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只產品待成立 細分領域ETF獨佔基金公司指數投資“貨架”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劉宇陽)在2019年備受青睞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新年熱度依舊不減,投資者發力佈局,基金公司也新品頻出。不過,從產品類型看,主流的寬基指數ETF已不再是基金公司佈局的主要方向,取而代之的是以行業ETF、Smart Beta ETF等為主的細分領域產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15日,正在或等待發行的6只ETF產品均為細分領域ETF。而從2019年下半年的發行情況看,細分領域ETF的成立數量也佔比超七成。

1月14日,易方達基金髮布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的份額髮售公告。公告內容顯示,該基金募集期自2月10日至2月21日,投資者可選擇網上現金認購和網下現金認購兩種方式。該基金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指數,在投資中將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90%的資產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及備選成份股,力爭將日均跟蹤偏離度控制在0.35%以內,年化跟蹤誤差控制在3%以內。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公司普遍佈局了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ETF之後,包括行業ETF、Smart Beta ETF在內的細分領域ETF產品,也逐漸成為機構的新寵,例如上述產品就是主要佈局香港證券板塊。另外,已於1月14日結束募集的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則是把目標放在芯片行業。此外,富國、國泰、銀華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行業ETF也正處於發行階段,跟蹤證券公司、通信、鋼鐵等板塊指數。綜合來看,截至1月15日,公開披露正在發行和等待發行的6只ETF均為細分領域ETF產品。

對於這一現象,某銀行系公募內部人士坦言,ETF產品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而當前多數頭部基金公司大多已在寬基ETF方面佔據主動,因此公司可能會在同樣佈局大類寬基ETF的基礎上,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細分領域,如行業指數ETF、Smart Beta ETF產品的開發,力爭在創新領域拔得頭籌。

事實上,從現有的主流寬基指數ETF規模分佈情況看,多呈現出首隻產品規模較大,規模排名前三的產品佔比過半的現象。具體來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存續的7只上證50ETF合計規模達490.62億元,其中,首隻成立的華夏上證50ETF就達到416.62億元,佔到總規模的84.92%,而規模前三的產品總規模更是佔比97.33%。

類似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滬深300ETF和中證500ETF上,而在頭部產品規模優勢明顯的背後,近年來新成立的相同標的ETF則普遍規模較小,更有產品最新規模不足1億元。由此,基金公司逐步把關注焦點開拓至細分領域。

雖然2020年開年以來,目前尚未有ETF產品成立,但回顧2019年下半年,這一態勢已然展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下半年,共有67只ETF成立,但其中如滬深300ETF、創業板ETF、深證100ETF等寬基ETF僅有16只,佔到總數的23.88%。

相較之下,以新能源、人工智能為主的行業ETF,在寬基指數上加入紅利、價值等因子的Smart Beta ETF,還有區域型ETF、商品期貨ETF等層出不窮,佔比超七成。多隻基金首次募集就備受青睞,成立規模超過50億元,如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首募規模高達72.02億元,匯添富中證長三角ETF和平安粵港澳大灣區ETF成立規模也達到64.29億元和60.1億元。

而對於細分領域的佈局,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將在2020年進一步深入。他表示,當前市場環境下,隨著外資的湧入和機構投資者比例的提高,對於工具型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具備投資透明、風險分散、費率較低等特點的ETF就是機構很好的選擇。當然,投資者也不會滿足僅有寬基指數作為配置工具,因此,佈局細分領域ETF已成為大勢所趨,無論是行業類產品,還是Smart Beta以及主題/跨境類產品等。

另外,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表示,我國ETF產品可供發展的空間十分充足。近年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ETF市場都發展非常迅猛。國內、國際市場近十年ETF增速達到20%以上,但是目前我國ETF佔公募基金總比重尚不足5%,全球ETF佔共同基金總規模比例則達到10%以上。這說明我國ETF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而這一空間的填補很大一部分將來自於細分領域類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