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風景宜人,邯鄲市一大名勝,河北省邯鄲市風月關

風月關,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臨水鎮黑龍洞村,神麋、南鼓兩山南北對峙的"滏口陘"處。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邯鄲市一大名勝。

山清水秀,風景宜人,邯鄲市一大名勝,河北省邯鄲市風月關

  風月關依山而築。據碑文記載,始建於唐代,山門之內有大殿及配房等。大殿原供龍神,洞下深潭,其色黛綠,清泉從巖縫噴湧,泉水從沙際上湧,狀如釜中水佛,故名滏水,又因位於鼓山南段(一名釜山)之陽,故名滏陽。

山清水秀,風景宜人,邯鄲市一大名勝,河北省邯鄲市風月關

  北齊時,道教傳入峰峰後,風月關上又成為峰峰著名的道教場所。北齊時弘揚佛教,禁絕道教,拆毀道觀,驅散道士。據歷史上記載是:“沙門無道士”。至唐代,道教逐漸興起。風月關上的黑龍洞道觀又日漸興盛,並建於五代,遂有出家道士數人。明清時道教相沿,黑龍廟的道士人數增多。民國時,有道士數人,尤以將道教信仰與普通地方神混而為一,不分彼此。今道觀遺址存,無道士,並增加了數十位各路神靈牌位塑像。其崑山明月閣在七十年代因修路被拆毀,路修好後又按照原樣修復,並在閣外拓加人行道,其閣上的“崑山明月閣”及對聯原樣鑲在券和牆上。

山清水秀,風景宜人,邯鄲市一大名勝,河北省邯鄲市風月關

  風月關作為峰峰的古磁州八景之一“龍洞珠泉”處,是歷代文人墨客遊鼓山滏水必行之處。據史載,僅歷代文人在此關上詠贊峰峰的遊記詩詞達數十首篇。最為著名的有元代李誠的“黑龍洞元代賬濟文”和明代進士張應登的“遊鼓山滏水記”及數首詩篇,稱讚風月關的泉水夏清而冬溫,至奇也。其他如元代詩人李起巖、楊縛,明代劉湜、紀純、楊貴誠、楊性魯、慄永爵、孫謙、賈汝輯、唐曜、李世藩、劉士傑、李士高、左燁、董應芳,清代文人任塾、方孝標、王組、楊方晃、許最、高世寅、裴大鵬等都在風月關上扶欄賞月,動情詠詩。

風月關之上的廟宇建築群叫"滏口祠",坐落在神麋山陽一條東西長數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風月關"三字。由西門拾級而上進入廟院,院內坐南向北建有捲棚式歇山頂、深寬各三間的黑龍廟,廟內有黑龍爺塑像。廟東側建有上下兩層琉璃瓦頂的崑山明月閣,閣內供有觀音菩薩像,前廳西牆上還嵌著明進士張應登親書"登崑山明月閣觀泉"詩的石刻一塊。據史載,該閣、廟均始建於唐代,由於歷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築莊重緊湊,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