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想通這幾件事,人生就容易多了

成年人,想通這幾件事,人生就容易多了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禿,容易胖,容易窮,就沒有容易二字。

其實,仔細琢磨琢磨,想通這幾件事,人生真的會容易很多。

1 不刻意合群。

網易雲音樂上看過這樣一條熱評:“到了一定年紀,我們就必須扔掉4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

不想去的飯局能不去,不喜歡的人敢不跟他玩,不理我的人我不去巴結,不喜歡我的人懶得解釋。

人生能達到這種境界,真是一大快事。

年長的一大好處就是,你終於可以做到不取悅別人。

人間並不總是美好,必須學會善待自己。沒必要一味順從環境或者遷就他人。

表達不同觀點或者拒絕,並不會讓你顯得不合群或者不近人情,這反而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因為你在主動向外界傳達你的邊界感。

小孩子才如膠似漆無話不說,一旦翻臉就互相拉黑髮誓老死不相往來,大人只是輕輕一笑,默默走開。

成年人,想通這幾件事,人生就容易多了

2 遠離受害者模式。

人到中年,得堅強些。

沒有人能傷害得了你,除非你允許。這句話小孩子看了會覺得莫名其妙,成年人卻明白其中深意。

有市民爆料,在北京左安門內有一名中年女子,帶著自己的女兒跳樓,丈夫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消防和警察都趕到現場,僵持了很多個小時。

她站在七樓陽臺哭訴:“你要車沒車,要房沒房,我只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你卻出去跟那個女人住在一起,都三個月了。”

孩子苦苦哀求她,說我不要,媽媽我不要。

鄰居也好心勸說她,不能對孩子那樣,你是媽媽,要保護孩子,他對不起你離婚得了,幹嘛拉著孩子這樣,你是媽媽你不能這樣。

她不聽不動,還是站在那裡繼續哭訴。

我們不否認她的丈夫是個大渣男,但這個女子啟動的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模式:因為你對不起我,我才那麼憤怒和鬱悶,所以我要懲罰你,我要罵,我要採取極端手段。

生活中這一類人也很多,處處覺得別人對不起他,什麼都是別人的錯。抱怨老闆不給升職加薪,抱怨另一半不夠體貼入微,抱怨孩子不聽話,甚至抱怨朋友不瞭解自己。

人一旦啟動這種受害者模式,就會不負責,不行動,只哀怨,只委屈,然後讓自己陷入更加悲慘的境地。

最終,除了得到一些發洩的快感和他人的談論,什麼都得不到,還是會繼續無助、失落、絕望。

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沒有人會對你的生命和痛苦負責,人只有自我拯救,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小孩子才哭著要糖吃,大人想吃糖就要自己買。

拒絕受害,你才會掌控生命。

成年人,想通這幾件事,人生就容易多了

3 經常啟動“算了”模式

《奇葩說》裡馬東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最終會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蔡康永接著說:“那不是原諒,那是算了。”

蔡康永對人感情的把握真是準確,就是這樣啊,很多人和事我們是不願意原諒的,但也沒必要念念不忘,耿耿於懷。

一句“算了”,不跟爛事糾纏,也就放下了執念,放過了自己。所謂成熟,大概就是本來你該哭該鬧,你卻選擇了不言不語,微微一笑。

網上有句有名的話說:很多事情你當時想不通,彆著急,過一段時間再想,你就想不起來了。

人就是要有把不開心隨時清零的心理,往事清零,餘下的都是美好。

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選擇。

德國詩人海涅說:“我相信進步。同時我又十分相信,人類具有決定幸福的能力。”

你有決定幸福的能力。

成年人,想通這幾件事,人生就容易多了

4 跟自己相處好

魏晉名士殷浩,與大將軍桓溫齊名,皆是風雲人物。

《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常有競爭心,總是想與殷浩一較高下。

有一天他問殷浩:“卿何如我?”殷浩淡然答道:“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多麼灑脫的人生,自信的態度。

一個人與世界相處的能力,取決於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不做無謂比較,悅納自己,是與他人和平相處的前提。

這樣的人,不會看什麼都不順眼,也不會對別人過多要求,更不會無端生出各種比較心虛榮心。他看得到人性的侷限,更相信自己也許並不能做的更好。

他不會看不慣這看不慣那,說話難聽,斤斤計較,充滿負能量。

莊子有言:“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獨有”指的是獨立自在,自我和諧,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能與自己和諧相處,是一個人的底氣,是真正的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一種不依附的自信,是對自己的接納和完善。

這樣的人,與世界相處起來,必是和諧寬闊的。

成年人,想通這幾件事,人生就容易多了

人生不易,成年後,就不要總給自己找不痛快了。

《周易》說:“仁者見仁而得仁,智者見智而得智。”

我們的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周圍的世界。我們看到的,就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看起來再合群,內心依然有空洞;成天牢騷抱怨,境況只能越來越糟;有放下不愉快的勇氣,才能擁有幸福的能力;悅納自我,世界便和諧了。

成年人,還是要自己想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