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④處理醫藥機構489家 管好用好民眾“救命錢”

  平遠堂醫藥零售有限公司違規刷卡套現,被取消醫保定點資格;固安縣彭某、葉某、袁某等5名參保人,涉嫌偽造使用虛假髮票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被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11月18日,市醫療保障局在《廊坊日報》通報曝光了10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

  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開展以來,市醫療保障局堅持把管好用好醫保基金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現實檢驗,制定檢查方案,成立監督專班,組織全市10個縣(市、區)和廊坊開發區醫療保障部門及醫保專家、業務骨幹,採取查閱賬本、現場核對等方式,對全市各醫藥機構開展拉網式排查、交叉互查、飛行檢查,重拳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堅決維護醫療保障基金安全。目前,全市共處理定點醫藥機構489家,暫停定點醫藥機構151家,解除醫保服務協議20家,對481家定點機構下達整改通知書,處理約談相關人員30名,查處扣除違規資金2218.39萬元,移交衛健、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違規線索9條,全市一級民營醫療機構醫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20%。

  醫保基金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既可以是錦上添花的保障款,又可能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錢,尤其是對廣大貧困人口,生病有沒有人管、有沒有保障,他們體感最真切。為使貧困人口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我市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保障範圍,確定203個“先診療後付費”定點醫療機構,落實貧困人口享受慢性病醫療保障待遇,自9月20日起,大病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取消大病保險封頂線,使醫保優惠政策進一步向貧困人口傾斜,讓醫保基金更多惠及貧困人口。

  “醫保基金數額巨大、性質特殊,必須既管好又用好。”市醫療保障局負責人介紹,他們將探索視頻監控、群眾舉報、執法監督三結合的模式,落實“脫貧不脫政策”的要求,進一步鞏固擴大專項整治成果,切實管好用好老百姓的“救命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