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五大銀行為什麼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

古情濃意


五大行為什麼不包括郵儲銀行?

首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經是中國五大銀行之一,取代了交通銀行的位置。

在之前交通銀行是五大銀行之一的時候,很對人也只承認四大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我相信現在人大部分接觸的都是這四家銀行。

無奈,交通銀行規模確實很大,但是與其他四家銀行相比而言確實有著一些差距,而且郵政又以資產規模與業務覆蓋超越了交通銀行,成為新的五大行成員。交通銀行也表示很是受傷,之前不被人承認就算了,現在直接取代。

郵政銀行經營狀況

郵儲銀行擁有營業網點近4萬個,服務個人客戶超過5億人,擁有優異的資產質量和顯著的成長潛力。2015年,郵儲銀行引入十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提升了綜合實力。2016年,郵儲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圓滿完成“股改—引戰—上市”三步走改革路線圖,正式登陸國際資本市場。在“2016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郵儲銀行總資產位居第22位。

但是我覺得大家對於郵政銀行的認知還保持在國家郵政局階段,沒辦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承繼原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的郵政金融業務及因此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還有就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其他四大銀行的儲戶。


財經視覺I


首先現在有很多說“四大行”也有很多人說“五大行”,其實其差別就是一個交通銀行。現在還有就是郵儲銀行,咱們就來掰扯掰扯吧。

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簡稱ICBC ,工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總部位於北京,是中國四大銀行之首,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最大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人稱“宇宙第一行”。

截止2015年末資產規模22.21萬億元。

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簡稱CCB)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建設銀行成立的基本背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建設156項重點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在全國陸續展開,為管理好鉅額建設資金,建設銀行應運而生。

截止2015年末資產規模18.35萬億元。

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農行)成立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總行設在北京。其主要是面向“三農” 服務城鄉,網點遍佈中國城鄉,其原來和農村信用社是一家的,1996年脫離行政隸屬關係。

截止2015年末資產規模1981萬億元。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簡稱BOC,中行)於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總行位於北京,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產規模中國銀行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1912~1928年,中國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負責代理國庫、承匯公款、發行鈔票等。1928~1942年,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積極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改革管理機制,在中國金融界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先後在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分行。1942~1949年,中國銀行作為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負責政府國外款項收付,發展國外貿易並辦理有關貸款與投資。

截止2015年末資產規模17.79萬億元。

交通銀行(全稱: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08年,是中國近代以來延續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總部位於北京。1987年重新組建成全後的中國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第一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交行分別於2005年、2007年先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全行社保基金理事會是交通銀行前三大股東,截至2015年末共持有交通銀行59.44%的股份。

截止2015年末資產規模7.15萬億元。

上面是工、建、農、中、交五個銀行,下面咱們說說現在的郵儲銀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2007年3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承繼原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的郵政金融業務及因此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範圍和業務許可文件批准、核准的業務。2012年2月27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佈公告稱,經國務院同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於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體變更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承繼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全部資產、負債、機構、業務和人員,依法承擔和履行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在有關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協議中的權利、義務,以及相應的債權債務關係和法律責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已有的營業機構、商標、互聯網域名和諮詢服務電話等保持不變,由股份公司繼續使用,各項業務照常進行。客戶毋需因此辦理任何變更手續。2015年12月開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由單一股東向股權多元化邁進。採取發行新股方式,融資規模451億元,發行比例16.92%。2016年8月27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80億美元香港IPO獲批。2016年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截止2015年末資產規模7.30萬億元。

郵儲銀行還有一個其他任何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郵儲銀行擁有我國商業銀行中數量最多、覆蓋最廣的分銷網絡。截至3月末,該行擁有40057個營業網點,基本上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郵儲銀行營業網點。

所以不要說郵儲銀行很少被提及,對於很多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郵儲銀行才是最常被提及的。


陰謀陽謀


這是一個誤解。以資產計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2016年底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取代了交通銀行的地位。所以現在提起五大銀行,未必就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只是大部分用戶印象裡,五大行不包括郵蓄銀行。

1、五大銀行是哪五大

我們所謂的五大銀行,包括1908年成立的交通銀行、1912年成立的中國銀行、1951年成立的中國農業銀行、1954年成立的中國建設銀行、1984年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

實際上早期並不是五大行,而是四大行,沒有工商銀行什麼事兒,而被郵蓄替代的交通銀行卻是非常有歷史,1908年是光緒三十四年,也是現在五大銀行中最有歷史的銀行,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現在只有央行有發行人民幣的權利,由此可見當時交通銀行的地位有多高。

剛才說了,早期是四大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之所以被稱為四大行,因這些都是國有背景的銀行,當時商業銀行不發達,大多數與銀行相關的業務都是通過這四家國有銀行開展的,所以稱之為四大行,隨著1984年成立工商銀行,且工作銀行發展速度、規模都非常快,隨處可見工商銀行,所以後來四大行也被習慣稱為五大行,當時還沒有郵蓄銀行,所以五大行裡並不包括郵蓄銀行。

2、郵蓄銀行發展

郵蓄銀行是在2007年3月20日正式成立的,源自原因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的與郵政相關的金融業務,2012年1月21日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改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6年8月27日在香港IPO。

坤鵬論之前有過一段時間使用郵蓄銀行,說實話對郵蓄銀行的服務沒有一點好印象,不知道有多少人與坤鵬論有相同觀點的?

舉個例子說,當時工資卡是郵蓄銀行的,在還沒有餘額寶的年代,坤鵬論當時的習慣是會把工資的一部分轉存成定期。但操作的時候發現無法轉成定期,當時以為是網上銀行沒有開通相關業務,就跑到櫃檯上去開通業務。結果被告知銀行卡無法轉存定期,如果想存定期,需要再辦理一張存摺。一張存摺?很多銀行當時已經開始陸續取消存摺的辦理業務了,這麼不方便的東西都已經開始逐漸被各個銀行淘汰,郵蓄銀行想辦理定期存款居然還必須要辦一張存摺。

另外就是金卡用戶無限多,導致坤鵬論這種普通卡眼看前面就十來個人,居然兩個小時還沒排上隊。別說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就是與其他幾個國有銀行相比,這個服務也要差很多。

不過郵蓄銀行憑藉當年郵政局的基礎,在全國有4萬餘家營業網點,即使與其他幾家國有銀行相比,這個數量也非常龐大,宇宙大行工商銀行的營業網點數也不超過2萬家吧?


坤鵬論


以資產計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2016年底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取代了交通銀行的地位。所以五大行的說法並不權威,我們所說的五大行,分別是工行、農業銀行、建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當然,也有說是四大行,並沒有把交通銀行包含進去。

那麼肯定會有人有疑問,既然,郵政銀行的資產規模早已超過交通銀行,為什麼郵政銀行都算不上五大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

第一,郵儲銀行起步晚,不屬於原來的國有行體系。以前郵儲銀行不叫銀行,是郵政儲蓄,2007年才掛個銀行的牌子,算是重組吧。

第二,有人的地方就有郵儲銀行的影子,這個是有基礎的。很早以前的郵政網點是早就覆蓋好的,所以郵儲銀行的網絡普及最快。

第三,郵儲銀行也不是很差,在鄉村基本上還是以郵儲銀行為主,鄉鎮的很多業務都是在郵儲銀行辦理的,當然有的還有農村信用社。

第四,很多人對郵儲銀行的印象不好。是因為人馬還是原班人馬,積習難除,變革總的有個過程,我們再等它幾年。

第五,郵儲銀行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作為一個國有的商業銀行,必定會引進更多的競爭機制,以後除了儲蓄存款這一塊,肯定還會開展更多的業務。

還不得不吐槽,成不了正真的五大行之一,最重要原因就是“自營+代理”這種變態經營模式!是21世紀最失敗的創新!郵政代理網點沒得幾個人符合銀行從業標準,你想想一群送快遞、賣肥料、賣郵票的人能做什麼金融業務?他們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沒得金融思維,沒得銀行人服務心態!郵儲銀行自營網點才佔30%,而且很多地方居然郵政代理網點可以開在縣城以上!齊了怪!一個銀行硬要兩套人馬,一些網點穿黑色衣服,一些網點穿綠色衣服!兩套體系!怎樣發展?????國務院應該重新考慮了?

記得當初馬雲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從這點可以看出這些銀行是存在多少的弊端。這也是為什麼馬雲要建立支付寶,支付寶這類的新型金融機構快速崛起的原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我們如果想要從銀行裡借錢,很難借到,因為你一無資產,二五抵押,是非常難受的,所以才會有借唄、普惠錢莊、微粒貸、京東金條等一大批平臺的崛起。

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個騰訊微信公眾平臺的一個賬號,叫做普惠錢莊。另外一個是支付寶平臺旗下的,但是這個兩個平臺不管是從額度還是利息等各方面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普惠錢莊,利率低得要命,額度高得要死,下款又快,深受人們的喜愛。

不管怎樣,今年來,多次報道了銀行的不良消息,不僅是給銀行提個醒,也是給我提個醒,讓我們記住,去銀行辦理業務還是要當心。


紫藤愛說笑


本人父親是一名地道的郵政基層員工,35年的郵政工作荒廢了我父親的一生。更沒有外出旅遊的機會。35年如是。

父親工作的地方是我的家鄉,座落在只有一條道路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鄉鎮。2005年以前戶籍人口為12000人左右。05之後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現在小鄉鎮上也多是大爺奶奶與小孩子。田地更是90%處於荒廢多年無人打理。

基層的工作事無雜細,是事就得做,82-03年之前我們鄉鎮上崗位上只有我父親一人不論是匯兌款項,信件包裹,報紙郵票,保險基金,話費充值,火車、機票,莊稼種子,農藥、化肥,就連酒水,洗衣粉等均有銷售任務。每年回家看著家裡堆著看化肥心裡真說不了什麼。我十多歲後每有假期就會幫著去賣這些化肥,由於條件落後很多人戶卡車進不去,只能是我跟父親肩抗手抬著。03年之後鄉鎮配置增加到3人一會計,一出納。可也只是在營業廳上減輕了,而服務三農的任務卻只高不低。

就這樣在市場經濟的考驗下郵政的“只存不貸永無險”再也經不起四大行的調戲,於07年成立銀行。然而對於基層的郵政工人來說卻沒有一丁點變化,他還是原來的他。就跟郵電局分家時一樣。郵政就是郵政。現在郵儲行只是縣級以上城市有而鄉鎮上的叫中國郵政也不能直接辦理貸款業務,但能受理貸款資了。

郵政的網絡基礎不得不說是金融體系最好的,就連馬雲看中的郵政快遞一樣,分佈廣。很多人討厭郵政的快遞,的確慢的出奇,這個大家都懂。可為什麼郵政會敗呢?至少到現在我認為郵政一直在敗。從郵電局分家開始到現在成立銀行業,一直在敗。因為那句“世界只有一個郵政!”

為郵政辛勞的基層員工們辛勞一生也可能還是一名合同工,拿著微薄的工資。。。。

我的父親是不平凡的人,為了家成就了平凡的人生,願父親身體健康!


敏哥71452879


第一,郵儲銀行起步晚,不屬於原來的國有行體系。以前郵儲銀行不叫銀行,是郵政儲蓄,2007年才掛個銀行的牌子,算是重組吧。

第二,有人的地方就有郵儲銀行的影子,這個是有基礎的。很早以前的郵政網點是早就覆蓋好的,所以郵儲銀行的網絡普及最快。

第三,郵儲銀行也不是很差,在鄉村基本上還是以郵儲銀行為主,鄉鎮的很多業務都是在郵儲銀行辦理的,當然有的還有農村信用社。

第四,很多人對郵儲銀行的印象不好。是因為人馬還是原班人馬,積習難除,變革總的有個過程,我們再等它幾年。

第五,郵儲銀行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作為一個國有的商業銀行,必定會引進更多的競爭機制,以後除了儲蓄存款這一塊,肯定還會開展更多的業務。

但是希望不要出現客戶存摺變保單的現象重演,不要出現熟人來了優先辦理的陋習,不要因為老百姓辦理業務反應慢而大聲呵斥,多給點引導和耐心,他們有的不識字,連密碼也記不住,對錢也很謹慎。

沒有人會在原地等待誰的成長,與時俱進,以人文本,以客戶為上帝,改變以往的做事風格,很有必要。


農村老俗話


謝謝~

第一,五大行之所以常常被提起,是因為從資產規模,業務覆蓋,行業影響力來看都是遙遙領先的,其實交行這個地位比較尷尬,傳統銀行大家一般都說四大行,但從時間來看,交通銀行1908年建立的,比其他行建立的都早,只是後來發展不如人意。

第二,要說規模發展現狀,郵儲銀行其實可以算是第五大行了,網點鋪設多,如果大家留意看,去鄉鎮縣,可能那裡沒有四大行的網點,但會有郵政,而且客戶也蠻多的。郵政貴賓卡比較好辦,5萬就可以了,這就造成貴賓卡客戶多於普通客戶,摩擦也不少。

第三,可能大家對郵儲的前身郵政印象太深刻,反而覺得一個快遞做的不怎麼樣也可以涉及金融?額,人家快遞做的也不錯,近些年,而且郵儲每年過年過節的都會有禮品發放,前段時間去行裡看了,服務也還不錯,看看利率比國有行高。

謝謝~


凝安寧


主要是成立的時間比較晚。定位低,主要是面對農村城鎮的人群。然後就是用的人也少,涉及的業務也沒有四大行的多,主要是一些很基礎的存取業務。在業務功能上就比四大行少一截。


七七讀財


這是一個誤解。以資產計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2016年底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取代了交通銀行的地位。所以現在提起五大銀行,未必就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只是大部分用戶印象裡,五大行不包括郵蓄銀行。

我們所謂的五大銀行,包括1908年成立的交通銀行、1912年成立的中國銀行、1951年成立的中國農業銀行、1954年成立的中國建設銀行、1984年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

實際上早期並不是五大行,而是四大行,沒有工商銀行什麼事兒,而被郵蓄替代的交通銀行卻是非常有歷史,1908年是光緒三十四年,也是現在五大銀行中最有歷史的銀行,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現在只有央行有發行人民幣的權利,由此可見當時交通銀行的地位有多高。

剛才說了,早期是四大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之所以被稱為四大行,因這些都是國有背景的銀行,當時商業銀行不發達,大多數與銀行相關的業務都是通過這四家國有銀行開展的,所以稱之為四大行,隨著1984年成立工商銀行,且工作銀行發展速度、規模都非常快,隨處可見工商銀行,所以後來四大行也被習慣稱為五大行,當時還沒有郵蓄銀行,所以五大行裡並不包括郵蓄銀行。


香蕉Game


五大行的說法現在已經很少提及了,現在基本上都只說四大行。

五大行是指:中農工建交 四大行指的是:中農工建

郵儲本身的確夠大,但是交通也不錯,究竟誰排第五也確實不太好判定。

銀行的大小並不是只看總資產,而是看綜合影響力,社會知名度等等。

郵儲起步雖然晚了一點,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郵儲的服務能力不可小覷,這得益於國家三農政策的扶持,更多情況下,中農工建都覆蓋不到的地方但是郵儲卻能覆蓋到,並且經營的非常不錯,這就是郵儲的最大優勢,畢竟我國欠發達地區還是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