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我是第一次看《機器人總動員》這部電影,並不知道里面的故事情節,所以一邊看一邊聽妹妹講解,看完之後感覺

這真是一部非常暖心的電影,瓦力和伊芙的愛情很讓人動容。

妹妹說:"一直在尋找這部影片,因為忘記了它的名字,所以一直沒有找到。我還記得小時候看到瓦力受傷的那一段,哭的稀里嘩啦。"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部影片的名字錯過它。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人總動員》講述的是兩個機器人經歷種種事情,幫助人類重新返回地球並最終在一起的故事。

影片最終獲得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我非常喜歡裡面的瓦力機器人,雖然它的外表看起來很破舊,但它的內心是美好的。它喜歡在清理垃圾的時候,收藏好玩的東西;它還有一個蟑螂朋友,被軋扁後依然可以彈起來。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帶大家再一次感受《機器人總動員》的魅力。

一、敘事手法:愛情故事線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

敘事手法是指電影的敘事手法,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次。

從敘事手法看,這是一部多線性敘事的影片,兩條故事線,一前一後,相互作用,最後交匯到一起。

(一)愛情故事線

愛情故事線是瓦力對伊芙的追求,是一條明線。

瓦力第一眼看見伊芙,就愛上它了,後來把它帶到自己的家裡,給它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還把最喜愛的植物拿給伊芙。

伊芙看見植物,進入休眠狀態,瓦力一直在身邊照顧它。

從瓦力的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出,瓦力很喜歡伊芙,它把自己喜愛的東西和伊芙分享,即使伊芙進入休眠狀態,也一直不離不棄,帶它看夕陽、划船,期待著它早日醒來。

後面的劇情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伊芙被接回,瓦力跟隨伊芙一起到真理號飛船上,來到船長控制室;伊芙被維修,瓦力擔心伊芙的安危,衝進去救伊芙,闖下大禍;瓦力冒險救回植物,拿給伊芙。

我被瓦力對伊芙的愛感動,為了伊芙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再看看現實,有多少情侶彼此之間只知道索取而不付出導致感情枯竭,又有多少情侶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太少了,因為有些人很現實,現實到不想為任何人犧牲自己的利益。

(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

船長因為瓦力留下的泥土,漸漸對地球產生興趣,想要返回地球。

船長從伊芙休眠時期的錄像中,見到一片荒蕪的地球情況,意識到一定要回到地球,幫助地球重新充滿綠色。

船長的想法遭到AUTO反對,看清AUTO真相後,被AUTO關了禁閉。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船長有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意識,還沒有完全被機器人控制。正是這樣的船長才可能通過泥土看見更多,才會去思考活著的意義,並與AUTO抗爭到底。

一個對未知充滿好奇的人,才可能去探索未知,而只有通過不斷探索,才能有新的收穫,船長從泥土中獲得收穫,並在思考中促進了自我的成長。

(三)兩條故事線相互作用,交匯在一起

AUTO將瓦力和伊芙扔進飛船上的垃圾場,瓦力受到重傷,伊芙為了救瓦力,需要回地球找芯片。

伊芙帶著植物尋找指定地點,

愛情故事線的發展推動人類返回地球的故事線。

船長利用顯示屏,告訴伊芙植物放置的指定地點和操作方式,並且發揮才智打敗AUTO。

兩條故事線交匯在一起,為了達到返回地球這一個目的而努力。

植物放入指定地點,真理號飛船導航回到地球。

回到地球以後,伊芙迅速到瓦力家裡,找出芯片為瓦力換上,人類返回地球故事線推動愛情故事線的發展。

最後,瓦力慢慢恢復意識,人類也開始重建地球。

瓦力愛上的是一個值得愛的機器人,是一個有責任、懂得愛、付出愛的機器人,我為瓦力的正確選擇而開心,為伊芙的改變而欣喜。

遇見一個你願意真心付出的人不容易,遇見一個把你的真心當寶貝的人更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現實中的我們,不敢付出真心的原因。

船長是有判斷力的人,在最後時刻,仍然堅持返回地球,重建家園;他是第一個用腳站起來行走的人,是第一個覺醒的人;他是一個可靠的領導者,返回地球之後,帶領人類保護地球,讓地球充滿綠色。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導演由瓦力和伊芙機器人的愛情引出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並且將兩個故事線放在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

一方面,提醒人類,不要因為太功利而忽略身邊的美好,變得連機器人都不如;社會要想更加美好,需要人類自身的努力。

瓦力和伊芙的愛情是兩個機器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它們懂得珍惜,也願意為彼此付出,讓愛情之樹更加繁茂。

地球被人類破壞,這個窟窿還需人類自己來填,社會要向前發展,離不開人類的自我發展。

另一方面,瓦力和伊芙的愛情,是人類抗爭過程的一個見證,愛情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而單獨存在。

沒有了社會、沒有了人類,更不會有機器人的存在。自我意識是一種社會意識,社會都沒有了,哪裡還會出現自我意識。

兩條故事線一前一後,相互作用,使影片的發展不急不緩,讓觀影者看電影時彷彿身臨其境,更好地深化主題。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神態、細節描寫和對比,將人物的性格表現得更加形象、生動。

(一)神態描寫

1.瓦力眼睛的低垂,表現出瓦力內心的孤獨

瓦力看見真人出演的電影膠片裡主人公牽手,低下頭,把自己的兩隻手合攏到一起,眼睛向下低垂。

它的心裡在想:"我好羨慕他們可以牽手,什麼時候我能夠遇見一個可以牽手的人?我願意將喜愛的東西和它分享、和它一起看滿天繁星、一起划船、一起牽手周遊世界、一起去冒險。"

這樣的神態刻畫,生動、形象的表現出瓦力孤獨的特點,因為它沒有可以表達愛意的人。

從人物來看,瓦力是一個機器人,卻產生了人的神態、人的情感,更加說明瓦力不同於其他機器人,它已經擁有自我意識。

從故事的發展看,瓦力表現出的神態,生活中的我們也會出現。人在單身時,看見成雙成對的情侶走在街上,眼神中會流露出羨慕和失落的神情。影片很好地將觀影者的心理、神態反映出來,讓觀影者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瓦力擺脫孤獨了嗎?繼續觀看影片,我們知道它後來遇見伊芙,把自己的愛給予伊芙,讓伊芙填補了內心的孤獨,而自己也因為伊芙的出現更加有活力、更加勇敢。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船長斜視的眼神,表現出船長的不信任

船長在說完"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轉過頭一一掃過每屆船長和AUTO的合影,明白了AUTO的秘密時,看向AUTO的眼神。

船長斜著向後看,而不是轉過頭,正視AUTO,這說明什麼呢?

晨熙在《你的眼神出賣你的心》中唱到:"你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你的心,就不用假裝無辜的表情,這一次讓我們徹底分手了吧!我不想苦苦的掙扎。"

說明船長此時已經不相信AUTO,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心裡進行著思考。

船長心裡在想:"雖然我是有地位的,但從每屆船長與AUTO的合影看,AUTO對我有很大威脅,很可能會置我於死地。我要放棄嗎?不!我要堅持返回地球。"

此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心中有地球,腦中有思想,已經覺醒的船長形象。

從影片中看,AUTO在飛船上的地位不容小覷,它身上還藏有船長不知道的秘密,與其說是船長控制飛船,不如說是AUTO控制飛船。

船長想行使自己的權力,帶人類返回地球,而這注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還可以看到船長有些許害怕,但是這種害怕並沒有成為船長放棄的理由。

當看到這裡時,我被他的眼神衝擊到,我認為他能成為船長,是因為他有別人無可替代的地方,勇敢地堅持、做出正確決定,要回到家園、重建家園。

這個眼神將船長不信任、已經覺醒、些許害怕的形象表現地淋漓盡致,也給觀影者帶來視覺衝擊。

於是思考過後,船長將帽子往下拽了拽,堅定了與AUTO抗爭到底、返回地球的決心。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二)細節描寫

1.三次更換零件,將瓦力的自我修復表現地更加生動

影片中,瓦力三次更換零件,每一次更換都帶給觀影者不同的感受,也推動了故事發展。

(1)第一次更換:它從工作的地方回來,一路顛簸,讓蟑螂朋友差點從它身上掉下去,它尋找到一個好的履帶。這次更換反映出瓦力善良的一面,更交代給觀影者瓦力的自我修復特點,突出瓦力的不同,給人們留下一個印象。

(2)第二次更換:瓦力將伊芙帶到家裡,教給伊芙轉圈。伊芙在轉的過程中,將瓦力不小心彈到屋頂上。瓦力掉下來時,眼睛損壞,自己更換了眼睛。這次更換一方面讓觀影者看起來更加自然,不會突兀;另一方面,伊芙在場,知道瓦力零件壞掉可以換新的。

(3)第三次更換:瓦力被AUTO電傷,扔進垃圾場,芯片受損。返回地球后,伊芙幫瓦力更換芯片。這一次和前兩次不同,是伊芙幫瓦力更換的,說明伊芙在經歷了那些事情後已經愛上瓦力,讓觀影者看見一個懂得珍惜的伊芙形象。

第三次更換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我認為這是導演更高明的地方,第三次更換的是芯片,芯片對於機器人來說,是儲存記憶的容器,就像我們的大腦一樣。

更換新的芯片,就意味著記憶丟失,記憶丟失就意味著瓦力不再記得伊芙。

這也是我們在看影片時,最擔心的一個地方。

而導演的安排一方面讓影片有一個好的結局,符合觀影者的心理預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導演的美好期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一撮泥土,讓船長開始覺醒

瓦力和船長握手,並在船長的手上留下一個引子——泥土。

船長由這個引子,對泥土產生興趣,並開始瞭解海洋、農場、披薩、舞蹈等內容,對地球越來越嚮往,開始覺醒

泥土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東西,而飛船上的船長卻不認識,這不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嗎?

那為什麼將泥土作為引子?

(1)太空中沒有。生活在太空中的人類不認識泥土,說明時代向前發展,這些知識慢慢丟失,沒有傳承下去。

(2)強調泥土的重要性。在泥土裡種下種子,澆上水,植物才能夠存活。人類有了植物,有了糧食,才能更好地生存。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依靠的東西,不能忘本。

(3)強調不要好高騖遠,逃避現實,要腳踩大地。人類遠離地球,飛到無邊無際的太空中,看似是尋找更好的住處,讓地球慢慢恢復生機,實際上只是把對地球的傷害,轉移到太空中。

飛船上的大型瓦力,將人類製造的垃圾,壓成方塊後,直接投到太空,科技發展了,可是人類並沒有很大進步。

船長意識到問題後,回到地球,勇敢面對現實,教人類生火、挖井、種植物,腳踩大地,一點點改變地球。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三)對比

突出瓦力的小人物形象和伊芙的先進

瓦力是負責清掃垃圾的機器人,靠太陽能充電,有兩隻可以活動的手臂,用雙眼間的激光切割東西,在地球生活和工作了至少700年,外形已經很破舊。

伊芙是負責探測地球上是否有植物的機器人,可以飛行,它的身體上裝有掃描儀,手臂上備有可收回式電離槍,代表了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外形是白色、光滑的。

瓦力和伊芙在技術和外形方面形成鮮明對比。

1.突出伊芙的先進。

伊芙代表著人類最先進的水平,外形相比瓦力更加簡化,內部空間比瓦力更大,技術更加智能化。

一方面說明人類科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可以設計出更符合人類心理預期、更高級的機器人;另一方面伊芙就像是一個高冷的女神,而瓦力只是一個土氣的小男生,通過伊芙更好地表現瓦力的小人物形象;最後,故事的發展需要伊芙這些技能,伊芙的先進更符合劇情發展的需要。

2.突出瓦力的小人物形象。

瓦力是這部影片的主角,但它沒有伊芙外形的乾淨、光滑,更沒有伊芙技術的先進。

和伊芙相比,更突出它小人物的形象。

導演安德魯·斯坦頓曾經說過:"我怎樣才能讓瓦力的形象變得可信和可愛呢?我們做了很多的設計,最終確定了一個"小人物"的形象,也許正是這樣的小人物,能給觀眾看到自己(影子)的可能。"

我喜歡這樣的小人物,感覺這樣的小人物才更加接地氣。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都成為大人物,更多是以小人物的形象存在於人世間。

我們有最簡單的願望,遇見一個愛的人,和他(她)廝守終生;我們有最普通的追求,一人、一車、一屋,足矣;我們有最平凡的工作,銷售員、教師、工人等。

豪情壯志離我們很遠,平平淡淡才是我們的常態。

從影片中,我們看到瓦力這個小人物,沒有因為自己的渺小而放棄追求愛情,放棄幫助他人。

這也是導演希望告訴我們的,小人物也可以有小人物的追求,不要因為自己的渺小放棄追求更美好的東西。

影片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很多,通過神態、細節、襯托、對比等,都可以讓人物更加生動、形象,讓觀影者更好地理解影片傳達的內容。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三、多種鏡頭語言的運用,加上背景音樂的映襯,渲染電影氣氛,牽動人心,引發人的思考。

(一)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我們的意思。

我們平時說話,主要通過語言傳達我們的意思,但電影不同,它是通過不同的鏡頭傳達出不同的意思。

鏡頭語言包括很多內容,有景別、處理方式、畫面處理技巧等,下面我將從景別中的特寫和全景、處理方式中的長鏡頭來分析這部電影傳達的意思。

1.特寫:突出某事物的重要性、暗示作用

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1)報紙的特寫

影片開頭,瓦力在工作結束,返回住處的路上,對一張報紙進行了近距離拍攝。

從報紙的報頭看,有BUY N LARGE TIME的字樣,意思是"大買家時間",說明這份報紙是大買家公司印製的。

從影片中,我們還了解到,大買家壟斷了人類的一切,像銀行、餐飲、交通、娛樂,甚至還擁有高科技能夠生產出瓦力機器人。

報紙的特寫暗示著大買家對當前人類的影響。

如果社會中的東西都被一家企業壟斷,對於人類和社會發展都是不利的,具體有下面幾個方面:

①缺少競爭,壟斷行業的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黃漢清說過:

只有先聲奪人,出奇制勝,不斷創造新的體制、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和壓倒競爭對手的新形勢,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缺少競爭對手,就缺乏發展的動力,企業就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狀態,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漸漸滿足不了人類的需求。

沒有競爭對手,人類就沒有其他的選擇。這時,有的人可能會想辦法創辦其他企業,但能不能與強大的壟斷企業抗衡,是很難說的。

②消費者利益受損

誰擁有主動權,誰說了算。

企業不是公益組織,是追求利益的組織。當壟斷的企業通過高定價增加利潤,那麼人類就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來購買這項服務,這樣會增加人類的壓力,增加社會成本。

從報紙本身看,很廢舊,有缺口,說明它已經有年數了。影片中,沒有看見新的報紙,說明沒有人印製報紙,人類離開地球已經很久了

從報紙的頭條看,總統舉著兩個象徵著勝利的剪刀手,開心地說著什麼,為我們設置懸念,並引導觀影者從電影中尋找答案。

通過繼續觀影,影片47分鐘左右這一畫面再次出現。總統舉著剪刀手開心地告訴船長,伊芙已經從地球帶植物回來,表明可以回家了,可以重返地球,並期待人類早日返回地球。

雖然,圍繞總統,還有一個不同的視頻,但報紙上面的總統正開心地舉著剪刀手,和第一個視頻相同,所以暗示著人類最終返回了地球。

報紙很早就印製了,而人類一直沒有返回地球,為什麼呢?說明隨著時間的發展變化,人類漸漸忘記自己離開地球的目的,忘記自己的初衷。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植物的特寫

GO-4將植物藏起來,並且秘密拿到機艙裡,想要把植物送回地球,其中對植物進行了近距離拍攝。

植物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一件物品,將瓦力、伊芙和船長等人串聯起來,只有將植物放到指定位置,飛船才能導航回地球。所以突出植物的重要性。

AUTO不希望人類回到地球,所以讓GO-4秘密送回地球,恰巧被伊芙和瓦力發現,伊芙知道植物去了哪裡。

此時對植物的特寫,表明伊芙和瓦力視線集中到植物身上,揭開之前留下的懸念。

通過對GO-4的全景拍攝到對植物的特寫,鏡頭轉換中,給觀影者帶來視覺衝擊力,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暗示人類最終返回地球;同時特寫使人的視線受限,製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全景:突出環境、人物的動作以及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關係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臺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1)瓦力用iPod觀看真人出演的電影膠片時的全景

從環境看,瓦力生活在鐵皮的屋子裡,牆面已經生鏽,這樣的環境更突出瓦力的年代感。從全景中,我們可以看出瓦力將屋子整理地很有條理,有擺放整齊的輪胎、燈泡、鏟子等。

從瓦力的動作看,它從旁邊拉過來"放大鏡",將iPod裡面的畫面放大,讓人物的形象更加清晰,一方面說明瓦力是一個肯動腦筋的機器人,能夠讓iPod裡面的畫面更適合觀看;另一方面也說明瓦力是一個懂得勞逸結合的機器人,比較喜歡看iPod,工作之餘看電影放鬆。

從瓦力的全身看,它揹著書包,背對著觀影者,沒有其他機器人,給我們留下一個背影。iPod的畫面正在播放一群人跳舞,他們手中拿的道具,正是瓦力今天工作時撿到的,這樣安排給觀影者解開懸念。

我覺得瓦力還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機器人,它喜歡收藏小東西,並將它們分類放置,擺放整齊;看見iPod中人在跳舞,它會學習新東西,學著跳舞,而且跳的有模有樣。

這樣的全景將瓦力的屋子、動作、iPod裡影片的內容展現給觀影者,讓觀影者對瓦力有更深的瞭解。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伊芙指著自己的指令時的全景

伊芙將瓦力領到機艙,告訴瓦力返回地球,而瓦力希望伊芙一起回去,伊芙說:"指令。"

從環境看,乾淨、整潔、有高科技設備的環境,正符合伊芙的氣質,而瓦力則顯得與這個環境格格不入。

從伊芙動作看,它用手指著身上閃綠光的地方,告訴瓦力"指令",其實是告訴瓦力,我不能和你一起離開,我還有指令。伊芙的指令是找到植物,並將植物交給船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伊芙是一個負責任的機器人。

伊芙對著瓦力做動作,嚴肅地說著"指令",這個全景在瓦力進入機艙的全景之後,很好地將伊芙和瓦力的不同歸屬地表現出來,瓦力屬於地球,伊芙屬於飛船,有自己的任務。

我很喜歡伊芙做事幹練的風格,就像職場裡面的女性,做事不拖泥帶水,高效完成。看到這裡,我也越來越喜歡瓦力,常常被它的行為逗樂,更被它對伊芙的愛感動。

一部影片中的特寫和全景鏡頭很多,傳達的意思也不同,希望我們在觀影時,能夠看的更細緻、能夠做更多的思考。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長鏡頭:讓觀影者更好地體會人物不同的特點、感受電影的魅力

長鏡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有的長達10分鐘),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

(1)瓦力帶伊芙回家時的長鏡頭

這段長鏡頭拍攝中,瓦力給我帶來很大驚喜,它收藏了很多有趣的東西,像打蛋器、會亮的燈泡、魔方、打火機等,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掛在牆上會唱歌的魚模型。

這段完整的鏡頭拍攝,先從伊芙的眼睛開始再到燈光,從中可以看出伊芙被彩色燈光驚到;再轉為近景鏡頭的黃色燈光到全景鏡頭的彩色燈光,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小屋。這時我感覺瓦力很會花心思,更懂得女生心思,就像現實中的暖男。

特別有意思的一個片段是伊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氣泡一個個點癟,每次看每次笑。這樣的安排,不僅給影片增加了樂趣,更豐富了伊芙的形象。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是瓦力給伊芙一個魔方,拿磁帶回來的幾秒鐘,伊芙就將魔方拼好,由此可見伊芙比瓦力的智能化水平更高

伊芙看見植物的那一刻,音樂有一個轉換,突然變得緊張,之後伊芙進入休眠,而瓦力也陷入擔憂之中。

長鏡頭一直從瓦力和伊芙進入屋子到伊芙因植物休眠,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連續的片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伊芙對事物的好奇和瓦力對伊芙的喜愛。

這是影片中真實發生的一個片段,不同於蒙太奇鏡頭剪接拼湊出來的新空間,為我們表現了連續、真實的時空。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2)瓦力和伊芙在空中跳舞的長鏡頭

不得不說,導演的腦洞很大,讓瓦力藉助滅火器在太空中和伊芙一起跳舞。

這個長鏡頭為我們展現了太空的美麗和無邊無際,場面宏大,整個太空都像是瓦力和伊芙的舞臺,供它們盡情展示,給觀影者帶來視覺衝擊。

長鏡頭中,伊芙和瓦力碰頭,讓瓦力非常開心,瓦力心裡在想:"我太幸福了,我的女神竟然和我碰頭了,我太幸福了。"就像生活中,被女神或男神突然親吻一樣,心跳不已,幸福感爆棚。

人類有心,但是機器人沒有,那如何表現瓦力的心跳變化?這是影片非常巧妙的地方,它是通過瓦力電池顯示屏的滿格和減格配合聲音來表現的。

瓦力從爆炸的機艙裡面帶著植物逃出來,把植物交給伊芙,和伊芙一起跳舞。這個長鏡頭將伊芙由擔心轉為開心的神情表現出來,把瓦力和伊芙的親密關係展現出來,一方面說明

伊芙對瓦力感情加深;另外一方面深化這部電影愛情的主題,讓觀影者更深地理解它們的愛情。

在這個鏡頭中,跳舞的動作沒有間斷,鏡頭一直在運動,忽而突出它們的動作,忽而渲染歡快氣氛,保持了內容的完整性,具有真實、生動的效果。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二)背景音樂

欣賞一部電影,不僅要看人物的表演,還要欣賞其中的配樂。人物通過語言和表情來傳達情感,這些還不足夠,讓觀影者更深刻的理解電影要傳達的內容,人物的動作需要再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

下面我將藉助電影中的幾個片段分析音樂的作用。

(1)影片剛開始愉快的背景音樂,渲染歡快的氣氛,突出人物形象

影片一開始,伴隨著音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地球700年後的樣子,是一段長鏡頭拍攝。

在這段鏡頭中,音樂的聲音由大逐漸變小、到沒有,接下來是瓦力摩擦路面的聲音,音樂再次出現,忽大忽小,後來我們知道音樂是瓦力播放出來的。

響起的音樂是《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是音樂劇《Hello Dolly》的選段。這是一段輕快的舞蹈音樂,很有節奏感,讓人一聽就非常喜歡,一方面為我們渲染了歡快的氛圍,牽動觀眾的心,同時奠定整部電影的基調。

另外一方面,瓦力像現實中的工人一樣,一邊播放音樂,一邊去工作。播放音樂,使瓦力工作起來更加愉快,突出瓦力有細膩的內心、熱愛生活的形象特點。

(2)點燃打火機時的音樂,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突出主題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是伊芙第一次到瓦力家,瓦力將打火機遞給它,它點燃打火機時,響起《It Only Takes a Moment》的音樂,瓦力呆呆地看著伊芙,此時音樂反映出瓦力對伊芙的喜愛之情

伊芙專注地望著打火機,音樂響著,同時瓦力專注地望著伊芙,想要去拉伊芙的手,沒有拉上,之後伊芙轉向ipod,也沒有注意到主人公牽手的畫面,從此看出音樂在影片中還有突出愛情主題的作用。

這首音樂在影片中多次出現,貫穿影片始終,讓觀影者聽到這首音樂就能體會到瓦力的心情。在瓦力家,音樂響起時,瓦力想拉伊芙的手,伊芙心裡並不知道瓦力想表達的意思,直到飛船上再次看到音樂裡牽手的畫面才明白,

音樂和動作相配合,影片前後展現伊芙的內心想法,吸引了觀影者的興趣,是一個巧妙的設計。

(3)瓦力從爆炸的機艙逃出來時歡快的背景音樂,表達了對影片中人物的觀點

機艙爆炸之後,瓦力從機艙中逃出來,將植物交給伊芙,並利用滅火器和伊芙在太空中跳舞,此時背景音樂《Define Dancing》響起。

歡快的背景音樂,配上長鏡頭的拍攝,為觀影者營造長時間的歡樂氛圍,一方面是慶祝瓦力成功脫險,為瓦力慶祝。

另外一方面伊芙的表情變化也反映出伊芙因為機艙爆炸的事情,和瓦力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表達對它們愛情的美好祝願。

看到這裡時,我也是為瓦力捏了一把汗,害怕它有意外,後來和伊芙的跳舞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不得不說,導演的設計很好。

瓦力和伊芙在太空中跳舞時,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畫面是船長在飛船裡,正問到"什麼是舞蹈?"鏡頭從船長那裡一轉到達瓦力和伊芙這裡,它們正在跳舞,這個照應設計的很巧妙,與影片完美結合。

結語

一部好的影片,不僅需要好的構思、鮮明的人物形象、不同的鏡頭語言,更需要有明確的主題,能夠讓人深思,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十年前的電影能夠達到這樣高的水平,導演和其他人員都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讓人很佩服。

《機器人總動員》為我們帶來的是環保大背景下不尋常的愛情故事,我們在被瓦力和伊芙的愛情感動的同時,更需要思考,如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何讓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

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的地球怎麼樣了?像導演期望的那樣越來越好了嗎?

現在臭氧層破壞嚴重,全球氣候變暖,很多動物瀕臨滅絕,雖然我們在努力保護環境,但我們破壞的速度超過環境恢復的速度,這對我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

還記得船長在反抗AUTO時說:"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希望我們也一樣,不要只是活著,更要活得有意義,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讓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