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夜晚夢遊墜河道 被救起後才“睡醒”

華商報銅川訊(記者 田怡心 讀者謝娟 供圖)睡夢中墜落河道淺灘若干小時,被眾人救起後才“睡醒”……你沒看錯,這不是電影中的情節,而是銅川一名女子的經歷。

女子夜晚夢遊墜河道 被救起後才“睡醒”

發現河道淺灘躺著個人

村民攔住晨練民警報警

日前,習慣晨跑的銅川市陳家山派出所所長王應奎和民警張雷、輔警吳新春、翟耀林4人在晨練路上突然被村民攔住。“河道淺灘上躺著個人,不知道是死是活!”在村民引領下,在廟灣鎮街道的河中,看到一女子披頭散髮躺在河道中心淺灘上,四周是湍急的河水,隨時都有被淹沒的可能。

此時,廟灣鎮政府環衛工人程狗娃和早上鍛鍊經過的廟灣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孔平治已經下到河中。張雷和吳新春也迅速從橋上下到河中,發現這名身上只穿著單薄秋衣的女子,身體大部分已經陷在淤泥裡。吳新春將手指伸到女子鼻下,發現女子仍有氣息,卻無法喚醒。隨後,幾人合力將女子抬到安全地帶。

“抬到安全處後女子才清醒,渾身凍得瑟瑟發抖,我們幾個人趕緊把身上的外套給她包上。”吳新春說,隨後派出所裡另一位專門趕來的女民警帶著找來的棉被,給女子裹上取暖。

女子患夢遊症曾多次發作

由於下雨,河水漲勢迅猛,需要儘快撤離,可是河道太高且該女子全身無力,一行人根本無法沿河堤護坡上下,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通過頭頂的鐵橋將女子送上岸。周圍的村民們拿著繩索等各種工具等在河道周圍,想要直接將裹著棉被的女子拽上岸。擔心給女子造成二次傷害,王應奎立即與陳家山礦救護隊和120取得聯繫,在救護隊的協助下,用繩索綁住擔架將該女子救上岸,隨後120急救車將該女子送到醫院救治。

王應奎告訴華商報記者,從該女子家屬處得知,女子今年45歲,患有夢遊症,此前多次發生睡夢中外出的行為,但從未發生過意外事件,這也是第一次發生墜落河道的情形。此次該女子被救後意識清醒,但對於自己的行為全然不知,住院治療一週後現已出院。

 知道一下

睡行症以兒童多見 一般可隨年齡增長自愈

銅川市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住院醫師蘭肖肖介紹,睡行症過去習慣性稱為夢遊症,指一種在睡眠過程尚未清醒時起床在室內或戶外行走或做一些簡單活動的睡眠和清醒同時存在的一種意識改變狀態。睡行症以兒童多見,最常見於5~10歲的兒童。睡行症通常發生於入睡後1到2小時,主要表現為患者反覆發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發作時睡行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滯,警覺性下降,反應遲鈍,一般不說話,詢問也不回答,對別人的招呼或干涉行為相對缺乏反應。

睡行症患者該如何治療呢?蘭肖肖介紹,有關治療以預防傷害為主。當患者發生夢遊時,應該引導其回到床上睡覺,不要試圖喚醒,次日早上也不要告訴或責備患者,否則會造成患者挫折感及焦慮感。要注意在患者的臥室內勿放置危險物品,防止意外發生。兒童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大多在15歲前後會自愈,成年患者則應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如有心理因素,應及時予以解除,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可考慮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干預。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