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破萬的反面:普通民眾似乎不感興趣

2月9日、10日,比特幣價格終於突破了1萬美金,並帶動加密貨幣普遍上漲。這輪行情主要受減半的慣性樂觀情緒驅動,也可視為短期事件。


從趨勢而言,江卓爾“短期看上帝,長期看用戶數”的邏輯,還是很有道理的。從哈耶克、弗裡德曼的論述而言,貨幣從貝殼、黃金到紙張,很大程度是因為它作為人們共同認可的交易工具,或者說一種共識,甚至可以稱為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所說的“故事”。


換言之,認同這個“故事”的人越多,那麼使用的概率就越大,進而價格上漲,市值增加。認同有多個層次:關注、認可、購買、推薦。但我們從各項指數來看,比特幣的關注度並沒有獲得增加。


中國作為持有加密貨幣的大國,首先來看微信指數:


比特幣價格破萬的反面:普通民眾似乎不感興趣


微信指數顯示,從去年11月開始,比特幣的關注度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2月9日有所反彈,但並沒有達到指數的“中位線”。微博、百度等中國境內的指數,近半年都沒有明顯變化。


比特幣價格破萬的反面:普通民眾似乎不感興趣

(比特幣谷歌指數)


谷歌指數在去年上半年幣價達到13000美元時,也曾到達了頂峰。但在這幾天比特幣價格破萬時,並沒有顯示出特殊的變化,距離去年6月份時的高點差距很大。


雖然2019年有很多大型機構入場,但內部人士透露,各大交易所數據顯示,2019年新用戶數增長十分緩慢。幣圈人士也會有類似的感覺,新入圈的人士並不多,更多還是老幣民在一起玩。


中國大陸對加密貨幣交易的嚴厲打擊中,很重要的一步棋是宣傳部門集體進場,從焦點訪談到各級媒體,進而導致加密貨幣汙名化,幣圈拉新遇到困難。

美國監管也趨於嚴厲,Libra、GRAM等指標性項目受到重重壓力,進展緩慢。美中兩個世界前二經濟體的態度,也導致加密貨幣發展並不會如想象中那麼迅速。


我們看全球比特幣搜索量,會發現第一名是尼日利亞、第二名是南非、第五名是加納。類似中國跳過pc時代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幣圈也在盼望銀行賬戶僅為11%的非洲,可以跳過傳統金融,直接進入加密金融時代。但無論如何,非洲的經濟體量、人口/投資者數量還是太小。


綜上,短期來說,減半必漲的歷史經驗帶來的情緒,確實會導致加密貨幣整體迎來一波小牛市。但更多用戶的接受以及指標性項目的推進,才是中長期發展的基石。目前來看,一切並不樂觀。(吳說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