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化」中安聯合馴服淮南煤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中安聯合煤化工項目,讓安徽省煤炭行業由燃料型向原料型利用轉型。

從黑色的煤炭到白色的顆粒,在位於淮河邊上的安徽(淮南)煤化工園區內,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安聯合)的煤化工一體化項目令淮南煤搖身一變,生產出高附加值的聚烯烴產品。這不僅標誌著中國石化煤化工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有力促進了安徽省和淮南市的經濟轉型發展。

新型煤化工

淮南地處華東腹地,居中靠東,承東啟西,南北對接,不僅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且還有便利的交通資源和豐富的水資源。同時,淮南是全國13個億噸煤基地之一,煤炭儲量約444億噸,探明儲量153億噸,據報道2018年4月又新探獲煤炭儲量48億噸。

這一切,意味著淮南具備發展現代煤化工以及延伸相關產業鏈的良好條件。

然而,長期以來,守著上百億噸煤炭儲量的淮南並沒有大力發展煤化工。究其原因,在於淮南煤的獨特性。

首先,朱集西煤礦具有“三高一深”(高瓦斯、高地壓、高地溫和井筒深)複雜地質條件和不利因素,挖掘需要很強專業能力。其次,淮南煤具有高灰熔點、高灰分的特點,和山西等地的煤礦完全不一樣,因此只能作為燃料。

2009年1月,安徽省政府和中國石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在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區建設大型煤化一體化項目。由於市場原因,項目經歷停緩建。2017年1月20日,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全面恢復建設。

作為中國石化重點建設項目,安徽省重點工程、淮南市“一號工程”,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267億元,重要性十足。

“中安聯合的技術創新,不單純體現在某一項技術或某一個環節的創新上,而是具有獨特的自主創新及競爭優勢。在由煤向化轉變的源頭工藝上,中安聯合採用的是中國石化自主開發的SE-東方爐氣化技術。”中安聯合副總工程師陶全保告訴記者。

“水土不服”是過去困擾淮南煤化工的主要難題。為此,中國石化投入16億元在揚子石化建設一套大型試驗裝置,分兩個階段按不同配比組織“中安煤”試燒,成功實現了淮南煤由燃料向原料的“關鍵一跳”。

據介紹,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設計年產能為170萬噸煤制甲醇及35萬噸聚乙烯、35萬噸聚丙烯,配套400萬噸煤礦。

產品轉型

8月8日,6輛滿載著聚丙烯、聚乙烯產品的卡車緩緩駛出廠門,中安聯合煤化工首批180餘噸聚烯烴產品順利出廠走向市場。在兩年前,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艱鉅目標。

走進塔罐林立的中安聯合烯烴部MTO裝置現場,明顯感覺這裡比外圍的溫度高。MTO裝置主管賈玉清的汗水浸透了工服,但依然和技術人員反覆推敲著裝置的優化方案。

“MTO級甲醇是烯烴的重要原料,我們目前用的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效甲醇制烯烴全流程技術(S-MTO)。”賈玉清介紹說。這實現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甲醇制乙烯、丙烯全流程工藝技術的產業化。

為了順利投檢,中國石化調集了系統內化工工程建設領域的全部精英隊伍參與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優質工程、安全工程、綠色工程、效益工程和陽光工程。空分、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等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煤氣化、甲醇制烯烴和聚乙烯、聚丙烯裝置採用中國石化專有技術。

9月16日,中安聯合煤氣化裝置首次實現5臺氣化爐並列運行。單臺爐負荷超過80%,為下游的甲醇裝置和MTO裝置滿負荷運行提供了原料保證。中安煤化工裝置達標運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安聯合首批聚烯烴產品成功下線外銷,標誌著整體煤化工裝置現已連續、平穩運行。依託中國石化的金字招牌,有利於我們迅速打入市場,得到客戶的認可,形成品牌效應。”中安聯合副總經理、煤化工分公司總經理蔣勇說。下一步,將會集結科研力量,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據介紹,項目達到目標產能後,預計每年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上繳利稅15億元。

乙烯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化工水平的標準。安徽作為家電和汽車製造大省,對聚烯烴的需求量巨大。

“目前,安徽省內沒有大型聚烯烴企業。中安聯合建成投產填補了省內空白,實現了安徽煤由燃料型向原料型轉型的關鍵一躍,更是安徽省推動煤炭深度加工與清潔利用的關鍵一招。”中安聯合副董事長、黨委書記施華彪說。

綠色保障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淮河。”在中安聯合,這句話被踐行到每個角落、每個細節。

走進汙水處理場,綠樹成蔭,池水清澈,偌大的汙水池和汙水管道掩映在綠樹叢中,連接著中安聯合項目裝置的所有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

“煤化工汙水處理是一項精細工程。工業廢水成分十分複雜,可生化性很低,處理難度很大。”中安聯合水務部負責人王建魯說。

位於淮河岸邊,環保標準極為嚴苛。2009年2月,國家環保部批覆強調,要求供排水系統按照“清汙分流、雨汙分流、一水多用”原則設計,確保任何情況下汙染物都不得進入淮河。

先“治水”再“用水”,這是中安聯合的解決思路。

為此,他們同國內外多家環保水務運營商、專利商進行技術交流,到國內煤化工廠家進行大量現場調研,制定各類汙水、高鹽水工藝技術路線,並聯合開發具有中國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汙水“零排放”成套技術。

「炼化」中安联合驯服淮南煤

“對於項目廢水,系統以清汙分流、汙汙分流為原則,汙水處理場對生產裝置及輔助設施產生的汙水進行處理、回用。”王建魯表示。該項目運用了具有中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汙水“零排放”成套技術。

另外,針對煤氣化裝置的粉煤過濾器排放氣、淨化裝置的酸性氣體脫除尾氣、硫磺回收裝置的焚燒煙氣等工藝廢氣,中安聯合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工藝廢氣處理後通過煙囪高空排入大氣,排放濃度和速率均滿足最新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

對於項目產生的一般固廢,大部分銷售給企業進行綜合利用;對於無法利用的危險廢物,則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處置或交環保部門指定單位統一處理。

煤化工項目管理部經理武學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整個煤化工項目投資約202億元,其中,環保投資超過20億元,佔總投資的10%,超過化工行業5%~8%的平均值。但為了綠水青山和淮河生態,為了老百姓的健康幸福,這筆投資值得!”

[email protected]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