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結豐碩成果,奏開放強音

伴隨著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下稱“高峰論壇”)的落幕,各國政府、地方、企業等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識、重要舉措及務實成果。

中方彙總發佈的一份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下稱“成果清單”)顯示,在高峰論壇的籌備過程中及舉辦期間,各方共達成了283項務實成果,包括中方打出的舉措或發起的合作倡議、在高峰論壇期間或前夕簽署的多雙邊合作文件、在高峰論壇框架下建立的多邊合作平臺、投資類項目及項目清單、融資類項目、中外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的合作項目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7日的記者會上稱,圓桌峰會上,與會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圍繞“推進互聯互通,挖掘增長新動力”、“加強政策對接,打造更緊密夥伴關係”、“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完善了合作理念,明確了合作重點,強化了合作機制,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達成了廣泛共識。這些共識反映在圓桌峰會一致通過的聯合公報中,將成為今後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行動指南。

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下稱“聯合公報”)隨後發佈。聯合公報稱,將通過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及其他合作戰略在內的這種夥伴關係,在次區域、區域和全球層面加強國際合作,開創共同繁榮的美好未來。我們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普遍、以規則為基礎、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潘曉明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此次高峰論壇成果豐碩,不僅涉及基礎設施項目,還有投資方面的雙多邊合作。

“中國推出‘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公共產品,不僅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發展,更是在倡導基礎設施搭建互聯互通橋樑的同時,推動雙多邊貿易、投資開發,促使這些國家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分享世界經濟發展的紅利,避免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犧牲品。”潘曉明表示。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结丰硕成果,奏开放强音

“一帶一路”中國強音

習近平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作主旨演講時稱,中國將採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第一,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第二,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第三,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第四,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第五,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

“我們高度重視履行同各國達成的多邊和雙邊經貿協議,加強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建立有約束的國際協議履約執行機制,按照擴大開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規,在行政許可、市場監管等方面規範各級政府行為,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扭曲市場的不合理規定、補貼和做法,公平對待所有企業和經營者,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習近平稱。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習近平在高峰論壇上幾次講話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有三個共同特點。

第一,“一帶一路”倡議從“大寫意”進入了更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不僅講了宏觀政策的方向,還談到了一些項目的具體融資細節。第二,講話用大篇幅描述了中國下一步重大改革開放的五個方向,吹響了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進軍號。第三,中國不僅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還為全球化發出中國的聲音,給出智慧、貢獻方案。

在開幕式的致辭中,多國領導人也表達了對倡議的呼應。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構建“歐亞夥伴關係”的努力相互呼應,有利於推動歐亞大陸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只有我們齊心協力,才能解決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

智利總統皮涅拉說,非常認同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原則。“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個優質平臺,有助於各方通過合作推動自由貿易、維護多邊主義,進而繼續促進各國經濟增長,增進人民福祉。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稱,“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偉大構想,它縮短了內陸國家與海洋的距離,使更多國家獲得發展。“我全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確信馬來西亞將從中受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當前全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中國已成為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多邊主義的支柱。他強調,“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縮小融資缺口,並體現了低碳環保理念和原則。聯合國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形成合力。

高峰論壇成果豐碩,機制建設是重點

無論是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還是圓桌峰會上的致辭,習近平多次提及“強化機制合作”以及“建立有約束的國際協議履約執行機制”。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朱傑進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階段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設的保障。

參加了開幕式和高級別會議的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一帶一路”問題研究專家王義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本次高峰論壇非常強調對接國際規則,尤其是“開放”“透明”“綠色”。建立有約束的國際協議履約執行機制,就是要建章立制。比如,引進與發達國家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這些需要機制化,才能確保更多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才能真正地做到行穩致遠。”

在27日發佈的成果清單中,各類合作倡議、合作文件、合作平臺、合作項目等共有6大類283項。

“如果從國際制度、國際組織的角度來看成果清單,最大的亮點是國際組織的參與相比之前有很大的變化。”朱傑進說。外交部長王毅此前給出的數據顯示,高峰論壇反響熱烈,有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就與會的國際組織數量而言,比首屆多了近20個。

朱傑進注意到,在成果清單中,發改委聯合的主要國際組織是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比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亞太經設委員會、聯合國兒基會、聯合國人居署;財政部則與國際眾多多邊金融機制攜手;人民銀行則選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

比如最讓朱傑進期待的“財政部聯合八大金融機構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成果清單中稱,中國財政部聯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拉美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泛美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銀行集團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

“未來,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的架構如何,以及如何幫助全球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尋找更多的資金,進行信息的互通有無等,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朱傑進說道。

同時,他還非常關注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建立的中國-基金組織聯合能力建設中心未來的動向。“IMF對各國債務等宏觀經濟數據瞭如指掌。這些數據能否與中國分享,對於未來‘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進也相當關鍵。”朱傑進強調。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拿大籍副行長丹尼·亞歷山大爵士(Sir Danny Alexander)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亞投行在審核申請項目時會特別關注項目的融資可持續性、可能造成的潛在的債務影響等問題。在他看來,亞投行非常願意與“一帶一路”倡議分享多邊金融機制建設的經驗,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聯合公報顯示,中國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將在加強發展政策對接、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務實合作、加強人文交流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合作。

(記者錢童心、周楠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