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文丨黃小米

美國影壇每幾年會出現一個「幾乎每一部話題之作都有這人」的當紅炸子雞,通常不是新人,演技已經得到認可,剛巧不止一部精彩作品擠在同一年被大家看到而已。今年這樣的紅人無疑是亞當·德賴弗。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他主演的就有獨立電影《婚姻故事》,中等體量政治類劇情片《酷刑報告》,以及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戰》新三部曲最終回,再加上早前賈木許新片《喪屍未逝》裡的配角,確保了無論觀影口味如何,只要你還看美國新片,今年就不可能錯過他。

這還不算他今年的百老匯話劇《Burn This》,他被戲評人誇是這個製作的最大亮點。

德賴弗在《婚姻故事》裡的表演目前看來起碼得到了金球獎提名,自從電影上映以來,關於他能否捧得「小金人」的討論已經夠多了,電影愛好者可能更會驚訝於他這些年合作過的導演等級。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婚姻故事》

他最早的大銀幕亮相就是在斯皮爾伯格的《林肯》和伊斯特伍德的《胡佛》中演小角色,後來在斯科塞斯的《沉默》裡演了個配角,科恩兄弟近年來最被低估的電影《醉鄉民謠》裡,德賴弗雖然只出現了一下,但那首「拜託你,肯尼迪總統先生」裡古怪的伴唱聲讓人印象深刻。

久久才拍一部片的賈木許兩度和他合作,其中的《帕特森》在賈木許全部電影中都算一流的,索德伯格的《神偷聯盟》裡耿直的弟弟搶劫中被吸走假手是那一年最飆淚喜劇場面,斯派克·李去年的《黑色黨徒》讓他飾演的臥底警察獲得了奧斯卡男配提名,今年諾亞·鮑姆巴赫的《婚姻故事》已經是兩人第四度合作,這回終於演了主角。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婚姻故事》

關於為什麼會選中德賴弗來合作,各位導演是這麼說的:斯科塞斯說他長得就讓人相信是從十七世紀來的,像荷蘭人,也像意大利油畫裡走出來的。

賈木許說喜歡他的聲音喜歡他的臉,《星球大戰》最近這一輪新片的主創JJ·阿布拉姆斯說:「這樣的演員看起來不可預測,這正是這個角色(Kylo Ren)需要的先決要素」。說來說去首先都是因為德賴弗的外形。

就像阿莫多瓦從前常用的女演員(當年也很受時尚界寵愛的)Rossy de Palma一樣,德賴弗的臉也充滿了平面照片傳遞不出的戲劇性,他的臉需要在運動的鏡頭中才能產生獨特的個性,讓人過目難忘。

從出道之初就不止一個人對德賴弗說過他有一張特別的臉,但讓他的外形被電影導演注意到,完全由於那部HBO出品的電視劇《都市女孩》。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都市女孩》

2019即將過去,可以放心地說《都市女孩》是2010年代最經典的美劇之一。以至於在劇集播出的幾年裡,我一直覺得德賴弗就是亞當這個角色,就像沒有人會不把薩拉·傑西卡·帕克當成《慾望都市》裡的凱莉。

和所有優秀的電視劇一樣,《都市女孩》裡的每個角色都非常原創,前所未見。德賴弗飾演一個也叫亞當的男子,和女主漢娜糾結了五季,他也是一個難以歸類的怪咖,德賴弗試鏡時拿到的人物關鍵詞是「很帥的木匠,但有點什麼不大對頭」。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都市女孩》

和其他多面豐滿的女性角色相比,亞當這個角色剛出現的時候完全是「女性凝視」中的客體,只是女主探索性與愛的工具,除此之外,我們看不到他的主體意識。但電視劇的優勢就是可以不斷補充加強次要人物,《都市女孩》的編劇群顯然利用了德賴弗的劇場人背景。

他在劇中是紐約劇場界邊緣努力的小演員。演員這條線後來得到加強,有了登上百老匯舞臺的情節。亞當從一開始漢娜不知如何取悅的炮友,到暖男、渣男、和女主好朋友搞在一起的混蛋,心疼女主的舊日情人不斷變化,加上創傷的個人背景,到了最後,這個人物成了最重要的男性角色,德賴弗本人也有幸全面展現了他可以演的路數。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都市女孩》

所有後來對他有興趣的大銀幕導演沒有一個沒看過《都市女孩》裡的他,他們之所以會覺得跟德賴弗合作能碰撞出新火花,也是因為《都市女孩》裡的亞當是此前大小銀幕都沒有出現過的集神經質、粗暴、溫柔、幽默、殘酷於一體的複雜角色。

雖然德賴弗是因為《星球大戰》取得主流准入證的,但他基本上是個典型的紐約電影人,意思是一定會繼續堅持演獨立電影,也一定會時常登臺演舞臺劇。

紐約劇場界和獨立電影界關係錯綜複雜,舉個例子來說,電影人諾亞·鮑姆巴赫的學者兄弟尼克參與過諾亞的電影《魷魚和鯨》的演出,尼克的妻子是美國最重要的新生代劇作家之一安妮·貝克(現實中是她獲得了《婚姻故事》裡查理獲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金),諾亞·鮑姆巴赫的孩子他媽是他的合作者格蕾塔·葛韋格,也就是《伯德小姐》和今年新版《小婦人》的導演,而格蕾塔·葛韋格即將在紐約登臺演出契訶夫的《三姐妹》。

德賴弗的母校茱莉亞學院的戲劇專業近年出過傑西卡·查斯坦和也出現在《醉鄉民謠》和《星球大戰》裡的奧斯卡·伊薩克,他們也和德賴弗一樣不時在紐約演話劇。

德賴弗所受的專業戲劇訓練讓他演起戲來調動的常常是整個身體,哪怕鏡頭對準的只是他的半身,加上他個大,頭也大(在影視演員當中),就算不說臺詞也渾身有戲。

他的外形特點和從藝經歷讓我想到英國女演員蒂達·史雲頓,剛出道時的那個紅髮蘇格蘭少女,她出現在戴瑞克·賈曼電影之前是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演員,德賴弗剛畢業也是頗有前途的劇場演員,演過《天使在美國》的外百老匯版本以及蕭伯納的《華倫夫人的職業》九年前的百老匯版本。

史雲頓也一樣有著讓人過目難忘的外形,先是在賈曼的一系列藝術片裡充當繆斯,後來在美國主流電影竟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少數自由出入商業片和藝術片,且相當國際化的演員(她甚至不認為自己只是演員,一直熱心參與別的視覺媒介合作項目)。

賈曼的影像風格過於強烈,幾乎沒有演員發揮演技的餘地,史雲頓要到和莎麗·波特合作的《奧蘭多》裡才找到作為演員的主體意識。

對德賴弗來說,賈木許的《帕特森》是一個類似《奧蘭多》的機會。被《男人裝》雜誌譽為「新一代吼叫天王」的德賴弗的確在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有捶牆嘶吼的演出(當然比瓊瑤劇裡的馬景濤有劇情需要),而沉靜的《帕特森》在他的履歷上是個精緻的例外。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帕特森》

正如莎莉·波特是第一個在銀幕上表現史雲頓超越性別窠臼之魅力的導演,賈木許是第一個看到德賴弗持重靜默氣質的導演,從頭到尾都沒有給他戲劇化爆發的機會。

《帕特森》逐日描寫藍領詩人的日常生活,他的日常習慣不過是一套略有不同的重複動作,是他創造性的精神世界留在現實面的渣滓。這個設定當然有美國現代主義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影子,不過威廉斯是高等學府畢業的高才生,青年時代歐遊之後選擇回老家新澤西,正職是醫生,而《帕特森》裡的帕特森是公車駕駛員,人物表裡的反差更大。

跟賈木許今年的《喪失未逝》比起來,《帕特森》無疑更有賈木許電影的特質,情節可以減到沒事發生,但人物和氣氛卻呼之欲出。


如果菲尼克斯失手奧斯卡影帝,那肯定是輸給他

《帕特森》

講詩人的電影常常讓人不相信那些詩作是銀幕上的帥哥或美女寫出來的,比如風華正茂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演的蘭波(《心之全蝕》)和格溫妮絲·帕特洛演的普拉斯(《希爾維亞》)。

在其他影視裡,德賴弗有時像一個高壯的摩登原始人,忽然走進一家瓷器店,為自己的長手長腳無所適從。而《帕特森》則不會給人這種感覺,老工業化小鎮裡的駕駛員詩人和德賴弗本人的軍工從藝經歷有種互文關係,德賴弗為了這個角色拿到了公車行駛駕照,只是為了僅有的幾場開車戲看起來自然點,其實他在每一場生活瑣事戲裡都非常自然,而聽他低沉的嗓音念起那些看似平白的詩來,觀眾真的會相信它們出自他之手。

每一年的口碑紅人通常是當年的奧斯卡熱門,但很多人的話題度也終止於一尊小金人,想想幾年前忽然翻紅的馬修·麥康納,顯然就後繼無力了。能持續上揚的勢頭只有不斷碰到好作品,從這個角度說,演員當然是被動的,能像德尼羅那樣在憑《教父二》獲得最佳男配之後連續出好作品,再以一部《憤怒的公牛》位列經典演員仙班的,除了需要實力和無可取代的定位,更需要運氣。

德賴弗的定位是夠獨特的,和德尼羅一樣充滿彈性,實力也有,他下一部問世的電影如無意外是萊奧·卡拉克斯導演的「不像百老匯音樂劇」的音樂劇,對手女演員是法國當家花旦瑪麗昂·歌迪亞,每個元素都充滿了新鮮感,聽過他在《婚姻故事》裡獨唱音樂劇《夥伴們》選段「Being Alive」之後,相信起碼歌喉是有保證的。

老實說現在傳出德賴弗跟任何知名非好萊塢導演合作我都不會意外了,哪怕是賈樟柯和奉俊昊。

諾亞·鮑姆巴赫引用過德賴弗說的話:「表演是良性的反叛」,我非常期待有更多電影人可以和他合作一把,看看能把作品帶向哪個未知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