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年報遭深交所“19問”!

快訊 | 泰禾年報遭深交所“19問”!

文 / 華商訊

5月8日,泰禾集團發佈公告稱,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下稱深交所)管理部下發的問詢函,被指在年度報告審查中發現幾大問題,其中涉及償債風險、年度銷售業績披露、投資性房產公允值、關聯交易等共計19項。深交所要求泰禾於5月15日前就上述問題作出回應並遞交書面材料。

問詢函的第一項便指出,2018年度泰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39.31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15.58億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金額達574.28億元,貨幣資金對此的覆蓋比例僅為0.26,同時泰禾存貨週轉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同比均出現下降。

深交所要求,泰禾結合開發項目回款情況、融資能力等說明相關資金安排,分析說明公司即期負債的償債來源以及是否存在短期償債風險。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這說明泰禾短債壓力較大。來自億翰的數據顯示,2018年典型50家房企的平均現金短債比為1.98倍,相較2017年的1.88倍有所升高。其中現金短債比小於1的有9家,佔比達到18%;現金短債比大於1小於2的有24家,佔比48%;現金短債比小於2的房企有33家,佔比達到66%;現金短債比大於2的企業共計17家,佔比34%。一般而言,經營性現金流如果無法覆蓋短期負債,就說明賬上的錢無法償還一年內到期借款,意味著資金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穆迪把泰禾的評級從B1下調至B2。

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指出,2017年12月,泰禾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黃其森曾對外宣稱2018年銷售額目標是再翻一番至2000億元,同時大幅降低資產負債率。請泰禾說明2018年度實際銷售額及降負債率的實際進展情況,是否達到銷售額目標,以及對差異原因進行分析。

一般而言,銷售金額屬於經營層面的數據,因為不牽扯到審計,所以很多企業選擇不公佈。

根據媒體報道,早在2017年12月25日,泰禾集團就曾因“2018年銷售目標2000億”問題收到過深交所的關注函,當時泰禾的回覆為:2000億業績目標系董事長個人願景。

上述人士指出,泰禾通過輿論造勢,許諾2018年銷售金額將達2000億元,如果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的實際銷售額未達到銷售目標2000億元,可能會引起泰禾股價大幅波動,也屬於誤導廣大投資者,這也是深交所要求泰禾補充說明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