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逆行、堅守、奉獻 抗擊疫情戰場上的熱線人

他們逆行、堅守、奉獻 抗擊疫情戰場上的熱線人

他們逆行、堅守、奉獻 抗擊疫情戰場上的熱線人

嶽欣(左二)與同事在火車站值班點執勤。

他们逆行、坚守、奉献 抗击疫情战场上的热线人

李遠慧(右)在大楊村村委會為村民辦理健康通行卡。

疫情防控責任重大,在戰“疫”戰場上,有志願奔赴湖北支援的醫療隊員們的英雄壯舉,也有在基層默默奉獻的平凡力量,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樸實無華的行動,卻同樣感人至深,在濟南市12345熱線系統中就有不少這樣鮮活生動的例子。

◤最美伉儷並肩逆行◥

春節假期期間,正是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之時,王舍人街道12345熱線辦公室李慶娟第一時間返回了工作崗位。此時,李慶娟的家中還有一歲多的嬰兒,李慶娟安撫家人說:“這個形勢下,我們熱線工作非常重要,很多市民都是通過打12345熱線來諮詢信息和尋求幫助,熱線崗位上不能沒人。”把孩子託付給家人後,李慶娟提前回到了工作崗位。

自疫情發生以來,王舍人街道12345熱線辦公室共接到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工單300餘件,按照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落實、第一時間反饋的熱線工作要求,李慶娟加班加點梳理分發工單,儘量為各承辦單位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落實回覆,督促承辦人員及時排除隱患,並積極回應來電群眾關切的問題,安撫市民情緒,做好解釋引導工作,確保熱線抗擊疫情有關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與李慶娟一同投入戰“疫”一線與她並肩戰鬥的還有她的丈夫董炎。董炎在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他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主動申請到開源社區抗擊疫情一線工作。

逆向而行的“夫妻檔”還有天橋區熱線辦的嶽欣和她的丈夫。疫情發生後,嶽欣積極報名前往火車站進出站口執勤,她一邊將熱線的督辦事項及時傳達,一邊做好城市出入口的登記工作,她的愛人則在天橋區交通聯防組參加夜班值守。她說:“在抗擊疫情前線的白衣天使巾幗不讓鬚眉,讓人敬佩。災難面前我們只要團結一心,齊心協力,把好每一個關卡,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她在值守站點為出站乘客引導的短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轉發,弘揚了正能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天橋區返程人員分流點短視頻社會點贊量突破23萬,網友紛紛為這位堅守在崗位上的熱線人點贊加油。

◤關鍵時刻站在前列◥

作為公安機關聯繫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服務民生的主要抓手,疫情發生後,市公安局高度重視12345熱線工作。市公安局熱線辦克服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的困難,科學調整班次,始終保持24小時專人值守,各項工作運行平穩,保證了及時受理群眾反映的疫情信息,並快速轉辦處理。

在這個特殊時期,市公安局熱線辦工作人員除了日常接線、轉件、回訪,還需要和各承辦單位電話聯繫。由於市民訴求內容中很多信息需要核實,一個訴求可能要打三四個電話才能落實到具體辦理單位。為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市公安局熱線工作人員都戴了口罩,通話時間一長,就會發悶,嗓子也更容易乾啞,但他們卻毫無怨言,“單位給我們配備了酒精、消毒液,每天能夠坐在消過毒的辦公室辦公,比起醫護人員和一線執勤民警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我們好太多了。”市公安局熱線工作人員坦言,雖然上不了抗擊疫情前線,但做好本職工作也是在為國家排憂解難。

輔警陳俊,春節期間,因為很多外地同事受疫情影響,無法回到工作崗位,面對人手嚴重不足的狀況,陳俊毅然放下“小家”的擔子,挑起了工作的重擔。雖然平時實行兩班倒,但他幾乎天天都出現在辦公室,彙總數據、維護系統、回訪市民,忙得腳不沾地。對他說一句:“辛苦了”,他竟有點不好意思,擺擺手說一句“沒啥,這都是份內的工作。”然後又埋頭幹活去了。

多位市民撥打12345熱線表達,看到在各個路口檢查和入戶排查的民警只戴了口罩,沒有佩戴手套、防護鏡等防護用品,有被傳染的風險,希望為他們配齊防護用品;還有市民主動打電話來,希望捐贈口罩和其他防護用品給一線民警;有的市民還要求報名做志願者,希望幫助轄區民警做本小區的疫情排查。這些“希望”,都讓每一個戰鬥在一線的公安民警心裡暖暖的。

◤責任在肩絕不妥協◥

自疫情暴發以來,槐蔭區臘山街道一直將抗疫作為重中之重,街道熱線辦的工作人員始終站在防疫的第一道關口,除每天辦理大量關於疫情的熱線工單外,他們還下沉到一線,參與轄區村居全方位的防控工作,李遠慧就是其中的一員。因為李遠慧耐心細緻的服務,臘山街道熱線形成了“慧姐365”這一響亮的熱線品牌,她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慧姐”。

疫情防控期間,“慧姐”的工作也更忙了起來。上週開始,由於企業陸續復工,外來人員開始陸續返回,人員流動性較大,增加了防疫的難度。為避免交叉感染,大楊村開始辦理出入證,除留一名人員值守外,其他三名人員全部下沉一線,為居民辦理出入證,落實人證合一防控舉措。在工作過程中,有個別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慧姐”就和同事們耐心解釋,一切都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請儘量減少外出,避免人員聚集。有一天“慧姐”接到了一個熱線工單,她決定去村裡親自落實一下。原來,有市民撥打熱線諮詢房屋改造的問題,想要把自家的住房改成集體宿舍,給自己公司外地返工的人員集中居住。“現在是特殊時期,應該儘量減少人員聚集居住,房屋改造的事能不能以後再說?”來到該市民所在的社區,李遠慧實地觀察了該市民的住房,與物業經理、市民進行三方交流,並對來電人進行勸阻。“我建議您先不要讓員工聚集居住,特別是身在外地的員工,如果工作不是那麼要緊的話,可不可以適當推遲他們的返工時間?”在李遠慧和物業經理的勸說下,該市民打消了這個念頭。

“雖然我們不能像一線醫護人員一樣直接與病毒作戰,但是在12345熱線這個崗位上,能夠為群眾解決眼前遇見的難事,給他們帶去一份心安,就是我們基層熱線人的責任和擔當。”李遠慧說。

一個個平凡的人物和故事,一聲聲“讓我先上”,詮釋了基層12345熱線人“關鍵時刻站在前列、危急關頭讓我先來”的工作作風,看似平凡卻充滿著力量,也給市民帶來了溫暖和呵護。

(本報記者 王飛 通訊員 袁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