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長汀通過開辦扶貧車間、實施激勵性扶貧項目、提供公益性崗位等舉措,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安居樂業觸手可及

東南網3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傑 戴敏 通訊員 陳天長)

面對疫情影響,長汀縣從多方面發力,確保貧困戶穩步增收。

10日,長汀縣火車南站幸福小區內,一週前剛開業的鞋業加工扶貧車間裡機器運轉不停。恆暉鞋業公司技術員正戴著口罩細心地向來自該縣羊牯、濯田、四都3個鎮的10名貧困戶傳授技術,指導他們進行生產。

“搬過來以後就地就近就業,現在剛開始學,一個月有2000多元,熟練後月收入可以有四五千元呢!”正在忙碌的羊牯鄉周家地村貧困戶周富榮說,易地扶貧搬遷到這裡,兩個孩子要讀書,婆婆生病,自己無法外出掙錢,恆暉鞋業在小區辦起了扶貧車間,她以後的生活更有盼頭了。

社區幹部告訴記者,火車南站幸福小區是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安置了394戶1598人,是全省最大的貧困戶安置小區。“在這裡已經開設了鞋業、棒球兩個扶貧車間,共有40多戶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今年,火車南站幸福小區和另一個集中安置區大同鎮師福村思福小區準備各新辦一個扶貧車間,預計可安排60戶貧困戶。

農業方面,部分特色養殖產業受到疫情影響,長汀農業部門及時引導調整產業結構保增收。

2月28日,長汀縣河田鎮根溪村胡寨自然村,如意金桔農民專業合作社向中坊、根溪兩個村的27戶貧困戶發放金橘果苗6800株,可種植金橘68畝。這是長汀實施的金橘種植激勵性扶貧項目,由合作社包提供種苗、包技術服務、包產品收購。貧困戶黃洪算了一筆賬,“當年種果,第3年試產,盛產時每畝收入可近萬元”,他一下就種了6畝。

在羊牯鄉,當地政府引進仁地天成福建生物技術公司,發展中草藥黃精產業,在餘家地村連片流轉耕地育苗60畝,在百丈村、羅坑頭村種植500畝,共有35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公司總經理張廣與羊牯村貧困戶曹觀權結對,幫扶他養殖蜜蜂20箱、種植黃精1.5畝,兩項有望為他增收2萬餘元。

同時,長汀也千方百計為貧困戶提供公益性崗位,截至目前,17個鄉鎮已為貧困戶和原計劃外出務工的人員落實護林、河道專管、村莊保潔、公路養護等公益性崗位135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