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今天遇到的一件事情,讓我很震驚,我的體溫是34.5℃!

由於我是返滬人員等待復工,目前處於自我隔離時期,檢查人員上門使用紅外線測溫儀給我測量體溫:34.5℃。關門後我自己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為36.4℃。當時也沒太在意,心想只要不超過37.3℃就沒問題,沒太在意。

看著新聞上天天說為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小區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面實施小區封閉式管理,所有進出小區人員進出一律測溫。回想今天發生的事情,內心開始不安,直覺告訴我34.5℃這個數據肯定有問題,我本身就是從事質量檢驗工作,測量數據不太準確見得太多,深知測量數據出錯帶來的巨大危害。所以,工作時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多方驗證後才會記錄數據。

一個零件的尺寸測量出錯,可能引起後續無法裝配或者系統功能達不到預期要求。<strong>但是,一個疑似冠狀病毒COVID-19攜帶者體溫測量出錯,可能導致整個小區的人處於危險之中。

目前為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每個人都應該為打贏這場硬仗嚴於律己,恪盡職守貢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雖然我不是醫護人員,沒有人體溫度測量經驗,但我覺得有必要尋找答案,解除心中的疑問:

<strong>1) 體溫計有哪些種類,是如何工作的?

<strong>2) 34.5℃的人體溫度是否準確?

<strong>3) 溫度計的準確度是多少,哪種溫度計測的更準?

<strong>4) 紅外測溫儀測出的溫度可靠嗎?

<strong>5) 紅外測溫儀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strong>《一、 體溫計有哪些種類,是如何工作的》

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家庭用體溫計一般有這三種: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測溫計。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常用溫度計


1、水銀體溫計

工作原理:水銀體溫計由透明玻璃材質製成,裡面裝有水銀(汞),被儲存在末端的水銀球內。當水銀遇熱時,它會發生膨脹,沿著非常狹窄的玻璃管上升,通過這樣的原理我們可以利用它輕鬆測量人體溫度。


2、數字電子體溫計

工作原理:利用熱敏溫度傳感器輸出電信號,直接輸出數字信號或者再將電流信號(模擬信號)轉換成能夠被內部集成的電路識別的數字信號,然後通過顯示器(如液晶、數碼管、LED矩陣等)顯示。


3、醫用紅外線體溫計

工作原理:任何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射紅外線,所發射的紅外線波長隨溫度而變,溫度越高,波長越短。紅外線溫度計接收並測量物體所發出紅外線的波長,就能得到對應的溫度。


<strong>《二、34.5℃的人體溫度是否準確》

網上搜了許多大醫院如三甲醫院/協和醫院醫生的回答,雖然人體不同部位溫度有所差異(有個新發現:心情也會影響人體溫度),但是在他們的回答中從未出現過人體體溫低於35℃的描述,正常人體溫應該在36-37℃,目前測出的34.5℃應該是測量數據有誤。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不同心情下的人體溫度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人體正常溫度

<strong>《三、溫度計的準確度是多少,哪種溫度計測的更準》

溫度計由於涉及醫藥衛生範疇,屬於國家要求強制檢定量具。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588-2001玻璃體溫計》和《JJG 111-2003 玻璃體溫計檢定規程》得知:新生兒棒式體溫計示值允差:±0.15℃,其餘體溫計示值允差:(+0.1,-0.15)℃。如果出廠合格,應符合國標要求!此外標準還規定了使用範圍等諸多出場檢驗項目要求和檢定方法,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深入瞭解。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GB 1588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溫度計精度要求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溫度計測量範圍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JJG 111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溫度計檢定條件

看過了玻璃體溫度計的參數,再看一下紅外線測溫計的最大允許誤差。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JJF 1107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紅外溫度計性能要求

綜上可知:

<strong>玻璃體溫度計精度:新生兒棒式體溫計示值允差:±0.15℃,其餘體溫計示值允差:(+0.1,-0.15)℃。紅外線溫度計的性能要求,最大允許誤差:±0.3℃,並且要求使用環境16-35℃(目前冬天的室外溫度很難達到使用要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準確度變差)。兩者各有優缺點,玻璃體溫度計精度更高,對使用者要求低,易上手,基本上不需要培訓,但測量時間較長。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武漢天氣


<strong>《四、紅外測溫儀測出的溫度可靠嗎》

無論使用什麼測量設備,首先要考慮就是量具使用環境、人員操作手法、和量值的溯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發揮量具應有的價值。目前的測量設備離不開電子模塊的支持,但這也是容易被幹擾的。精密測量時氣壓、磁場、溫溼度、振動、紫外線強度、系統電池電量、測量模式選擇、電子漂移、有效量程、測量位置等都可能影響輸出值。(對於使用紅外測溫儀還有一個尷尬的問題是:我也不知道我測的準不準?因為沒有標準器,個人很難量值溯源。只能儘量按標準動作使用,這樣才有可能達到說明書說明的準確度,一個可以參考的方法是用水銀溫度計做標準器標定,然後把兩者差值補償進去。)


<strong>《五、紅外測溫儀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為了獲得更準確的測量結果,使用紅外測溫儀時,筆者建議操作者應注意(不僅限)以下幾點:

1,使用前,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2,環境溫度。

3,測量模式設置。

4,測量時額頭不能有汗珠或頭髮遮擋。

5,保持儀器具有足夠的電量。

6,垂直保持<strong>特定測量距離,穩定3~5秒。

以下是筆者在某寶上搜到的家用紅外線體溫計參數,請使用者仔細閱讀技術參數按說明書使用,以發揮紅外測溫計應有的價值。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紅外線體溫計參數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紅外線體溫計參數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紅外線體溫計參數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紅外線體溫計參數


34.5℃的體溫可能讓小區淪陷

紅外線體溫計參數


面對這次災難,如終南山院士所說:早發現/早隔離是戰勝疫情最有效的武器!

雖然有網友詬病該病毒潛伏期長,等體溫計發現早就晚了,但也沒有什麼一勞永逸/斬草除根的可行辦法。就算用核酸檢驗當體內病毒較少依然無法確診,拍肺部CT醫院也忙不過來。聽說病毒測試紙出來了,我希望廠家能儘快批量生產,發放小區,每三天地毯式檢查一次,集中整治,爭取早日戰勝疫情。

機智的網友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轉發!

<strong>最後,我想再次提醒測溫人員:一定要準確掌握儀器使用方法,站好崗,把好關。面對疫情肆虐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走過場,不能麻痺大意以免造成批量性的疑似患者進入小區。

感謝所有“堅守”,致敬所有“逆行”!重視防護,共克時艱!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