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臟瓣膜”的相關問題解答

這篇內容主要針對心臟瓣膜手術中使用機械瓣膜還是生物瓣膜做一些相關的敘述。兩者之間有什麼優缺點,哪些情況下建議使用生物瓣膜,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風險如何評估和患者如何使用抗凝藥物治療等做一些簡單通俗的描述,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1、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的優缺點對比:

機械瓣膜:

優點:採用合成材料,耐久性好,瓣膜活動可達40億次,再手術率低。適宜於年輕患者較多。

缺點: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藥物,並且有噪音。

生物瓣膜:

優點:經過複雜化學處理的生物組織膜組成,無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藥物,無噪音。適宜於年長患者。

缺點:壽命在10-20年。

2、那些情況下建議使用生物瓣膜:

a 希望懷孕的女性

b 年齡在60歲以上的可以考慮選擇生物瓣膜,50歲以下的選擇機械瓣膜,這樣可以保證其耐久性並避免生物瓣膜發生鈣化;

c 易出血體質,患出血體質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進行長期抗凝治療的患者;

d 三尖瓣是所有瓣膜置換手術中栓率高的,建議三尖瓣膜置換選用生物瓣膜較多。

至於具體適合哪種瓣膜,醫生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綜合進行選擇。

3、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風險如何評估:

a 術前患者心功能:心功能(1-4級)級別越高,心功能越差,手術風險越大。

B 手術複雜性程度:

C 心臟反覆心衰,嚴重擴大,術前病史過長等都使得手術風險增大。

D 手術本身的適應症,如合併其他心臟疾病,也會增加手術風險甚至不適合手術。

4、心臟瓣膜手術後患者如何抗凝治療?

抗凝主要方法是口服,常用為法華林。一般在手術後拔除引流管術後48小時遵醫囑治療。為了保證藥物應用的準確性,建議術後一週內每天晨起查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表,以後每週2-3次,逐漸每月一次,兩月一次。保持凝血酶原時間在18-24S,活動度30%,INR:1.5-2.0左右。

說明:以上內容為參考,每位患者需結合各自的身體情況和手術情況按照主治醫生進行術後抗凝治療和隨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