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8月23日。境內居住著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獨龍族、漢族等22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直過”區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93.96%、62%。建州66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怒江55.7萬各族幹部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這片古老與現代交融、大山與大川輝映的土地上,共同描繪出了一幅民族團結進步的壯美畫卷。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把黨的領導作為創新推動的“主心骨”

  “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回信啦!”2019年4月11日上午,在獨龍江鄉的卡雀哇廣場,獨龍族群眾身著盛裝,手拉手跳起舞蹈,聽鄉黨委書記餘金成宣讀回信。宣讀完後,獨龍族學生用獨龍語高聲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歡聲笑語響徹峽谷。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關注邊疆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建設。2014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獲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希望獨龍族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親切接見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幹部群眾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鉅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時隔5年,兩次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少數民族的親切關懷,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無比溫暖!”高德榮動情地說。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兩次回信、一次接見、一次彙報”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怒江各族群眾的深切關懷,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怒江各族群眾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的殷切希望。在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信、一次接見、一次彙報”的精神引領下,怒江州委、州政府準確把握新時代民族工作和創建工作的主題、主線,做出了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的莊嚴承諾。州委專題召開州委八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怒江州委關於在脫貧攻堅中推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工作的決定》,並且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首創精神”的制度和機制,制定了總體方案,建立了工作機制,形成黨委牽頭、政府推動、多方參與、層層落實、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推動和保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怒江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新路子。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怒江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貧困發生率位居全國首位,被視為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上甘嶺”。

  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怒江州委、州政府聚焦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立體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能力素質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村提升、兜底保障、守邊強基等“十大工程”,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形成了獨具怒江特色的深度貧困脫貧攻堅作戰體系。

  8000餘名駐村工作隊員下沉一線作戰,近千名“揹包工作隊員”吃住在村,珠海、中交、三峽、大唐等對口幫扶、定點幫扶的地區和單位,情傾怒江、心繫怒江,為決戰脫貧注入強大動力。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7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拔地而起,10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任務即將如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的65.82%提高到90.63%。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看病就醫實現“先診療後付費”和“一單式”即時結報。豐華機場順利通航、美麗公路全線通車,保瀘高速公路、德貢公路、美麗公路南延線加快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和新一輪農網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昔日閉塞、落後的社會面貌一去不復返。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130萬畝草果直接帶動4萬貧困人口脫貧,核桃、重樓、中蜂、獨龍牛等特色種養殖業不斷壯大,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林業收入佔比達40.8%,“百姓富”與“生態美”實現同頻共振。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根據動態監測,怒江貧困人口已從2014年的26.75萬人減少到4.43萬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2.49%,脫貧摘帽勝券在握。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今年這片草果全部採收完後可能有1萬5千斤,算下來有10多萬元的收入,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貢山縣普拉底鄉村民李秀花,數年前還是村裡的貧困戶之一,這幾年,在產業扶持項目的帶動下,她在自家林地裡種植了300多畝草果,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團結奮進的“催化劑”

  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終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途徑,以“九進”活動為主陣地、主渠道,大力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會結構,廣泛開展“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的宣傳教育,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休慼與共的觀念在怒江各族幹部群眾中深入人心。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傍晚時分,同心廣場上,各族群眾同唱民族歌、共跳民族舞,其樂融融。從機關到鄉鎮,從城鎮到農村,從學校到企業,從扶貧車間到網絡空間,怒江州處處呈現著各族群眾一起幸福生活的溫馨場景。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一批又一批支邊幹部、扶貧幹部、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來到怒江,為支援怒江、守衛怒江、建設怒江不辭勞苦、傾心盡力。他們中有很多人,從此紮根怒江、融入怒江,獻完青春獻子孫,為怒江的團結進步接續奮鬥、鍥而不捨。

  農村文藝匯演28年不曾中斷,《母親河》《傈僳人》《獨龍江·獨龍人》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文化精品登上國內外“大舞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民族文化發展觀已成為全州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價值追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怒江州廣大黨員幹部、醫護工作者主動請戰、勇挑重擔,各條戰線日均3000餘人參與聯防聯控,實現了怒江“零確診”。怒江州多方籌集162噸蔬菜馳援湖北咸寧、集中轉運5430名務工人員助力復工復產,彰顯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強大凝聚力和“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巨大向心力。

  把提升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作為維護團結的“壓艙石”

  穩定才能求發展,發展才能促團結。在創建工作中,怒江州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大力推進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十八大以來,怒江州先後修訂完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貢山怒族獨龍族自治縣自治條例》《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依法平等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建州以來,從未發生影響民族團結的重大事件或負面輿情。

  大力推行一站式、一窗式、一網辦等執法司法便民服務模式,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妥善處理各種不穩定因素。2017年以來,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94件,人民群眾涉法涉訴來信來訪1544件,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892起。2019年度怒江州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綜合滿意率為96.74%,在全省排名第3位。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堅持“黨委把方向、政府總協調、軍隊當骨幹、警方抓治理、民眾為基礎”的原則,加快推進“技防物防人防相結合、一線二線社會面相結合、打防管控相結合、專群力量相結合”的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黨政軍警民”親如一家、同守共建,牢牢構築起維護邊境安全穩定的“銅牆鐵壁”。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如今的怒江,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的任務即將完成,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的氛圍日益濃厚,各族幹部群眾比進步、促團結、謀發展的熱情空前高漲。新的時代、新的起點、新的征程,怒江各族兒女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的“三個定位”,持續發揚“怒江缺條件,但不缺精神、不缺鬥志”的怒江脫貧攻堅精神和“苦幹實幹親自幹”的怒江脫貧攻堅作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建設好邊疆,守護好家鄉,奮力譜寫怒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新華章。

怒江: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 奮力繪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怒江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