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益生菌是可能給人類帶來健康益處的微生物,尤其是那些服用抗生素藥物的人群或並非總是能滿足飲食需求的人群。現在因為有些論文發現益生菌可能對於血糖控制有益,很多糖尿病人也開始買各種益生菌製品,服用起來。但是,由於益生菌製劑是由細菌或酵母製成的,可能也會存在有害作用,必須適合自己才行,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相關知識。

“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益生菌補充劑歷史

益生菌作為保健輔助劑的理論已經存在了大約100年,最初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Elie Metchnikoff正式討論的。在最近的幾十年中,益生菌科學的進步導致效率提高,作用方式更好,對益生菌、腸道菌群和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得到改善。儘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關於其安全性的爭議,並且仍在證明其健康益處。

“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常用的益生菌

雖然存在幾種類型的益生菌菌株,但最常見的是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布拉氏酵母和凝結芽孢桿菌。使用的其他微生物包括大腸桿菌菌株Nissle 1917、一些腸球菌菌株,如糞腸球菌 SF68。

“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還有很多乳桿菌,比如羅伊氏乳桿菌、嗜酸乳桿菌組合的一些菌株,乾酪乳桿菌是常用的,這些也是益生菌研究最多的一種,儘管芽孢桿菌屬菌種在添加到奶製品中時可能更受歡迎。益生菌微生物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益生菌的安全性評估

益生菌仍然不完全值得信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們被視為膳食補充劑,而不是藥物。這意味著他們面臨的監管審查較少,並且沒有強制性的證據來證明療效或安全性。

“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儘管沒有強制性法規,但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提出了評估益生菌功效和潛在益處的指南。這些準則由某些公司和地區強制執行,以確保驗證需要類似於醫學驗證的幾個步驟。

這些步驟包括菌株鑑定,針對一種或多種菌株的安全性和益生菌屬性的功能表徵,在人類研究中驗證菌株對健康的益處以及對貨架上的功效聲稱和含量進行誠實的標記。

評估研究中的益生菌時,科學家遵循類似的指導原則。根據科學家在1990年代提出的指南,應首先鑑定菌株,最好使用分子分類法進行鑑定,以確保準確性。應該找到已鑑定出的微生物的營養和生理信息,以及遺傳穩定性。

益生菌的潛在作用應通過仔細評估胃腸道的環境來計算,然後應通過實驗測試功效,然後進行臨床試驗或動物測試。特別是在研究中,結果的發表是重要的。只有在完成所有這些步驟之後,才應考慮將益生菌用於商業生產和使用。

益生菌需要更多研究

儘管有WHO指導方針,但益生菌對健康有益的證據還是有限的。有時缺乏諸如有益效果的正確劑量之類的信息,並且對益生菌發揮其潛在有益效果的機理還不甚瞭解。對於工業上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對於提高產品效果的研究是有限的。

“益生菌”的副作用

雖然很少有益生菌本身會造成傷害,但已經出現了負面結果。益生菌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脹或其他胃腸道不適。牛鏈球菌和乳桿菌GG導致某些患者群體(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併發症加速,這些人群包括孕婦、新生兒、糖尿病人和老年人,由於免疫功能低下而導致益生菌感染的風險增加。

“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益生菌”可能引起抗生素耐藥性

嚴重的擔憂是耐藥性擴散到有害細菌的風險,乳桿菌屬的幾種菌株自然對萬古黴素(一種常用的抗生素)具有抗性。人們擔心它們的廣泛使用可能使抗性可能轉移到腸道環境中的其他微生物(潛在致病微生物)上。

“益生菌”沒用副作用?專家建議: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別亂吃

因此,糖尿病人補充益生菌不能盲目,最好檢查缺少什麼菌群,合理補充。補充足夠益生元與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內環境,促進益生菌生產的環境,才是最好的辦法。

歡迎私信回覆 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