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以最近的方式。打開娛樂空間。歡迎走進娛樂最近空間。

好在《歡樂喜劇人》第六季錄製的比較早,才能夠按時播出。

《歡樂喜劇人》第6季第2期在週日晚上播出時,也反覆打出滾動字幕說明該節目是之前就錄製好的。

潘陽鞏天闊、孫建弘、金菲陳曦等人紛紛出場。一番激烈爭鬥後,幾家歡喜幾家愁。最為可惜讓人捶胸頓足就是高曉攀。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高曉攀自出道以來,一直給人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形象。是相聲舞臺難得的顏值與搞笑不相剋制的代表——能讓顏值為搞笑增加流量,能讓搞笑為顏值散發光芒。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然而本期節目當主持人郭德綱宣佈下一個出場的是高曉攀的時候,人們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想象著,在他身邊應該站著一個胖子尤憲超。

然而,並沒有。

尤憲超去哪了?不知道。只看到高曉攀帶著一大幫人來了。

當高曉攀身邊沒有尤憲超的時候,我的心裡就為之一緊。真正的相聲迷都知道尤憲超這個捧哏,表演大方拿捏到位“量活”得體,高曉攀靠這個小胖子那表演得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尤憲超的實力怎麼描述呢?這麼說吧,作為捧哏界的一個胖子,他的身材雖然不如孫越“標準”,但是他的捧哏功夫比之孫越可以說相差無幾。尤其是他對高曉攀的幫助比之孫越對於岳雲鵬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高曉攀很多的笑點、包袱都是靠尤憲超給“量”出來的,換做別人還真不一定能夠接得住。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創新

而這一次高曉攀要創新了。他沒有說相聲,反而演起了小品。帶著一幫不知名的搭檔,出現在了舞臺。搭檔不出名沒有關係,畢竟觀眾不是好糊弄的,看的是內容,而不是隻看臉兒熟的。

內容好也可以啊!好嗎?題材倒是很鮮明,反映了具有“勢利眼”的一位岳父嫌貧愛富,把女婿分為三六九等這樣一個主題。但是表現手法和故事劇情這個這個…有點過於簡單、直接、粗暴。

生活之中“勢力”的岳父不少見,他這個主題選的也不錯。但是,大凡具有“嫌貧愛富”這種“胸懷”的岳父,基本上都會有點兒小心眼兒的,喜惡不會這麼明顯的形於色。嫌棄女婿也不會把女兒也嫌棄了。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為了表達主題,為了所謂的創新,竟然後來又“庸俗地”搞起了的說唱rap。

我最煩在小品舞臺出現這一種說唱成分。相信很多觀眾朋友也有一樣的感覺。演小品就演小品,說相聲就說相聲,真的是劇情需要,來上一點兒music也有錦上添花之感。但這一段明顯的就屬於那種戲不夠音樂湊類型。搞笑不行就是搞哭,搞哭不行就搞帥。你高曉攀如果單獨表演一首歌曲演唱,無論是流行還是搖滾相信都會受到喜愛。可你硬生生地植入到小品之中。對小品的表現真的有幫助嗎?

答案是否定的。明顯的具有幾大缺陷。

  • 歌詞聽不清

本身唱歌就需要給觀眾聽歌詞的時間,這個難度是很大的。更何況是說唱節奏這麼快,嘰裡呱啦根本聽不見唱的什麼,即使有字幕也來不及去品味。急的觀眾跟著唱:我怕來不及,我要看仔細。

  • “拼湊”之感

好像實在沒東西可演了,只好加上一段說唱。也許是為了來一點新鮮,但是真的新鮮嗎?觀眾早就受夠了。別的不說,就算是同檔節目裡的宋寧的服裝表演、孫建弘的自嗨搖滾,也沒有讓觀眾由衷接受。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淘汰

所以,節目一結束,立即引來七對選手的挑戰。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正如嘉賓的幕後點評——脫離了生活。脫離了生活的語言類作品,都是在觀眾心目中首先摒棄的作品。

讓主持人郭德綱也驚問“你的人緣到底怎麼樣?”怪不得別人,這節目質量確實不高。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不可否認,這裡邊有一些客觀因素。因為高曉攀作為一位喜劇老人到這裡來就是來捧場的。應該也不會想方設法拼盡全力來爭奪什麼名次或者一席之地。儘量的會給新人更多的機會。所以也會拿一些分量不太重的節目出來。這是對新人的愛護,值得肯定與致敬。

但是就事論事來說。他這種“創新”式的表演毋庸置疑,標籤就是兩個字:失敗

所以,一點不出乎意料的被一個“老外”給淘汰了。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就這樣默默離去了,離去在“新人”的光芒裡,只留下一個略顯昏暗的背影。

前車

如果說高曉攀是來走走過場湊個熱鬧捧捧場並非想玩了命的爭奪成績。那麼,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也和他一樣到《歡樂喜劇人》來創新那個著名演員周雲鵬。

高曉攀到《歡樂喜劇人》親自教給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周雲鵬去年來的時候,那可是卯足了勁,就是想要有一番成績的。

可結果呢?他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絕技“脫口秀”。反而也去演了小品,想要藉機轉型或者是擴充自己的舞臺張力,結果呢?大熱門爆冷了,老早被淘汰。

因此我們可以講,創新是好事,但你不能亂創新。創新就好像從這座山頭到那座山頭。你到另外一座山頭也需要在那座山下爬上來,哪怕是坐索道上來也要有一個過程和攀爬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從這座山頭直接跳到那個山頭,因為你在這座山頭的位置很高,而你在另外一座山頭的位置很低,這麼大的高低落差,跳過去,即使傲立那山頭,能不摔傷嗎?

也許你是勇敢的做自我挑戰,也許你是作為喜劇人為了喜劇藝術去做自我犧牲式的冒險嘗試。但這是一個競演類的節目,在競演的舞臺上,由來只有臺前笑,有誰看到臺後哭。

也許你很可敬,但你也很容易“很可惜”。因為,無論是去年的周雲鵬還是今年的高曉攀,都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你——有一種創新叫“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