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冢虎,鬼才,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乃是我國曆史上非常混亂的一段時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著名戰役就是在當時發生了,在這兩場戰役中不僅有大量的名將湧現,而且還出現了非常有名的謀士對決的畫面。可以這樣說三國事情雖然天下大亂,但是也充滿著英雄沉浮的傳奇故事,多少年來都令人津津樂道。

在當時的武將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句話詮釋了三國時期武將的武力值排名,那麼文官的排名如何?尤其是一些著名的謀士,比如:諸葛亮、龐統、郭嘉、司馬懿等。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的說一下,此四人的綜合實力到底是怎樣的,誰能稱得上三國謀士第一人?


臥龍,鳳雛,冢虎,鬼才,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先來說說諸葛亮此人,說起諸葛亮許多人認為他乃是三國時期第一人,因為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由此觀之諸葛亮的才華必然是極高的,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了“鬼神”一般的存在。

可是真實版的諸葛亮卻並非如此,赤壁之戰的時候僅僅是促成了“孫劉聯盟,”並沒有所謂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等故事。簡單的說諸葛亮對於劉備就好比蕭何對於劉邦一樣,諸葛亮的才華更加的傾向於治國安邦、治理民生等方面,在軍事謀劃上僅僅說算是一個“角色人物”。

從五出祁山全部以失敗而歸就可以看出來。因此司馬徽先生才會說那句話:諸葛亮雖得其主,但卻不得其時,意思就是說亂世並不適合諸葛亮發揮最大的才能,這便是真實版的諸葛亮。


臥龍,鳳雛,冢虎,鬼才,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而與諸葛亮齊名的便是素有鳳雛之稱的龐統,赤壁之戰時龐統避亂於江東而被魯肅推薦給周瑜,然而在周瑜死後孫權因龐統長得比較醜便不再重用了,無奈之下龐統便棄孫權而轉投劉備,由此迎來了一生最輝煌的時刻。

因其才華才華橫溢而被劉備重用,可以說劉備對他的親密程度只亞於諸葛亮,劉備進軍西川之時龐統建立了巨大的功勳。奈何此人心胸比較的狹小,在加上“政治情商”比較的低下。

所以此人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和人氣並不高,在攻打攻雒城時進軍至落鳳坡,而中了張任的埋伏被亂箭射死,這便是龐統最輝煌的一段時期。由此觀之此人才智無論是在軍事謀略或者治國策略上都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從最終建立的功業來看,屈居於諸葛亮之後也不算委屈他。




鬼才郭嘉是曹操手中的一名謀士,他可以說是曹操一生“千里馬”級別的人物,如若沒有郭嘉給曹操提供戰略規劃,那麼曹操想要贏得官渡之戰、統一北方大地估計都有點懸。與呂布對戰之時郭嘉勸諫曹操急攻呂布,給出的理由是“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最終曹操擒得呂布。

官渡之戰時曹操多次因為與袁紹的實力懸殊太大而想撤軍,然而郭嘉提出的“十勝十敗”策論穩定了曹操戰勝袁紹的決心,最終烏巢一戰果然奠定了曹操大勝的基礎。後來袁紹因病去世,此時郭嘉又對曹操提出“遠征烏桓”的戰略,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可以說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的成果,郭嘉此人的功勞功不可沒,因此在三國迷中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簡單的說就是郭嘉此人的軍事才華要比諸葛亮強很多。


臥龍,鳳雛,冢虎,鬼才,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以上三位均是因為壽命的限制而沒有實現自身最大化的價值,然而在三國中卻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屢屢敗於諸葛亮的手中,然而卻靠著隱忍與壽命將諸葛亮徹底的擊敗了,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冢虎司馬懿。

以作者的觀點來看,司馬懿此人具有龐統的善謀奇策,又具有郭嘉的戰略眼光,同時有兼具諸葛亮的治國之道,雖然都不是太頂尖,但是在三國後期卻足以碾壓任何一人,這或許就是時勢造英雄吧!

司馬懿最顯著的功績便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不過他最大的成功便是在四任君王的猜忌中活了下來,由此才有機會成就後來的光輝大業。


臥龍,鳳雛,冢虎,鬼才,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綜上可知,若以戰略眼光來看郭嘉排在這四人的首位,若以治國方略來看諸葛亮排在這四人的第一位,若以最大成就來看司馬懿當拔得頭籌,而龐統因為死得太早始終屈居於末座。三國四大謀士臥龍鳳雛、冢虎鬼才,誰才是當世第一?排名出人意料,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