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譯文: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譯文: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曹真傳,曹真字子丹,太祖的族子。太祖起兵時,曹真的父親曹邵也招募士兵,被州郡中的人殺死。太祖因為他從小失去父親而同情他,便收養了他,視同親骨肉,讓他與文帝生活在一起。曾經在打獵時,被一隻猛虎追逐,他回身一箭射去,虎應聲而倒。太祖因為他勇敢、剛毅,讓他率領虎豹騎。他帶兵前去討伐靈丘的敵人,大獲全勝,被封為靈壽亭侯。以偏將軍的身份帶兵去下辯攻打劉備的別將,又獲勝,被任命為中堅將軍。跟隨太祖入長安,又領任中將軍之銜。當時,夏侯淵在陽平陣亡,太祖很是擔憂,於是以曹真為徵蜀將軍,督領徐晃等將領,在陽平攻打劉備的別將高詳,高詳敗北。太祖到漢中後,撥出一部分軍隊,讓曹真率領,去武都迎接曹洪等人,完成任務後,把軍隊駐紮在陳倉。文帝即魏王位,任命曹真為鎮西將軍,假以符節,督領雍州、涼州的軍事。統計前後的功勞,晉封為東鄉侯。張進等人在酒泉叛亂,曹真派費曜前去討伐,殺死了張進,平定了叛亂。黃初三年(222),回京都,任為上軍大將軍,都督內外各項軍事行動,假以符節、斧鉞。與夏侯尚一起征討孫權,襲擊牛渚的東吳駐軍,大獲全勝。又被拜為中軍大將軍,加封給事中。


譯文: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黃初七年(226),文帝病體垂危,曹真與陳群、司馬宣王等人按遺詔輔佐朝政。明帝即位,晉封邵陵侯,遷升為大將軍。諸葛亮圍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守軍叛魏而投降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諸軍進兵..縣,派張..襲擊諸葛亮的將領馬稷,大獲全勝。安定城的楊條等人擄了一些官吏、百姓守衛著月支城,曹真包圍了他們,楊條對手下人說:“大將軍親自來招安,我願意早些投降。”於是將自己捆綁起來,出城投降。叛向諸葛亮的三郡相繼平定了。曹真意識到諸葛亮兵伐祁山,以後必會出兵陳倉,於是派部將郝昭、王生守衛陳倉,做好了應戰的準備。諸葛亮第二年春天果然率大軍攻打陳倉,但陳倉早有準備,諸葛亮沒能成功。朝廷給曹真增加封邑,連以前的共二千九百戶。


譯文: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四年(230),在洛陽朝見天子,升為大司馬,天子賜予他佩劍,給予他穿履上殿、入朝參見免跪拜的極高待遇。曹真上書,指出目前蜀軍經常出兵騷擾邊境,應當立即給予還擊,分兵幾路前去攻打,一舉消滅蜀國。明帝聽從了他,曹真帶兵征討諸葛亮,臨行時,明帝親自前往送行。曹真八月份從長安出發,經子午道向南進軍,司馬宣王逆漢水前進,兩軍約定在南鄭會合。其他幾路人馬,有的從斜谷道進軍,有的從武威入蜀。適逢大雨連綿,三十多天不斷,入蜀的棧道很難行走。皇帝下詔令曹真等人撤兵。曹真年輕時與皇族的曹遵、同鄉朱贊一起侍奉過太祖,曹遵、朱贊都過早地去世,曹真憐憫他們的家人,請求皇上將分封給他的食邑分一部分給曹遵、朱讚的後代。皇帝下詔說:“大司馬有叔向撫養孤兒的仁義之心,信守晏平年間的約定。君子成人之美,那就將曹真的封邑分給曹、朱之子,並賜予他們關內侯的爵位,封邑各百戶。”曹真每次出發征戰,總是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軍餉不夠,就將家產拿出來貼用,所以士卒都願為他效勞。曹真因病回到洛陽,明帝親自去他的府邸探視他的病情。曹真逝世,諡為元侯。兒子曹爽繼承爵位。明帝追念曹真的功績,下詔說:“大司馬一生忠孝節義,輔佐二祖,對內,不因自己是皇親而邀寵;對外,也不鄙視貧寒之士,真可謂是守成業、忠職守、道德高尚的人啊!分封曹真的五個兒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當初,文帝分封給曹真食邑二百戶,封曹真之弟曹彬為列侯。


譯文:三國志·魏書·曹真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