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有位媽媽留言說:

“我最見不得我兒子<strong>怕困難

的樣子了,在學校有一次考試時,因為有一道題做不出來,當場就哭了。老師告訴我時,我覺得好尷尬啊!想想啊,一個男孩子,居然在考場上哭鼻子!等他回家以後,我好好地訓了他一頓,一個男孩子這麼害怕困難以後可怎麼辦?要做男子漢,他就必須勇敢一些,幾個小困難絕對不在話下,應該大膽地去闖。”

雖然上面這位媽媽說的沒錯,孩子應該勇敢一些,男孩更應該如此。可是,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並不是靠訓斥就能成功。

孩子眼中的困難總是有它產生的<strong>原因的,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心理,多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一下,這樣才能找到好方法來幫助孩子消除這種畏難心理。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及時給予鼓勵,告訴他“沒什麼好怕的”,要幫他<strong>消除“畏難心理”,這樣他才敢於直面困難,才會專心地與困難進行“鬥爭”。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一、不要強迫孩子“不怕困難”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他會想要嘗試各種在他看來新奇的事情;孩子也都是膽小的,對於某些無法預知的情況,他也會產生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心理。

每當這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也是孩子注意力最差的時候。因為此時他想得很多,會擔心自己無法順利解決難題,更擔心自己的失敗,這些思想會逐漸佔據他的大腦,使他無法集中精神去考慮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記得帶女兒在遊樂場玩時,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大概4歲的兒子,小男孩想去玩滑梯,滑梯還是有一定的高度的,男孩自己不敢上去,猶豫了一下,準備去玩蹦床,這位媽媽看見後卻說:“這麼個小滑梯你就不敢上去滑了啊?過來上去滑一下!要勇敢面對!”

小男孩有點不情願,對著滑梯磨蹭了半天,就是不敢上去,那位媽媽一臉“堅定”地守在一旁,一直催促著,讓他不要害怕困難,要迎頭而上,戰勝困難,後來小男孩還是沒敢上去,去玩蹦床了。

孩子面對困難有<strong>畏懼心理

是很正常的,我們沒必要像這位媽媽這樣逼迫他不要害怕。

之所以要幫孩子消除畏難心理,是為了讓他能<strong>集中注意力去解決困難,而不是讓他必須“什麼都不怕”。孩子不可能什麼都不怕,有畏懼他才能知道自己還有需要<strong>提升的空間。

我們要培養的,應該是孩子不畏難的<strong>精神,即便他有一時的害怕,也要盡最大<strong>努力克服。像上面男孩的事例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試試”,或者親自陪孩子上去滑幾次,有了大人的陪伴,孩子慢慢就沒那麼害怕了,要鼓勵孩子戰勝害怕,總要好過對他進行<strong>“精神壓迫”。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二、和孩子一起“解剖”困難

<strong>“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

有個同事就說過她家孩子晚上做作業總不停的叫自己來幫忙:

“媽媽,這道題,我做不出來了,你來幫我做一下。”

“爸爸,這個英語單詞我不會拼,你幫我拼一下。”

“媽媽,這個作文不知道怎麼寫了,你告訴我一下怎麼寫。”

朋友嘆息的說,她覺得孩子太容易放棄了。一些問題明明他自己多思考幾次就能夠想出答案,但是他只是看了一眼覺得自己不會做,就叫我們來幫忙。孩子怎麼這麼容易就放棄了呢?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1、幫孩子分析困難

孩子的成長中,面對一遇到困難就求助大人或者一蹶不振的孩子,我們只要幫他想明白了,也就是說我們要幫孩子一起將<strong>困難“解剖”來看,幫他分析一下困難的性質,找找<strong>戰勝困難的方法。

比如讓孩子說說覺得哪裡是他感覺難的,問問他為什麼會覺得某個問題很難,鼓勵他想想目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他可能做到的事情又有哪些等。

困難就是一架看起來複雜的機器,當被拆成一個又一個<strong>“小零部件”之後,它也就複雜不起來了。此時,就可以鼓勵孩子<strong>“各個擊破”,因為要將注意力集中到單個小事上很容易。

我們只需要提醒孩子,將一件事做完後再做另一件事,不要將注意力分散得很開,否則很容易遇到新的困難。為了使孩子更有勇氣,也要及時對他進行鼓勵,尤其是當他想到了好的解決問題的點子時,我們的鼓勵會促使他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動腦筋。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2、我幫助女兒一起克服背古詩的困難

記得前段時間,女兒在背一首古詩《回鄉偶書》時,裡面的一句“鄉音無改鬢毛衰”,讀了好幾次就是記不住,越背越沮喪,竟然自己急的哭起來了,老公看到在一邊說:“哭什麼啊,哭有什麼用?背不過還好意思哭嗎?”

女兒聽了哭的更厲害了,我走過去,跟女兒回到她自己的房間,等她情緒平靜下來,首先肯定了她在努力的記憶這首古詩,也看到了她的認真,然後跟她說:“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怎麼記住這句古詩吧。”

接下來我跟女兒一起分析了這首古詩的意思,她想到了要拿毛絨玩具來一起背誦,我們一起用毛絨玩具扮演角色,把這首古詩完整的背誦了下來,並且以兒歌的形式唱了一遍。

能背誦下來女兒很高興,我對她說:“你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希望以後在面對其他的困難時,也像今天一樣,多思考下,怎麼能讓自己克服這個困難,辦法總比困難多是吧,戰勝它,你就贏了。”

通過這次古詩的小插曲,女兒增加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在以後遇到一些覺得有困難的事情,她會先<strong>想辦法自己解決,實在自己解決不了的,她會找我們,幫助她一起出主意,這在以前她也會嘗試自己去想辦法解問題,但是這次古詩的插曲,讓她的信心增加了很多,也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困難了。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過一個“心理免疫力”的概念:

既遇到困難,解決了它,下次再遇到相似的問題,就會建立起真正的信心去解決它。

希望我們都能用心理解孩子的情緒,讀懂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並切實找到解決的方法,才能陪著孩子共同跨越面前的困難,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三、提醒孩子要做到真正的“不畏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困難、失敗、挫折都是在所難免的。

<strong>宮崎駿在《龍貓》中說:“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從小培養孩子<strong>堅持不懈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孩子體驗戰勝困難的快樂和成就感,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想辦法克服,也能讓孩子成為樂觀的人。

我們要相信播種一個好心態,就收穫一個好性格;播種一個好性格,就收穫一個好習慣,播種一個好習慣,就收穫一個好命運。

1、幫助孩子正確的去應對困難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嘴上說“不怕”,表面看是消除了畏難心理,但真正到了要去解決困難時,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有的孩子可能在消除了畏難心理後變得天不怕地不怕了,什麼困難都不在話下,魯莽地去應對。

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完全的<strong>“不畏難”,前一種是<strong>表面上的不畏難,而後一種則是完全沒有好好認識困難。

我們要教孩子學會以<strong>正確的態度去應對困難,對待困難他應該是<strong>“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也就是不要從一開始就怕得不敢動彈,而是要勇敢面對,要意識到有困難是必然的,但這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在應對困難時,要認真想對策,還要認真地思考每一個細節,爭取儘快戰勝困難。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2、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不斷突破自己

中學特級校劉京海說過:反覆成功的孩子會越來越好,反覆失敗的孩子會越來越差。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有助於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並且在做事情時也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一位朋友跟我講述過她家女兒沫沫練習吉他的事情:

朋友家女兒沫沫二年級了,很喜歡吉他,於是就給報了一個吉他班來學習,有一次在練習老師留的作業時,沫沫遇到一個很難的指法問題。

她反覆地彈奏這個指法,彈了兩個小時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朋友內心也很著急,但卻不能催促她,因為這個問題是需要她自己解決的,大人也只能從精神上安慰鼓勵她。

沫沫反覆練習反覆出錯,最後終於她有點忍不住了,突然間她大聲地說:“我能克服它,我可以的,我一定能把這個指法完整流暢的彈出來的”。

然後鬆了鬆自己手指,喝了水,讓自己平靜了一下,才拿起吉他彈起來,說來也怪,她大聲地說完這一段話後,指法開始慢慢變得流暢了,問題被她硬磨過去了。

彈完後,她高興地跳躍起來,幾個小時的努力終於讓她克服了困難,完美地完成了老師的練琴要求。

朋友說這次遇到的難題被沫沫自己攻克後,她感到非常的開心,她從中得到快樂,她的這種堅持,吃苦的性格讓她在後期的學習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睿智父母用這2招幫孩子學會“解剖”困難

涵妮媽媽寄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生活中,父母能吃苦,能戰勝困難,孩子就會養成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習慣;如果父母自己經常做事半途而廢,說話不算數,這樣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經常不能戰勝困難,看到困難就害怕和放棄,那很難取得好的成績,也很難取得成功。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困難面前,不斷去突破自己。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