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第十五屆金字獎 編劇對談演員&製片人

圍繞“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這個困擾著許多編劇的大問題,新麗傳媒製片人黃瀾,演員翟天臨與編劇、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張巍展開對談。

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第十五屆金字獎 編劇對談演員&製片人

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第十五屆金字獎 編劇對談演員&製片人

日前,第十五屆金字獎“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劇集論壇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新麗傳媒製片人黃瀾,演員翟天臨與編劇、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張巍展開對談,圍繞“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這個困擾著許多編劇的大問題,探討影視劇編劇當下境遇、尋找青年編劇生存之道。

黃瀾作為製片人,向現場觀眾闡釋了“製片人通常會在哪些情況下會要求編劇改劇本”。其中最為常見的情況,就是情節設計或者人物關係不新穎,與我們觀劇經驗中的其他劇集沒有太大差別。這個時候製片人就希望編劇在細節上設置得再巧妙些。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編劇容易在寫作過程中不自覺地沉浸在文學語言體系裡,忽視了影視語言,寫出大量的人物對白而非動作,有時也會為了自己寫出的“金句”犧牲掉戲劇性,這個時候製片人也會從側面對編劇進行指導、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這兩種情況,是編劇比較喜歡和歡迎的。但是令編劇們十分困擾的“製片人前後意見不一致”這種情況,黃瀾老師作為製片人也說出了她的看法。

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第十五屆金字獎 編劇對談演員&製片人

黃瀾

她舉了自己擔任製片人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的例子,這部劇聚焦於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尷尬和矛盾,在中國目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情況下,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劇本創意。但在編劇創作的過程中,隨著創作的深入,發現主人公虎媽給孩子帶來的焦慮背後,還會有爸爸、姥姥、姥爺等多個角色帶來的壓力,需要編劇去考慮的內容越來越多,為了戲更好看,還要加入“初戀女友”這個角色。作為一個劇集項目的編劇,需要去面對不斷的變化,隨時根據變化調整自己的創作。

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第十五屆金字獎 編劇對談演員&製片人

翟天臨

作為一個創作型演員,翟天臨在面對“什麼情況下演員會要求編劇改劇本”這個問題時,他認為,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演員過分注重自己的個人魅力。從塑造角色的角度來講,有些演員喜歡把角色的語言習慣放到自己的語言系統中去,他們認為那樣的創作是安全的、有魅力的,甚至是符合市場的。二,有時聲音和語言並不是最有力的,人與人的交往常常是看行動。因此,有些演員會通過組織有機的行動來傳達對白的精神,因此他們可能會刪減一些對白,直接用表演表達出來。三,有些演員積攢了一定的拍攝經驗後,會逐漸具備導演意識。他們會更加宏觀地看待一個劇本,明確自己的角色在這場戲中起到什麼作用。他認為,導演習慣的不同,有時也會帶來不同的狀況,有些導演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會要求演員一直拍,拍很多遍,這時,具備導演意識的演員就會很自然地提出質疑。

為什麼編劇的劇本總被改?第十五屆金字獎 編劇對談演員&製片人

張巍

張巍作為一名創作經驗豐富的編劇,分享了她最害怕的幾種情況:一,不告而改。有些製片人遇到已經有名氣的編劇,覺得讓他親自改劇本會比較麻煩,於是就找年輕編劇去改。等到編劇發現自己的劇本被改了,面對這個既成事實也無可奈何。二,事無鉅細。寫劇本的時候,碰見手把手教編劇寫劇本的製作人,編劇還是挺無奈的。製片人在開始時很有耐心,但到了後期,可能會變成多個責編與編劇對接,意見多而雜,這時編劇就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創作者而是一個完成者,創作的熱情會被嚴重消磨。三,演員的過分要求。編劇對人物有自己的設置與考慮,如果每一位演員都讓編劇給自己加戲,就會對劇本整體產生巨大影響。當然,要排除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演員約編劇寫戲,編劇熟悉這個演員,寫的從頭到尾都是他。但如果不是這樣,編劇便會說:你不是演員嗎?塑造角色不是你的天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