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十一,京東亮出國內首個5G物流園區

雙十一要來了,快遞行業“大考”在即。京東物流交出了一份成績單,再一次展示了在物流履約效率方面的能力。

外部收入佔40%

10月29日,在2019全球智能物流峰會期間,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交對外稱:2年多來京東物流服務客戶超過20萬,第三方外部服務收入增長近8倍,佔總體收入近40%。

在隨後的採訪中,王振輝提到,儘管京東物流已經推出個人快遞、京小倉等面向C端用戶的業務,從收入比看,企業級客戶貢獻的收入仍佔主流,個人快遞業務還將繼續投入。

这个双十一,京东亮出国内首个5G物流园区

兩年前,京東物流宣佈對第三方商家開放物流服務。彼時,王振輝提出京東物流的首要目標是在五年時間左右實現外部訂單收入能佔到50%。

兩年後,王振輝坦言“開放這兩年多來,每天都在變革,也有各種踩坑。畢竟以前我們只是服務京東”,未來,京東物流還會繼續加大開放,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自建物流,開始採用外包服務。

去年,京東物流上線了個人寄件業務,據王振輝介紹,經過一年發展,目前該業務已經覆蓋全國一百多個城市,後續會持續加大投入。為了破局,京東也在通過與第三方快遞服務平臺合作提升外部訂單量。10月22日,京東快遞宣佈通過接入快遞100平臺系統。

挺進下沉市場

物流作為電商行業的基礎設施,近年來也在加大下沉市場的投入。此前,京東物流已經推出“千縣萬鎮24小時達”的時效提升計劃,將實現今日下單、明日送達,甚至半日送達。除了發展個人業務,王振輝表示,京東物流還將為客戶實現產地上行和銷地下行,覆蓋四到六級城市的消費者。

在下沉市場實現更高的履約效率,需要所有的線下網點、品牌商和線下門店一同打起精神,當然還需要供應鏈模式的創新。

这个双十一,京东亮出国内首个5G物流园区

在峰會上,京東發佈了供應鏈產業平臺(OPDS),平臺要做兩件事。

一是提供全供應鏈服務:通過將產地和銷地網絡的打通,實現從採購、生產、到流通、消費,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真正打通產銷全鏈路。

二是搭建供應鏈技術平臺:基於機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構建供應鏈業務與數據中臺,推動產業供應鏈技術標準的建立及效率提升。

具體而言,一方面,在全供應鏈服務上,京東物流將以“雙24小時”和“雙48小時”。“雙24小時”是指產銷兩地打通,產品上行到全國不超過24小時,銷地下沉到千縣萬鎮不超過24小時。而“雙48小時”是指海外商品進入中國和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不超過48小時。

至於如何實現“24小時”的目標,王振輝稱,京東現在有6個物流中心,在三四線城市有大量倉庫覆蓋,同時京東小店也有一定的庫存能力,通過供應鏈算法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另一方面,為搭建供應鏈技術平臺,京東物流將依託在智能技術創新和全場景應用的能力積累。

據王振輝介紹,京東物流目前已經打造了涵蓋底層技術、軟硬件系統及智能供應鏈三個層面的立體化供應鏈技術平臺,通過對外賦能提升行業供應鏈效率。目前,供應鏈技術平臺已經應用到城市物流服務、製造業、農村供應鏈等不同的領域。

5G遇上物流

目前同行如菜鳥、蘇寧等電商物流企業也在各自試點5G技術。王振輝介紹,京東物流已經和三大運營商一起,在5G和IoT應用上進行了探索和落地,目前全國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已基本落成,將會在雙十一期間投入使用。

王振輝在採訪中透露,該物流園區在北京亞洲一號內,“我們將投用25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70個不同配置的機器人倉,有些分揀中心日訂單處理能力已超100萬以上”。屆時可實時感知倉內生產區擁擠程度,及時進行資源優化調度,幫助園區智能識別車輛,並智能導引貨車前往系統推薦的月臺進行作業。

除了北京亞洲一號智能物流運營中心,位於東莞的亞洲一號倉庫也在進行5G智能物流園區建設。

5G技術的三大特徵為超高帶寬、超低時延、超大容量,目前手機通信領域只用到了超高帶寬。據介紹,京東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內能實現所有人、機、車、設備的一體互聯,包括自動駕駛、自動分揀、自動巡檢、人機交互的整體調度及管理。

基於5G技術建設的京東物流智能物流平臺LoMir(絡謎)也在會上首次公開亮相。

这个双十一,京东亮出国内首个5G物流园区

王振輝在採訪中表示,現在用戶在電商平臺購物後,可以看到包裹到達哪座城市,5G物流能讓用戶看到包裹在哪輛車上、哪個位置,車在哪裡行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