾年發展,苗林規模在村上逐漸壯大起來,2016年,馬寧源帶頭成立了森園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帶動更多群眾發展苗木產業。

慶陽:以苗林助脫貧,生態扶貧顯成效

森園春合作社成立後,以“帶領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按照苗林產業“331+”模式,將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缺技術、缺資金的貧困戶吸納進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模式,群眾以資金、土地、留床苗木3種入股形式進行入股,合作社按12%比例保底分紅。苗木銷售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再按2:5:3的比例進行二次效益分紅,兩項分紅戶均增收3800元。

慶陽:以苗林助脫貧,生態扶貧顯成效

經過幾年發展,如今前渠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苗林種植村,有效帶動了更多的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為了統籌推進生態扶貧工作,我市制定印發了《慶陽市脫貧攻堅生態扶貧實施方案》,優先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向貧困鄉村傾斜安排,優先使用貧困戶培育的苗木。同時積極組織貧困戶參與造林、林果栽植和撫育管護,鼓勵造林企業和苗林大戶帶動扶持貧困戶增加勞務和苗木收入。陳維榮是合水縣太莪鄉北掌村的貧困戶,因為家在拓兒塬林場跟前,這兩年他跟著工隊造林獲得了不錯的勞務收入。

慶陽:以苗林助脫貧,生態扶貧顯成效

我市還優先在貧困村安排退耕還林、天保和生態公益林工程任務,為貧困戶發放政策補助補償資金,同時選聘3019名貧困人員為護林員,發放工資,並通過提高貧困戶種苗技術水平等方式增加貧困戶的收入。2018年全市退耕還林任務17萬畝,優先安排深度貧困縣鎮原縣6萬畝、環縣4.5萬畝,佔全市總任務的60%。林果產業發展傾斜安排鎮原縣、環縣各200萬元。今年,我市將進一步推進生態扶貧工作,在做好苗林產業扶貧的同時,還將把經濟林果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引導貧困農戶發展蘋果、核桃、葡萄、桃、花椒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年內完成特色經濟林果栽植5萬畝以上、提質增效6萬畝以上,以此增加農民收入。

總監製:繆中發

慶陽:以苗林助脫貧,生態扶貧顯成效

監 制:慕彬 王儉

責 編:邵勇瑊編 輯:石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