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兩味

“雨水”日,如約,走頤和園西門。湖水半開,藻鏡樹影,亮倩瑩綠,沙鷗立汀洲。

清冷頤和,頓現古意,有東坡《行香子·過七里瀨》之韻:


……水天清,影湛波平。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一)


西南有朋。雲南友人寄來鮮蠶豆和香椿。

北京正春寒,雲南已飛花。中國農曆是黃河流域的時令。


蠶豆怎麼吃好?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我覺得鹽水煮好,放花椒和鹽。


煮豆子我最愛放花椒,煮出來的豆兒,清香而淡雅。團結湖早年有一味“鹽水鴨肝”菜,就是放鹽、花椒蔥姜煮,鴨肝清香細膩至極。


看過頤和園子,誰家的院子我也看不上了;遠望西山青翠,山水雋美原來就在眼前。忍不住打油一首:


鹽水蠶豆半尺牘,

半遮顏面抗病毒,

頤和西山清且遠,

斗膽出行不英雄。


(二)


北京吃香椿要到四月底五月初。寒冷二月下旬,能有云南香椿嘗,聽聽就口水暗湧。

吃香椿總覺不甚清雅,濃郁而有異香。二十五歲前不甚喜食。後有一次偶嘗,驚愕香椿之香美勝於春韭。而且,吃香椿倒符合春吃芽兒時宜。


香椿最少有三吃:一吃香椿炸醬麵;二吃炸香椿魚;三吃香椿攤黃菜。


山東菜裡有“酥炸”。“酥炸魚條”是豐澤園名菜。豐澤園用老手藝調製酥炸糊。山東菜的“酥炸”和日本菜的天婦羅很相似。很有可能出自一轍。今天特別用日本料理天婦羅法炸了香椿天婦羅,也用老方法做了“酥炸香椿”。好像異曲同工。


老百姓到了春天採了芽菜,拍麵粉做“魚兒”,倒是親切。香椿出芽兒,炸香椿魚;花椒出芽炸花椒魚兒;榆樹出芽兒,炸榆樹錢兒。這些個好味,用老百姓的法兒,做了才有味道——知味要知平常味。


想想,多少浮名,只不過是“君臣一夢,今古空名”。惟有那“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雨水”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