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人到中年,才是一個安放自我的過程,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找不到自己,或許我們即將渾渾噩噩過這一生了。

人到中年,我們要想學會過得越來越好,其實是一個示弱的過程,你越逞強,生活將你拋棄越遠,而你適當學會示弱,你會發現,原來弱就是強,反而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大。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一、對待身邊的親人,學會示弱,才能和他們相處好

人到中年,你會發現,一旦你對身邊的人越強勢,身邊的人越遠離你。你的強勢會遭到他們一致反感與反對。

親人是我們最大的港灣,承載著自我的希望與動力。當你學會對身邊的親人示弱時,你才會珍惜和他們之間的感情。

鄧超每次和自己的孩子嬉戲玩樂的時候,顯得非常的無辜,不是被女兒扎辮子,就是被家人“嘲笑”,鄧超卻非常享受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孩子很喜歡和他互動,事實上,當你學會對妻子和孩子示弱的時候,你才會走入他們的內心。

孩子在乎的不是一個強勢的父親,更在乎是能和他玩到一起的人,假裝弱小,才會讓他們變得強大起來。

包括夫妻相處之道也是,當一個男人懂得示弱的時候,對妻子多一份理解與包容,多說一句對不起,多一些擁抱,女人往往是情緒敏感動物,當你安撫了她們的情緒,她們因為愛會給予家庭更多的付出。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二、學會對生活示弱,更理性面對生活

人到中年,或許我們需要明白的事情,其實我們能做到事情是少之又少。年輕的時候,我們激情奮勇, 世界就可以如探囊之物在自己手中,而事實上,人到中年,才知道,做好身邊的事情就是對生活最大的敬意。

學會認慫並不是說不努力生活,而是以一種更為自保的方式生活。有一箇中年人跟我說,年輕的時候,自己認為身體特棒,每天熬夜,喝咖啡,上網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等到中年的時候,看著一家人的期待,還有贍養父母的責任與壓力,他卻知道,他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耗費自己的體力與精力揮霍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人到中年,你會明白責任更重要,理性比意氣風發更重要,因為你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在乎的人與事上,學會認慫,珍惜自己的身體,你才能讓身邊與家人最大化的幸福,這或許是一箇中年人的所需要的處世智慧。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三、學會示弱,是一種內心強大的表現

年輕的時候,我們處處喜歡逞強去表現自己,因為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但是人到中年後,卻慢慢知道,如果你一直太強,身邊的人就會越來越弱。

學會示弱是有意為之,讓身邊的人變得更為厲害最為重要的技巧。在示弱的過程中,我們不需要假裝自己什麼都知道,而是懂得禮讓與尊重別人的智慧。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不再認為自己厲害的時候,從某些方面也是自己最為厲害的時候,因為你已經不需要通過厲害來證明自己,而是通過人格魅力來吸引別人。

人到中年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過程,是知曉世界的大,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靜,是去了解人心與人性,洞察他人的內心需求,巧妙地引導對方成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一直太強,根本就無法給予別人機會,只有示弱的時候,你才會看到各方的智慧,更會了解自己的軟肋是什麼,你需要什麼樣的人,做成什麼樣的事情。

正如《西遊記》中的唐僧,看起來好像什麼都不懂,但卻能所有人都叫他師傅,最為根本之道是他懂得方向,瞭解每個徒弟的長處與缺點,讓他們和諧組成一個團隊,這是他的本事。

心理學:人到中年,學會“示弱”,你的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四、示弱,並不代表我們真弱,而是懂得事物的本質

許多人以為示弱的是愚蠢的人,懂得示弱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這是因為在示弱中,他們早已洞察生活的本質與真相。

在婚姻與愛情中示弱的人,他會更在乎是兩個人的關係,所以即使道歉也沒有關係。而在孩子面前示弱的人,是想變成和孩子一樣大,走入孩子內心世界。

在員工面前示弱的人,是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與潛能,最大化實現目標。在生活面前示弱的人,是懂得健康身體比任意揮霍身體的機能更重要。

在我們學會示弱的前提,你必須瞭解你在乎的是什麼,學會用愛去統籌自己的人生與目標,你才知道,人生中,很多事情都只是手段,而目的才是我們最在意的。

在你的人生中,我們需要儲備這種示弱的智慧,更多追求生活的本質,人到中年的你,才會越活越通透,越來越有前途。

今日話題:你認為人到中年,需要學會示弱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