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01

有的企業選擇穩健前行,有的企業選擇矇眼狂奔。

2013年,當時地產圈最當紅的職業經理人陳凱掌權陽光城1年後,陽光城已經成為業界“當紅炸子雞”。登門而來採訪的媒體和取經的房企一家接著接一家。

陳凱頗為得意表示:對於陽光城來說,跑得快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須。

此後2年,陽光城的“快”更為揚名天下,陳凱也進一步締造了自己在地產江湖的傳奇。

對於一直以碧桂園為模板,心裡有著“行業前十”夢想的陽光城老闆林騰蛟來說,陳凱的“三板斧”效果顯著,但也“問題不少”。

接近陽光城的人士透露,陳凱的強硬和固執在職業經理人當中較為少見,敢於和老闆叫板。因為這樣的個性,與林老闆之間有過“多次激烈摩擦”,但為了企業的規模快速衝擊,林老闆多數情況下選擇了“忍讓”。

但對於大多數掌控欲較強的閩系房企老闆來說,類似這樣的情況註定要成為日後“分道揚鑣”的導火索。

如後來在中南的故事一樣,大概率今日的新力也會如此,陳凱的“三板斧”是有使用週期的。

當陽光城經歷了規模10倍的增長,行業排名衝進30強之後,很多陽光城內部的人士也坦言,陳凱的那套打法可能沒那麼好使了。

雞血和雞湯對於一家從大規模到更大規模的房企來說,已經不是靈丹妙藥了。

在行業鉅變和身後一眾追兵快速崛起的形式下,林騰蛟更為深刻意識到“衝進行業前十”是陽光城要做的,要儘快實現的。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很快,陳凱退出,林騰蛟選擇了張海民。與陳凱的強硬不同,從某種意義來說,張海民是更願意貫徹老闆意圖的職業經理人。

但留給張海民的“攤子”並不太好收收拾,一是前任留下的“高週轉”打法需要結合新的形式創新使用,一是林老闆的規模慾望越來越大。

怎麼辦?張海民找到了一條路:併購。比如在2016年,陽光城新增計容建面中的85%來自併購,陽光城併購標籤越發清晰。

但事實證明,“併購”的這條路並不適合所有的房企,融創可以走好不代表陽光城可以走好。

企業規模增速受限和利潤兌現不足的問題開始集中表現出來。

儘管一開始林騰蛟也是同意走大舉“併購”這條路的,但結果導向,善變是很多老闆共有的特點。

最終,張海民“被架空”,“帶著一肚子苦水”離開了陽光城。

既然要學碧桂園,為何不去挖碧桂園的高管呢?

茅塞頓開的林騰蛟在巨大的規模焦慮下,2017年中,請來了朱榮斌、吳建斌,“雙斌”組合帶著碧桂園的打法成為了林騰蛟新的依靠和期望。

改變肉眼可見,陽光城內部戰略路線衝突開始加速,從原本堅守一二線開始向三四線城市覆蓋,一眾“小碧桂園”房企中,陽光城學得最為逼真。

更讓林騰蛟滿意的是朱榮斌立下的“豪言壯志”。朱榮斌履新陽光城不到3個月,就為陽光城制訂了3500億規模的發展規劃,分別是2018年1500億、2019年2500億、2020年3500億。

如此快速的擴張計劃,高度符合閩系房企激進的基因。

閩商的共性顯現,做企業較為衝動,目的性強,對風險的評估相對來說滯後於對規模的追求,這讓陽光城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賭性”和“機會主義導向”。

2019年,陽光城銷售金額2110.3億元,距離當初朱榮斌“誇下的海口”有著近400億的缺口。2020年3500億目前更是已經不怎麼提了。

02

年度目標不達標之下,陽光城的疲態也在顯現。

營收增速放緩,規模增長依然帶不來利潤更好提升,真實負債率依然較高,權益銷售額不濟等特點表現尤為突出。

換句話說,老問題都沒怎麼解決。還可以簡單概況:陽光城開始“跑不動了”。

第一點,規模增長的背後,利潤低的窘境沒有實質改變。

龐大的有息負債可以換來規模上的提升,但淨利潤這個指標不是輕而易舉可以換來的。

熟悉的人可能還記得2018年年報發佈的時候,朱榮斌承認陽光城2018年的淨利率水平比較低,沒有達到預期,主要是因為過去的基礎比較差。

他解釋陽光城在2018年結轉的項目,多數是2016年之前銷售的,當時售價、項目的盈利能力比較差。

“過去基礎比較差”,這句話極富深意,背鍋的應該是誰?

2018年,陽光城結算了565億元的營業收入,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只有30億,淨利潤率只有5%左右。

再看最新的2019年,結算營業收入610.49億元,淨利潤40.2億,淨利率6.5%左右,改觀並不明顯。

有媒體統計,在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方面,其增加幅度為三年來最低,接連下降趨勢。

第二點,淨負債率依然較高,債務壓力依然艱鉅,指望合作衝規模

2019陽光城總負債達到了2567億,在2018年2224億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

報告期內,陽光城依然揹負著鉅額的有息債務。有息負債規模為1123.2億元,近三年均保持規模相當,其中短期有息債務規模335.5億元。

降負債對於陽光城一直是個“硬骨頭”,雖有所下降,但138%的淨負債率依然在高位,債務的壓力依然艱鉅。

如果再計算進此前媒體反覆質疑的50億永續債部分,陽光城的真實負債率大概率要高出更多。

在吳建斌看來,降低負債率、提升境內外評級、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對於陽光城來說一直都是一件非常緊迫的事情。

降低負債率,有一個手法就是擴大權益金額,這也是很多閩系房企慣用的手法,旭輝也是類似操作。

陽光城在這方面也是駕輕就熟。

粗略算了下,2019年權益銷售額是全口徑銷售額的64%,相比2018年佔比72.66%,權益銷售佔比下滑8.66個百分點。

依靠不斷增加合作項目放大槓桿提升規模非常明顯。

面對媒體,朱榮斌愛用一個形容,心情有如“在鋼絲繩上跳舞”,這話不假。對標碧桂園、中海等企業,董事局的訴求就是一個快字。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做不到快,如果不能搶佔更好的賽道,陳凱、張海民的“陽光城經歷”不排除在其身上上演。

畢竟2020年3500億的豪言是自己當初信誓旦旦說下的。

03

據說林騰蛟非常自律,每天早晨5點,陽光控股的管理層微信群一般會收到林騰蛟發的前一天讀王陽明的心得體會。

對於老闆來說,找到一個好的總裁輔佐自己,自己可以半隱身做“甩手掌櫃”是一個普遍的理想。

在挖角這塊,林老闆表現出的執行力和敏銳度確實厲害,看準一個挖一個,挖一個成功一個。

很多人都在猜測,林老闆下一個盯上的目標又會是誰?

接近陽光城的人士透露,快速的規模擴張慾望背後可能是投資人和實控人不斷給到的業績壓力。

雖為上市公司董事長。但和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又略有不同,林騰蛟雖然站在臺前,但其實又不是陽光城的實控人,從陽光城的股權架構圖來看,實控人是董事吳潔。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吳潔曾在2015年以90億的身家獲評“福州女首富”之稱。

據瞭解,吳潔是林騰蛟的嫂子,是林騰蛟兄長林偉民的妻子,但關於林偉民的相關公開信息缺非常的少。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04

過去幾年極致高週轉帶來的諸多“後遺症”在陽光城身上同樣表現明顯:產品質量問題較為嚴重、安全事故問題發生多起。

陽光城對外宣稱,以“綠色健康、便捷安全、家文化”為核心理念,提出“綠色智慧家”戰略,要掀起品質革命。為此,還攜手清華大學制定課題,提升產品競爭力。

但從目前的客戶口碑和市場反饋來說,很難讓人滿意。

在多地,陽光城成為了維權代名詞,很多投訴網站上,都有業主向官方進行質量投訴和產品維權。

在個別城市,比如鄭州,甚至發生過業主維權被打的極端事件;在杭州,幾乎陽光城的每一個項目都發生了維權問題;在成都維權業主同樣遭到了威脅。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質量問題只是一個縮影,極速高週轉之下,陽光城相關區域還發生多起安全事故及違法的問題。

2019年,6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陽光城·麗景公館,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死亡1人。

2019年4月,陽光城鄭州公司因違法建設等問題被被列入鄭州城管領域失信“黑名單”,罰款253.53萬元。

陽光城“跑不動了”,林騰蛟“甩手掌櫃”不好當


05

在今年林騰蛟家書《點亮心中的燈,照耀前行的路!》中有這樣一段表述:

新的一年,願你葆有一顆"光明的心",良知清澈,光明磊落。

所有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格"和"產品"的競爭;所有家族的興旺,最終都是精神和"價值觀"的勝利!

守住底線,才能追求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