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應該學習,可就是不想學,孩子的學習動力是怎樣慢慢凋零的?

#頭條心理學院##心理諮詢師說##學習動力#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達到自我實現之後,人還有可能追求自我超越。

知道應該學習,可就是不想學,孩子的學習動力是怎樣慢慢凋零的?

孩子天生有朝向自我實現的本能動力,觀察幼小的孩子,你會驚奇的發現很多優秀的品質: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從不在乎失敗,一次次從頭再來;從多個角度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知道尋求幫助;原諒別人也原諒自己;主動與外界連結;仔細的觀察;無所畏懼。但是這些優秀的品質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大部分成年人的身上很難再見到這些品質的影子,當然,你也會發現那些保留了這些品質的人通常都很成功。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使這些好的品質一點一點的消失了呢?

當孩子挑戰自己的時候,你急忙過去保護他,“危險!危險!”,你臉上的驚慌讓孩子認為自己做錯了,從此不再挑戰;孩子失敗了,你幫他把原因推給外界,幫他做好補救,於是孩子習慣了將責任推給別人,然後等你來善後;他在思考和嘗試,你過去打擾,於是他不再專注;你總是罵他做的不好,即使做的好也從不肯定他,於是他失去了做的興趣,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一併喪失了,成功成了別人的事,與我無關;或者由於自卑,或者由於你對世界的挑剔,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再也不願意與外界接觸,甚至需要幫助時也不願開口求助;於是你越來越對他不滿意,你的話語、你的表情、你的動作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你不被喜歡”;“世界越來越灰暗,我看不到光明”,孩子找不到樂趣,成長的活力就這樣喪失了。

知道應該學習,可就是不想學,孩子的學習動力是怎樣慢慢凋零的?

在學校裡,很多學生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一、學習環境不友善,不舒服;二、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三、學習內容的難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匹配;四、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沒有得到成功感的激勵;五、“由誰教”和“怎麼教”的問題(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

針對這些原因,學校能做到的有:一、學習環境舒適;二、使學習內容的難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匹配;三、老師對學生一視同仁;四、看到孩子取得的進步並鼓勵他,但是這些遠遠不能解決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

孩子的學習動力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開始,並在成長過程中與家人的互動中不斷成形,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保護他的好奇心,教他學會正確看待挫折,保護他的專注力,提供他更多接觸外界的機會,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愛他,用欣賞和包容的心對待他,以上這些都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動力,當然也是學習的動力。孩子的發展是很有彈性空間的,無論你的孩子多少歲,即使是成年人,相信如果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都有希望幫助他找回多姿多彩的生活。

知道應該學習,可就是不想學,孩子的學習動力是怎樣慢慢凋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