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報志願前要做準備工作 位次、分數及梯度決定成功率

位次、分數及梯度決定志願填報成功率

報志願前要做準備工作,避免志願“撞車”

水母網6月26日訊(YMG記者 劉晉)高考成績公佈,志願填報在即。日前,教育部發布了填報志願常見問題彙總,為考生報志願答疑解難。

報志願前要做準備工作

教育部列出清單,一是蒐集院校資料,瞭解招生政策,熟悉有關規定,瞭解院校招生章程;二是查詢有關院校、專業近幾年在各批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三是瞭解今年在本省市招生的學校、專業、人數;四是瞭解自己平時成績、模擬成績在全省、市的位次;五是瞭解本人體檢結果,避開限報的學校、專業。

避免志願“撞車”

考生應量體裁衣,根據自己高考成績(或平時成績、模擬成績)的位次,對照往年各學校專業錄取分數情況、位次情況。注意填報時留有餘地;注意體檢結果,避開限報專業。應認識到學校招生“大小年”現象,詳細分析近年錄取資料,並注意預報志願後,考區、中學反饋的信息,如果出現扎堆現象,需要調整所報志願。

徵集志願也要避免扎堆

徵集(徵詢)志願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後,省級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餘缺計劃數向社會進行公佈,供尚未被錄取並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徵集志願填報須注意,要達到分數要求且未被錄取的考生才能填報,同時還要了解缺額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填報,考生選報徵集志願時要考慮避免再次出現“扎堆”落選的問題,要考慮所報院校剩餘的專業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

儘量服從專業調劑

如何避免高分低錄甚至落榜?將所填志願拉開檔次,冷門與熱門學校專業相結合,省內與省外院校相結合。同時避開體檢結果所限學校、專業。最後各批次學校志願、專業志願填滿。

當所報專業(從第一個專業到最後一個專業)都無法錄取時,考慮考生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如果“服從專業調劑”,意味著該院校在本省該批招生的任何專業都可被錄取,但不會被調到該校未在本省投放計劃的專業。此時,如果還有專業可以調劑,則調劑到該專業錄取,如果所有專業都已錄滿,則退檔。如果不服從調劑的話,當所報專業都無法錄取時,直接退檔。

區分學校和專業分數級差

學校志願分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院校志願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高校規定的志願級差為20分,第一志願調檔分數線為600分,那麼,第二志願的調檔分數線就為620分。第一志願生源充足而且規定了志願級差的院校,省招辦按投檔比例投完第一志願考生檔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願級差將第二志願且分數在級差之上的考生檔案投放給學校,由學校審核錄取。在實行平行志願投檔模式的批次,不存在學校分數級差。

部分高校在分配專業時規定了專業級差,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考生時的分數差額。沒有規定專業級差的學校在分配專業時,有的採取專業志願優先的原則,有的採用分數優先的原則。

平行志願也存在風險

所謂平行志願,即指採用平行志願錄取投檔,考生在同一位置所選的A、B、C、D等志願之間是平行關係。即改以往的“志願優先”為“分數優先”,將達到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願,依次檢索。

相對順序志願填報方式而言,平行志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願填報風險,但平行志願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提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投檔人數多於錄取人數。由於考生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高考成績未能達到填報的所有平行志願高校的投檔線,根本不會被投檔,錄取與否也就無從談起。另外,考生雖然達到了學校的投檔分,卻沒有達到所報的專業分,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將會被退檔。各平行志願高校間沒有梯度,投檔成功率會下降。

成績已經放榜,接下來考生們就要陸續開始填報志願。在錄取的過程中,考生可能會遇到退檔的情況。

28類原因可導致退檔

有28類原因可導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退檔:總分低,錄取額滿(僅限不實行平行志願的批次);所報專業已滿,不服從調劑;相關科目成績偏低;外語口試不合格(僅限有外語口試要求的專業);體檢不合格;體檢專業受限;色盲;色弱;視力不合格;嗅覺不合格;身高受限;不符合走讀條件;政審不合格;面試不合格;未面試;男生已錄滿;女生已錄滿;只招男生;只招女生;超齡(僅限軍公高校);其他(需詳細註明原因);按高校規定的專業級差排序,分數低;綜合評價低;無藝術專業成績;藝體專業成績低;文化成績低;綜合成績低(限綜合評價招生試點專業和藝術類專業);報考類別不符(限春季高考招生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