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生”共贏中奔小康

在“三生”共贏中奔小康

攝影:寶力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四月的都蘭草原廣袤遼遠、天高雲淡,草色金黃的牧場上,隨處可見的牛羊悠閒地食草漫步。

為響應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都蘭縣科學圖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從2017年就開始改變畜牧業結構單一、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後的問題,圍繞草原生態保護、產業振興、群眾致富這一核心目標,不斷拓寬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之路,讓牧民群眾在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贏中奔向小康,合作社也成為了我州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試點建設優秀合作社。

合作社發展,離不開領頭雁。合作社成立前期,理事長那木卡不僅帶頭將自己的全部資產入股到合作社,還積極動員31戶93名牧民加入合作社,成功實現了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同時想盡辦法跑項目,求合作,為合作社的發展、牧民的增收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成立合作社,可為單純牧業養殖戶提供一個共同發展的平臺,有效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目標。”那木卡說。

幾年規範發展,帶來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才仁扎西是合作社最早一批入社的牧民,從剛開始的種種疑慮,到現在對合作社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才仁扎西對當初的選擇感到自豪。“我現在的年收入比入社前翻了一番,合作社其他社員的日子也都比以前富裕多了。我們相信那木卡,願意跟著他幹。”

脫貧戶歐其爾也是從中收益的社員。從單一放牧的48只羊,到合作社統一管理養殖後增加到240只,再到合作社打工,歐其爾對這種變化很滿意。“加入合作社,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除了歐其爾,合作社還為9戶脫貧牧民購買羊只加入合作社統一養殖,並安排他們在合作社新開辦的犛牛肉乾加工點工作。

“我們現在真的很高興,不僅有了牛羊,還有了更穩定的工作,我一定不會辜負合作社和家裡人的期望,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份工作。”社員贊根樂呵呵地說。

為預防自然災害給牧民帶來的損失,同時促進草場生態的良性循環,合作社流轉租用鄰村的飼草料場,大力發展優質牧草種植,不僅提高了草場的經濟效益,也使草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那木卡想著合作社如果僅僅只會放牧,靠賣活羊活畜,發展肯定大受限制,合作社不可能做大做強,牧民增收也不可能長久,必須發展二三產業。於是,合作社積極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加快了合作社社員奔小康的步子。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科學規範養殖,進一步實現一二三產業相結合,堅持線上+線下走出去的銷售模式,推進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協調發展。”那木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