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環保服務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10條措施支持復工復產

3月13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瞭解到,該廳出臺創新環保入企服務、開通建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強疫情防控環境監管等10條措施,優化生態環境保護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在環評審批服務方面,對國家和地方黨委政府認定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三類建設項目,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對疫情結束後仍需使用的三類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將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受疫情影響較大、就業密集型等民生相關的17大類44小類行業納入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將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業等10大類30小類行業的項目,豁免環評手續辦理;對醫療機構在保障其使用場所滿足輻射安全和防護相關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應急增加用於病情診斷的 CT、 車載 CT、 移動 DR 等X射線影像設備,可豁免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輻射安全許可手續,疫情結束後仍需繼續使用的,按規定補辦相關手續。

在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限方面,對省、市、縣三級重大轉型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重要民生工程所涉及的各類環保審批、許可、驗收事項,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限,積極引導企業採取非現場方式申請辦理,最大限度“網上辦”和“不見面”審批,確需提交紙質材料的實行容缺受理、先行辦理,待疫情結束後再補交紙質原件。對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排汙許可證,可延期到疫情結束後一定期限內再辦理延續、變更、換髮等業務,全力保障重點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堅決杜絕因環保審批或驗收不及時或處置不當影響復工復產的現象發生。

在創新環保入企服務方面,省生態環境廳明確,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要設立“環保服務日”,採用電話走訪、網上交流和線上視頻等形式加強對企業的溝通服務,開展“環保專家進企幫扶活動”,組建專家服務團隊,一對一、點對點,分類指導、精準服務,對企業復工復產高效提供環保技術支撐;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提前發佈管控方案,及時指導企業採取應對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企業復工復產的影響;加強空氣和水質自動監測監控系統運維管理,及時向企業反饋主要汙染物監測數據,提醒企業有針對性地做好環境風險管控工作。

在環保執法檢查方面,推行非現場檢查方式,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統籌安排對企業的執法檢查,對已安裝在線監測、視頻監控、自動採樣裝置等設備的企業,提倡採用遠程監控等非現場執法等方式,減少檢查頻次,做到“無事不擾”;推行復工復產企業環境違法行為自主“清零”,對輕微環境違法行為,能夠及時糾正的,不予行政處罰或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對借疫情之機主觀惡意偷排偷放,篡改偽造監測數據,醫療廢物、醫療廢水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不規範、不達標,以及侵害群眾健康、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汙染環境等行為,要堅持“零容忍”,堅決依法依規嚴厲打擊。(任曉明)

設立“環保服務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10條措施支持復工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