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起兵,一統天下,唐高祖到底做了點啥?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唐國公、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李淵在天下已然大亂的情況下,沒有積極平叛,而是帶著兒子、部將等三萬多人,正式起兵反隋,並乘著隋煬帝遠在江都、中原有瓦崗軍激戰、關中守備空虛的時機,只用了4個月就攻入長安。

佔領長安後,李淵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改元義寧,史稱隋恭帝。

晉陽起兵,一統天下,唐高祖到底做了點啥?

雖然當時的反隋勢力有不少稱王稱帝,隋煬帝也還在,但李淵的做法,還是技高一籌,既保留了隋煬帝的空頭位置,也控制住了年幼的隋恭帝。

隋恭帝也很快任命李淵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李淵長子李建成為唐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李元吉為齊國公,李氏父子徹底控制了關中局勢。

李淵的做法就跟東漢末年的曹操、曹魏時期的司馬氏父子、北周時期的隋文帝楊堅一樣,只是等待一個改朝換代的時機罷了。

隋朝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他的孫子秦王楊浩被擁立為帝。

李淵當然是不承認楊浩的,這時他已經有了“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後羽葆、鼓吹”的特權,很快還又“進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緊接著更“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可以說是一步步向皇帝邁進。

同年五月,隋恭帝被迫下詔遜位,李淵在群臣再三勸進後,終於如願以償地即皇帝位,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

晉陽起兵,一統天下,唐高祖到底做了點啥?

唐高祖冊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了,但形勢並不樂觀,隋朝殘餘勢力擁立了楊浩、越王楊侗兩個小皇帝,各地還有很多反隋勢力,甚至關中周邊都四處樹敵,唐高祖只能派出三個兒子和部將們逐一征討。

唐高祖首先討平了金城薛舉、薛仁杲父子,涼州李軌,很快又把劉武周、宋金剛等人拿下,關中、太原、河東地區都得以穩固。

這時,唐高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原地區,分別是洛陽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雖然兩人實力都很強大,但最終還是被唐軍擊潰,王世充和竇建德都被抓獲。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將竇建德處死,他的部將劉黑闥再次起兵反唐,近兩年後才被平定,劉黑闥等人被李建成處死。

中原基本平定後,唐高祖又派人消滅了江陵蕭銑、豫章林士弘等勢力,除了突厥支持的朔方梁師都,基本上統一了天下。

唐朝一統的豐功偉績,千百年來人們都把功勞給了唐高祖的兒子李世民,但實際上,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其他親貴將領等,都有很多出力的地方,指揮他們南征北戰的,是唐高祖,他才是最高的決策人。

晉陽起兵,一統天下,唐高祖到底做了點啥?

李世民弒兄殺弟當上皇太子,沒多久唐高祖就禪位給他,唐史美化後就成了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甚至連晉陽起兵的功勞,都歸到了當年還不到20歲的李世民身上,但在《舊唐書》中,唐朝貞觀八年(634年),李世民曾在一次宮宴上給唐高祖祝酒:"臣早蒙慈訓,教以文道;爰從義旗,平定京邑。重以薛舉、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稟睿算,幸而克定。三數年間,混一區宇。天慈崇寵,遂蒙重任。今上天垂祐,時和歲阜,被髮左衽,併為臣妾。此豈臣智力,皆由上稟聖算。"

這裡明確把從晉陽起兵“爰從義旗”,到統一天下“皆上稟睿算,幸而克定”,都歸到了唐高祖的名下,這不是謙虛,李淵確實是雄才大略之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