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2019年下半年,ETC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爆款。從貼滿小廣告的社區告示欄到玩法多樣的社交媒體,國內充斥著形形色色ETC廣告信息,銀行從業人員走上街頭開啟賣保險模式,高速收費站紛紛打出各類宣傳標語。

“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01

滯銷了九年的ETC

<strong>截至目前,全國ETC用戶已超過兩億。其實早在1996年,廣東和北京就開始進行ETC試點,2010年國內正式推行ETC,2019年1月之前,全國ETC用戶僅有7656萬。

2019年的ETC能有多瘋狂,之前辦理ETC就能有多麻煩。在ETC“滯銷”的九年中,它的推行遭到了不少阻力。早期的ETC辦理的信息源十分封閉,除非主動詢問,不然機構不會主動向車主推薦該業務,此外,ETC的整個辦理流程十分繁瑣,除開高額保證金,填表和審核一系列流程就能讓人望而生畏,車主付出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相當高。

“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已有媒體曝光2019年之前辦理ETC業務的繁瑣流程

ETC代理機構打心底不願意推行這類冒著風險賺取微薄手續費的“代付款”業務,高速公路作為最直接的利益方,對ETC的反感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我們從國內高速公路的發家史來說起。

02

不透明的高速公路行業

<strong>高速公路行業整體平均毛利率大大超過房地產行業,直逼白酒行業。

上個世紀 80 年代,國內落後的交通成為經濟建設的最大阻礙,在有限投入下,公路建設以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為主,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發展和資金問題,扭轉了交通運輸的落後面貌。如今,過路過橋收費多、收費高,給運輸行業帶來壓力的同時,為高速公路帶來了更多創收。據滬深兩市A股已經公佈的2011年報數據顯示,13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高達56.08%,其中重慶路橋毛利率甚至達到了91.14%,皖通高速、龍江交通、東莞控股的毛利率在60%以上。

“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高速公路公司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過路費,經過媒體報道後,後續幾年的公司財報處於穩定增長的局勢。但是,高速公路的人工收費仍然存在著不透明、暗箱操作的嫌疑。如果大量推行ETC,過路費這一部分的數據必然會同步到銀行信息化系統,這對高速集團會造成原本不存在的監管。此外,高速公路推廣ETC,必然會導致大量收費站人員下崗或轉崗,這也是很多高速公路工作者不願意看到的。

03

風向變了

<strong>發改委&交通部:到2019年12月底,全國ETC用戶數量要突破1.8億,高速公路不停車快捷收費率達到90%以上。

從2019年5月開始,國家層面連續推出三個ETC相關政策,6月4日,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印發《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應用服務實施方案》,明確了ETC建設的目標,到2019年12月底,全國ETC用戶數量突破1.8億,高速公路收費站ETC全覆蓋, ETC車道成為主要收費車道,貨車實現不停車收費,高速公路不停車快捷收費率達到90%以上,所有人工收費車道支持移動支付等電子收費方式,顯著提升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服務水平。

“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2019年以來ETC相關政策

這就意味著,原本屬於高速集團牢牢把握在手的另外1億多車輛用戶也將被重新洗牌,有數據表明,如果2019年年底ETC達到了1.8億用戶,這個行業的規模市場將超過2.91萬億元。一面是政策導向,一面是自動化取代人工的大勢所趨,高速集團過路費的蛋糕本質不變,只是更加透明化了,權衡利弊後選擇了配合。而ETC支付端及其衍生市場,在政策的催化劑之下,包括支付寶、微信、銀行,甚至是一些小型互聯網企業,全都一頭紮了進來。

04

壓抑已久的銀行

<strong>在很多銀行網點,都能看見“ETC免費送,通行費九五折,還有十重驚喜等著您”的落地宣傳板。優惠包括“設備免費、折扣優惠、綁卡立減,加油立減,送玻璃水……”。

這次ETC推廣最賣力的就屬銀行了,有人說是政治任務,其實不盡然。早在移動支付大戰期間,支付寶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多數國人的理財習慣,微信也藉助用戶黏性搶在了市場前端,銀行節節退敗,後知後覺推出雲閃付,重金砸入收穫甚微。目前支付市場都已被瓜分得七七八八,ETC這塊橫空出世後,銀行開始了瘋狂反撲。

首先他們放出了比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辦理更加優惠的方案給用戶,接著取消了一眾繁瑣的流程,安排工作人員上門服務。他們甚至把所有指標平攤在了自己身上,按照政策指導2019年下半年新增ETC開戶量需要達到一億戶,於是銀行經過層層分解後迅速落實到每個網點員工的頭上,一個十幾人的小網點,一年要完成的簽約數要達到2500人以上,所以才看到了銀行少有的瘋狂舉動。

“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網友對銀行推廣ETC工作人員的調侃

2019年下半年,銀行平均每安裝ETC一筆要虧損500元。從在櫃檯坐著等人把錢送上門到瘋狂推銷倒貼送錢,市場的變化對銀行改變很大。經過半年周折,銀行已經掌控了大多數ETC用戶資源,著眼近處,ETC帶來的信用卡、消費貸等綁定的增值業務會給銀行帶來創收,放眼遠處,銀行在以體驗和數據為核心的物聯網時代中佔據了絕對優勢。

05

背後的推手是物聯網

<strong>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ETC用戶已超過兩億,高於1.8億指標,高速路口人工窗口比例仍在不斷在減少。

從技術層面上說,ETC確實是高速場景的優質應用,在汽車經過ETC通道短短2秒內,微波天線快速識別並聯網上傳,發送到收費系統進行對接扣除費用,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因此它能夠成為智慧交通時代構建出行數據生態的基礎設施。

ETC的應用場景絕對不僅僅是高速公路,城市停車市場、汽車金融市場都是能夠挖掘的場景,通過智能傳感+移動互聯網技術,ETC能夠有效地服務於交通行業,將其打造成一個基於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的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佈、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即利用高科技使傳統的交通模式變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節能、高效。

“滯銷”九年後才成爆款 起底ETC爆紅史

ETC最大的作用不在於過收費口收費那一下,它主要是是為了實現“具體到車輛的高速路全程數據採集”。2018年開始國家推行“全國政務大數據系統”,這個系統的背景就是以技術手段取得最真實最貼近實用內容的實時數據,再來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制定政策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民,ETC也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銀行和互聯網巨頭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他們眼中,“民”即用戶,特別是在物聯網時代,個性化在取代標準化,企業也不再是將產品和服務標準化,而是利用數字技術,將自身的能力標準化和最小化。然後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對這些最小化和標準化的能力進行實時、靈活的組合,通過交互來滿足主體的需求。

ETC只是一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