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陽光城、旭輝,閩系房企有點變了

相比此前老辣、兇狠的拿地模式,閩系房企的攻勢變得更加穩健和保守,也折射出當下房企在地產行業存量市場的探索,未來房企‘五軍之戰’硝煙正濃,閩系房企的發展也將和中國房地產一樣,隨著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


世茂、陽光城、旭輝,閩系房企有點變了


房企的年報集中發佈已經過去,往常來看,閩系房企以高溢價、高增長攪動地產江湖,代表企業就有世茂、陽光城、融信、建發等一眾閩系企業。

伴隨著去槓桿、去庫存,地產行業普遍增速不如去年,閩系企業似乎也少了往年兇悍的本色。

在房地產存量競爭擠壓之下,2019年房企銷售額Top20中,閩系房企仍有三家上榜,佔比15%。

這在京滬江浙廣深撕扯下,仍保住房企頭部梯隊,是個不錯的成績。

激進、兇猛、規模至上是業內給閩系房企貼上的標籤,兇猛在於閩系房企拿地。

以2016年為例,陽光城以總計124.96億元在長沙、廣州、蘇州、廈門等城市圈地;融信則以110.1億競得靜安區的三塊土地,刷新單幅地價紀錄;

也有開發商稱閩系房企為“激進草莽之輩”,

“強擴張、快週轉、高槓杆”也成為了閩系房企的特徵。

隨著地產行業踩下剎車門,狼性的閩系企業也從“爭食”轉向“覓食”,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

房企的轉變,饒不過行業標杆,作為閩系房企標杆的世茂、陽光城和旭輝也成為閩系房企的風向標。


閩系三巨頭

從市場規模來看,閩系房產延續中國房地產三超多強的格局。

世茂、陽光城、旭輝2019年的銷售額均超過2000億,分別入列中國房地產銷售額第9位、第13位和第16位。

與閩系第4位的銷售額差距近600億元,梯度化明顯。

以福建一地撕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口子,則與企業的擴張路徑和創始人風格息息相關。


01 世茂地產

掌舵人許榮茂早年走南闖北,到香港闖蕩,回福建投資再到北京地產市場投資,做過紡織和成衣,也做過證券經紀人。

在攜妻東渡澳大利亞後,帶著對房地產的投資思考,殺入北京的房地產市場, 1997年20萬平米的“華澳中心”開盤,一如閩系文化在商業上的滲透,許榮茂打起的第一槍殼可謂狼性十足。

之後伴隨著上海陸家嘴濱江花園,武漢錦繡長江項目相繼落成,世茂正式確立了自己高檔+外銷的模式。

用許榮茂自己的話說,“英雄一定要在特定的環境產生”,許榮茂的狼性和房地產的高歌猛進相得益彰。

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

——簽約額為2600.66億元,同比上升47.6%。

——簽約面積1465.6萬平方米,上升37.1%。

——毛利率30.6%,上升4個百分點,盈利優化。

——淨負債率59.7%,連續8年低於60%。


02 陽光城

陽光城的創始人林騰蛟本出身於豪門,卻選擇白手起家。

1995年創立福建陽光集團,之後辦學校、開酒店、做地產,依靠教育、地產、酒旅三個行業的複合發展,開啟了全國的擴張道路。

隨著總部進駐長三角,2016年開啟“3+1+X大戰略”向千億規模進軍。

“人品是最好的風水,也是最硬的關係”,90年代回國創業的林騰蛟憑藉“戀祖愛鄉,樂善好施”的閩商情懷實現了個人和社會的價值。

根據2019年陽光城業績快報

——營收614.91億,增長8.89%。

——淨負債率下降43.94個百分點,負債優化。

——應收賬款減少48.54%,回款能力加強。


03 旭輝

創始人林中早年通過銷售代理賺到第一桶金,在福建先後創辦永升物業服務公司,永升旭日置業公司。

但是隨著21世紀初期房地產迎來發展契機,林中帶領創業班底來到上海創辦旭輝集團,成了最早移民的一批閩系企業。

隨著公司規模的發展先後進行股份制改革,香港聯交所上市,並在旭輝成立的第二個十年,規模逐漸突破1000億、2000億元。

從年報數據來看

——合同銷售額2006億元,增長32.0%。

——應收/付賬款超過50%,資金週轉相對平穩。

——淨負債率68.5%,微幅上升,保持穩定。


閩系房企的承壓

通過閩系龍頭年報的梳理,也會發現,早年憑藉高溢價,高週轉的擴張模式遺留的一些問題:

淨負債處中高位

從閩系的龍頭房企來看,2019年世茂、陽光城、旭輝的淨負債率分別為59.7%、138.3%、68.5%。

在中國房企龍頭Top20來看,淨負債率相對處於中高位。

世茂、陽光城、旭輝,閩系房企有點變了

(數據截取銷售額Top20已發佈年報或業績快報企業)

此外,根據Wind數據,2019年和2020年,閩系房企的到期債券規模處於高峰期,均超過700億元,對於部分發債規模過大的企業會有償債壓力。

這一定程度上會拖累現金流。

盈利仍有優化空間

再從毛利對標行業的其他龍頭,2019年萬科毛利率為36.25%,中海毛利率為33.7%,龍湖毛利率為33.6%。

在閩系房企中,2019年世茂和旭輝毛利率分別為30.6%和30.0%,排名第4的融信毛利率則為24.24%,對比行業內的高毛利率房企,閩系房企龍頭的盈利空間仍有優化空間。

早年的野蠻擴張下,閩系房企走的太快,就如墨西哥的那句諺語:別走太快,小心丟了你的靈魂。

而現在留給他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找回自己的靈魂。也是在地產的後白銀時代中找尋自己的定位與價值點。


閩系房企的轉變

當然,閩系房企也開始了自己的轉變,其中

世茂:繼續深耕三大經濟區和成渝、山東半島核心城市群,以“保優勢”,其次通過收併購、穩健的財務政策和多元化業務補短板。

陽光城:在聚焦大福建,重點經濟區外,對土地項目進行重新評估,關注重點城市的房地產狀況;

旭輝:在深耕一二線的基礎上,多元化土地儲備,重點關注一些具有房地產潛力的三四線城市。

相比此前老辣、兇狠的拿地模式,閩系房企的攻勢變得更加穩健和保守,也折射出當下房企在地產行業存量市場的探索。

不管怎麼樣,閩系房企的探索也將和中國房企的戰車捆綁在一起。

三十而立的不僅是世茂,還有以世茂為代表的閩系房企,從地方到全國他們已經走成了一盤棋。

未來存量地產博弈,頭部房企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由全國各地頭部房企發起的“五軍之戰”硝煙漸濃。

閩商以家國情懷和兇悍的打法能否在進一步撬動房地產的變局呢?我們也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