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文|誠言呈語


因同一個人,同一件事,連續兩天撰文,這對我來說,還是頭一次。

虛造人設被抓現行,這的確不光彩。被業內和網友怒罵,也算不得冤枉。

不過從昨天的文章裡,我也提倡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對胡紅梅的有功之處,不應該選擇性忽略。對於偏激的言論,我也呼籲保持理性。

但是從評論區來看,怒罵者多,理性者少。呼籲追加處罰的人,不在少數。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不少帶節奏的自媒體。

“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正如前文所說,我贊同教育界適當地做一些“造神運動”,因為教壇之“神”,至少是砥礪勸學、催人上進的。

藉助他們的影響力,可以影響一大批學子,甚至包括成年人,具有不小的積極意義。

只是在造神的時候,有人忘了東方人的神有很多,諸神各司其職,並不是像西方人口中的上帝那般無所不能。

教壇之神,教書育人勸學奮進而已,本就不太可能有十全武功。

而胡紅梅的人設是太好了,步子是邁得太大了。以至於不得不用抄襲的手段來支撐自己的神位。

“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榮譽誰都想得到,教師也一樣。文人不見得都圖利,但大部分都好名。

榮譽這種事,怕就怕來得太過於容易。

從之後除了名字其餘一字不改地發行圖書這件事來看,胡紅梅的心智被榮譽扭曲了,昏了頭了。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個“神”,她當不了。

即便是沒有被曝出抄襲事件,她的光環其實也不見得就能保持多久。

“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第一次看到相關報道的時候,我也很憤怒。與其說我是在反感抄襲的行為,不如說我在反感的是不公。

因為胡紅梅的一人上位,背後可能是落選教師的無盡嘆息。

我當然稱讚怒罵者的正義感,同樣也希望讓教育界永保純淨。

但是在各式各樣的罵聲中,卻發現了一絲異樣,讓我不得不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誰是真的在憤怒?

全憑抄襲得來一身榮譽,這可能嗎?

用身體上的任何一個器官來思考,答案都是不可能。

“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其實從胡紅梅之前的教學成績來看,還是亮點頗多的。而她在公眾視野拋頭露面,獲得“讀書執燈人”等稱號時,所做的也都是一些意義積極的事情。(這裡不再贅述,以免有洗白之嫌。)

雖然我不贊成功過相抵,但是一分為二地看的話,胡紅梅曾經還是做了一些好事的。

至少,在翻看了一些她的教學視頻後可以發現,如果不被名利羈絆,她很可能是個教學能力出色的老師。

我們在任何環境下,會對曾經的有功之人出現一邊倒式的謾罵嗎?

未必!

那麼惡意擴大攻擊範圍,肆無忌憚地往教師這個職業身上潑髒水,甚至把胡紅梅事件上升到整個教育界現象級的高度的這些人,居心何在呢?

“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種人,專家說的不聽,教授說的不信,偏偏就唯“隔壁老王”馬首是瞻。

我無意去諷刺這種人把腦子安在別人頭上的邏輯,但是一句話一件事,哪怕是錯的,如果天天說年年說,總有一天,原本“聰明”的人也會動搖。

胡紅梅的事情如果總是這麼被一邊倒地帶節奏,那麼將會改變的是什麼?

是動搖學生對老師的崇敬,是動搖家長對教育的信任,是動搖教師對教評公信力的信心。

我們教育一直處於馬不停蹄的改革和探索之中,如果因為一件事或一個現象就否定了教育改革的功勞,那這樣的殃及無辜,又是對誰的不公平呢?

“名師”胡紅梅跌落神壇後,誰在真憤怒,誰在假悲痛

對無德之事,需要有正義感的人站出來抨擊,這沒問題。

但是如果借題發揮,肆意擴大攻擊範圍,甚至變成了詆譭,那這是情緒的宣洩,還是別有用心的攪局?

教育是興國之本,思想乃強國之基。

人們對教育失去信心的結果,我們不見得能承擔得起。

如果看不到這個危害,跟著別有用心的節奏,跳著毀天滅地的節拍,那這和站在自己將來的墳頭上蹦迪,又能有什麼區別呢。


『誠言呈語』每天趣談教育新鮮事。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