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教授被南師大教授實名舉報論文涉嫌剽竊 蘭大:在調查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慶龍實名舉報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廣輝涉嫌論文剽竊、歪曲引文內容等學術不端行為。


舉報者:已向相關機構發送舉報信

據澎湃新聞報道,此次舉報信主要針對董廣輝的三篇文章進行檢舉。

第一篇是董廣輝作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在2014年5月Quaternary Research 第 81 捲髮表的論文“Ancient landslide-dam events in the Jishi Gorge, upper Yellow River, China”。

吳慶龍指出,上述論文存在嚴重歪曲和篡改引文的情況,並且涉嫌剽竊積石峽古堰塞湖沉積的圖件。

蘭大教授被南師大教授實名舉報論文涉嫌剽竊 蘭大:在調查

吳慶龍舉報信中所列證據截圖

第二篇是董廣輝2015年5月22日以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在 Science 雜誌的第348卷6237期發表的短文“Response to Comment on ‘Agriculture facilitated permanen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fter 3600 B.P.’”。該文的背景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Guedes博士對蘭州大學陳發虎教授領導的環境考古研究團隊某學術研究觀點提出質疑,董廣輝作為作者之一給予回應。

吳慶龍認為,董廣輝這一長度僅為 600 多個單詞的回應文章,存在科學誠信缺失和多處歪曲造假等問題。例如偷換概念,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地區大麥種植的海拔數據,來反駁Guedes對其青藏高原東北部考古證據的質疑。

還有一篇是董廣輝作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於2018年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第48卷第4期上發表的《喇家遺址史前災害與大洪水無關》。吳慶龍稱,該論文涉嫌剽竊學術觀點以及多組年代數據。

另外,舉報信稱,董廣輝在《喇家遺址史前災害與大洪水無關》中大量使用了“地震液化噴砂”作為其重要支撐點,涉嫌剽竊北京大學夏正楷教授和楊曉燕博士等在2003年提出的觀點。

吳慶龍稱,其舉報信已發往蘭州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科技司,並要求蘭州大學轉發到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甘肅省教育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轉發到科技部。


蘭大回應:收到舉報信,將按程序處理

12月25日,蘭州大學紀委、監察處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已收到相關舉報信並報送領導,將按信訪規定程序處理,有結果會進行通報。


本人回應

針對此事,董廣輝也通過郵件回覆表示,學術方面的問題希望以學術的途徑回答,相信會給公正的回覆。他稱,自己現在不方便回覆,對於剽竊學術觀點問題,可以請涉嫌被剽竊的作者本人發表看法。至於其他內容,“等調查結果出來之後自然會有相應結論”。

據官方資料介紹,董廣輝,男,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環境考古與環境變化。

2016年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和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計劃” 。2018年8月3日,被列為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個人簡歷

1995.09-1999.07:東北農業大學土壤與農業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9.09-2002.07: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所土壤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2.09-2005.06: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5.07-2009.05: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講師;

2006.02-2007.02: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借調,從事科技行政管理工作;

2009.05-2014.04: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副教授;

2014.02-2014.03: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訪問學者;

2014.05起: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研究成果

較為系統地對甘青文化區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銅文化遺址開展了考察、碳十四測年,以及植物和動物遺存的鑑定分析工作,初步釐清甘青地區新石器-青銅文化時代的農業發展與傳播歷程,深入探討了史前文化演變的過程與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