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連州中醫院骨科遭遇“骨折”後

2019年底,一名30多歲小夥因腰椎間盤突出導致雙側腰腿疼痛來到連州市中醫院,經保守治療20多天出院,但5天后卻又復發。今年2月,他再度來到該院,經微創手術治療,腰腿疼痛消失,術後5天即治癒出院,療效立竿見影。

同一家醫院,但在相隔幾個月後,為何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會有如此的截然不同?連州市中醫院在這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骨傷科遭遇“骨折”

上午8時許,位處慧光路的連州市中醫院門口已是人來人往,疫情期間,所有患者和家屬進入醫院均需進行體溫檢測。骨傷科在8樓,乘坐電梯前往,記者卻發現整個樓層都是空空蕩蕩的,不見人影。

揭秘|连州中医院骨科遭遇“骨折”后

在此辦公的副院長鬍方煜,“獨佔”了整個樓層。他介紹,2018年底,骨傷科搬到9樓與普外科進行合併,8樓就此空置起來。這裡沒有明顯的消毒水氣味,這對於從醫近30年的胡方煜來說,“有點不習慣,也是一種別樣的刺激。”

連州市中醫院是一所以中醫為主、中西結合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2001年、2002年分別被評為省級及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龍頭單位”,2007年又被列為省中醫名院創建單位。自1984年成立以來,該院為減輕患者病痛、保障群眾健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特別是對於骨傷科,運用傳統中醫療法結合現代手術治療,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少、症狀減輕後少反彈等優勢,成為該院的“龍頭”科室。

那時候,作為中醫院龍頭科室的骨傷科,技術水平甚至可以與地級市三甲醫院的骨科比肩。“中醫院的骨傷科原來只有一個病區,後來發展至2個病區,業務量增長快常加床,走廊加滿了還到其它病區借,最忙的時期甚至將醫院會議室改成‘臨時病房’。當年骨傷科的‘熱鬧’場面,在連陽地區的同行裡也是不多見的。無論是醫療技術,還是治療效果和老百姓的口碑,在當地都是首屈一指。”

熟悉連州醫療事業發展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最輝煌時,骨傷科的手術量佔據了中醫院的70%,治癒了大批患者,為連州乃至周邊地區群眾帶來了福音。

近年,由於各種因素影響,該院骨傷科、針灸推拿科(頸肩腰腿痛專科)主任及多位技術骨幹相繼離職,骨傷科僅剩下兩名醫生。

“那時候醫生只有兩個,想搭臺做個手術都湊不夠人手。”中醫院骨傷科主任羅富春回憶,更因為沒有學科技術帶頭人,科室人員士氣低下,失去了鬥志。

長此以往,每當有患者入院,由於科室技術能力的弱化和服務的缺失,他們大都選擇了轉院。僅2018年國慶黃金週期間,轉院患者就達十多人,一年下來轉院患者逾百人。隨後,該院骨傷科這個曾經的“龍頭”科室只能關科與普外科合併,8樓骨傷科就此空置起來,手術量佔比亦降至17%左右。

從輝煌到落寞,再到如此“門庭冷落”,對此現象,有業內人士笑稱:中醫院的骨傷科似乎遭遇了“骨折”。

連州醫共體來幫扶

“起來時,先側身,緩慢用力。”10時許,胡方煜來到病房查房,耐心向患者宣教翻身、下床活動等注意事項。81歲的黎婆婆因骨質疏鬆導致多節段胸腰椎體骨折入院,前一天剛剛做了微創手術。

揭秘|连州中医院骨科遭遇“骨折”后

“今天觀察一天,明天就可以出院了。”胡醫生的話語,讓患者家屬驚喜:“老人家以前就發生過一次骨折,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現在2天就能出院,非常感謝中醫院。”

患者的點贊,就是最好的口碑。沉寂了多年後,連州市中醫院的骨傷科終於在今年春天迎來“重生”。

轉機要從2019年底連州醫共體的成立說起。

對於中醫院的困境,連州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經過反覆調整管理團隊、注入大量資金,但仍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不少患者還是轉往其他醫院或外地治療,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加重連州醫保異地支付的壓力,制約了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全國試點縣,2019年11月28日,連州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正式成立,這標誌連州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實現了重大機制創新,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邁出了歷史性步伐。

就此契機,經過研究、籌備,2020年1月,連州市醫共體組織以胡方煜為首的市人醫骨科康復技術骨幹幫扶團隊,進駐中醫院,拉開了幫扶的序幕。

幫扶中醫院,也是醫共體成立後的一次試水。“醫共體的成立,有利於進一步優化連州醫療衛生資源佈局”,連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陳劍梅說,希望藉助此次幫扶,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協同發展,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辦成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健康事業。

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才

連州人醫黨委委員兼外科黨支部書記、康復醫學科主任、骨外科副主任醫師胡方煜,中醫骨科主治醫師賴仁歡,康復治療師鍾巧麗,疼痛康復專科護師黃美霞……上述4人是連州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頸肩腰腿痛專科)的技術骨幹,組成了此次進駐中醫院展開骨科、康復治療幫扶工作的團隊。

揭秘|连州中医院骨科遭遇“骨折”后

胡方煜是組長,掛職兼任連州市中醫院副院長。其實,對於中醫院,胡方煜已是老員工了。他從1991年大學畢業就進入該院工作,並擔任過骨外科主任,見證了當時的輝煌。2006年,他調往連州市人民醫院骨外科工作。

“重新進入中醫院工作,感到擔子重、責任大。”胡方煜說。已在骨科沉浸20多年的他,深諳做好骨科治療的要領,除了人才因素外,“如何精準診療,更快、更好減輕患者的痛苦,提升服務能力、更新管理理念最為關鍵。”

醫共體幫扶團隊1月6日進駐後,開始進行細緻的排查摸底,首先從細節處入手改變科室的現狀。

骨傷科病區被撤併後,住院部與普外科合在一起,病房相互交叉,導致醫護工作開展繁亂而無序。幫扶團隊為此將兩個病區進行左右區分,既方便醫生開展查房、診斷及治療,更提高了對患者的管理效率。

來骨傷科就診的患者,很多都是腿腳不方便的,為此幫扶團隊在原本空無一物的走廊裡添置了座椅,讓患者在候診前能有地方歇歇,體現人性化服務。

胡方煜發現,科室手術安排隨意,術前醫患溝通不及時,部分手術患者甚至出現手術當天上午才籤手術同意書的情況。“這不利於手術高質、有效開展,也容易導致安全隱患。”胡方煜為此組織科室人員重新學習了醫療十八項核心制度中的手術分級管理制度、術前討論制度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並要求嚴格執行,以科學的制度規範工作。

甚至,幫扶團隊對醫務人員的坐姿和站姿都做了明細的要求:站時不能倚牆,坐著不能靠椅。“只有養成良好的工作狀態和禮儀習慣,才能在日常對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此外,幫扶團隊還重新開設並規範了中醫院骨傷科門診,將服務窗口前移,以方便患者就診。

人才的進駐,服務的提升,讓連州市中醫院的骨傷科再次贏來了患者的信任。在醫共體幫扶團隊進駐後的2020年1月至3月,雖受疫情影響,但他們開展手術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兩倍,佔醫院手術量達53%,並開展了多項四級手術,填補了該院骨外科技術的空白。

微創手術不微小

2月13日,雖然還處於冠狀肺炎疫情的時期,但由於難以忍受病情的逐漸加重,57歲的患者成軍還是決定來到了中醫院尋求救治。因為常年腰痛,並出現肚臍以下感覺麻木、肢體乏力,成軍下半身處於半癱瘓狀態,已近2年未能正常工作,常年在家臥床。

“經過細密檢查,患者的胸椎椎管和椎間孔都存在狹窄,壓迫了脊髓神經,導致不完全癱瘓,是非常罕見的病例。”胡方煜回憶。

明確診斷後,進行了精準的胸椎椎管狹窄減壓手術,10天后患者即痊癒出院,除了當面致謝胡醫生外,成軍還特意致電醫院院長表達了感激之情。

揭秘|连州中医院骨科遭遇“骨折”后

進駐中醫院後,胡方煜把目前先進的微創手術技能也帶了過來。胡方煜是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脊柱傷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清遠市康復醫學會副會長,近十年來在連陽地區率先開展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人工單髁關節置換術等,2015年還率先在粵北地區開展微創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Super PATH),均取得良好療效,可謂是連州醫療界骨科快速康復技術的領軍人

胡方煜介紹,骨科的患者,要麼因意外受傷入院,要麼因老年性骨質疏鬆、骨關節退行性病等自身原因入院,除了傳統的中醫療法外,不少患者都需要通過手術治療。

“因為人才流失,技術跟不上,中醫院的微創手術開展比較滯後,很多患者入院後得不到有效、快速的治療,大多都選擇轉至上級醫院,這加重了患者負擔,也拖了我市‘大病不出縣’的後腿,”他介紹,中醫院骨傷科也有兩年沒有開展代表專科水平的四級手術了,專科優勢沒能充分體現出來。

在改善團隊管理、提高人員素質的同時,幫扶團隊充分發揮技術骨幹帶頭作用,依託醫共體總院連州市人民醫院這一堅強後盾,藉助總院的技術團隊和先進設備,開展了多項四級手術,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文中開頭提到的小夥子患者,因腰椎間盤突出住院,經微創髓核摘除術後5天就治癒出院。81歲患者黎婆婆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多節段胸椎骨折,當天進行微創椎體成形術,傷口只有0.5釐米,無需縫針,第二天就能出院。

“這些症狀如果按照傳統手術,因為創傷大,患者至少要住院半個月以上,不僅患者痛苦,護理期長,還有感染風險,而且費用也大,”胡方煜說,通過微創手術就能較好解決這些難題,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也節省了他們的費用。

今年以來,醫共體幫扶團隊新開展了微創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腰椎滑脫切開復位椎弓根內固定椎間融合術、胸椎椎管狹窄減壓術、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後凸成形術等,均為中醫院首次開展的新技術。

有了鬥志和幹勁

醫共體幫扶隊伍的示範帶頭,讓醫院的年輕醫生有了學習的機會。“理念先進、技術過硬,受益匪淺,現在我們科室人員有鬥志、有幹勁,”談及這3個月的變化,中醫院骨傷科主任羅富春感觸很深,“特別是在手術室通過現場觀摩,學到了新技術,提高了業務水平。”

連州市中醫院院長曾麟表示,醫共體幫扶團隊進駐後,中醫院骨科和康復技術終於有了帶頭人,“不僅醫技精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穩定了‘軍心’,改善了醫患關係,贏得了患者的好評。”

隨著科室管理制度的完善,科室業務流程的規範,連州市中醫院骨傷科目前恢復了基本運轉。“但距離幫扶目標還有差距,下一步我們還要大力推進中醫康復技術的開展,”胡方煜說,選擇在空蕩蕩的8樓辦公,也是想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只有提升管理和技術,重新打造成中醫院的“龍頭”科室,骨傷和康復兩個專科才算幫扶成功,才能更好地為更多患者服務。

連州市中醫院黨總支書記陳振波認為,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醫共體的幫扶初見成效,下階段將組織醫院中層幹部和骨幹到醫共體總院學習,同時對骨傷科、康復科醫務人員進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培訓,整體提高醫護的專業水平及服務能力。

他希望,通過醫共體的團隊幫扶,建立起篩查、評估、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功能訓練於一體的階梯式骨科快速康復中心,有效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使連州市中醫院成為骨科康復行業的“龍頭”,打造成連州市醫共體“新醫改”的樣板。

(注: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記者】黃津

【通訊員】吳涓涓 吳業詩 譚碧華

【作者】 黃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