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報考難度到底有多大?這份數據很真實

從近幾年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看,考研難度越來越高。2019年達到290萬人,2020年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人,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

2021年報考人數突破400萬人也是極有可能的。

一般考研的難度除了自身專業的難度之外,還與報考所在地的難易程度以及報考院校難易程度有關!


報考地區難易程度衡量因素

首先報考所在地的難易程度最能直接反映的就是報考人數!

1、各地區歷年報考人數統計表


各地區報考難度到底有多大?這份數據很真實

(圖片數據來源於網絡)

2、地區評卷的標準不同


報考地區的難易程度除了報考人數之外,還與地區的評卷標準有關!
客觀題都是機器判卷,一般沒有什麼爭議,但是主觀題是老師閱卷,可能就有存在一些偏頗。許多小夥伴認為的“壓分”也是存在於主觀題,但是各地區都有嚴格的判卷標準,儘量將人為誤差控制到最小。


一般有以下兩種評卷方式:

第一,先試評,再閱卷。

在正式閱卷前,先抽取不低於100份有效樣本試卷,全體評卷員根據評分細則進行試評。

在試評過程中,評卷員會不斷地檢驗和完善評分細則。同時評卷組也對評卷員進行評估,如果評卷員不達標會面臨再培訓,甚至被辭退的結果。


第二,多級評卷制度

如果每個卷子只有一個評卷員判,難免會有偏頗,所以一道題目通常由兩位評卷員分別評閱。

如果兩位評卷員給的分差值在規定範圍(政治分析題為1分)內,取較高值作為該題得分。如果分值差超出規定範圍,計算機自動會將試卷分發第三名評卷員。


報考院校難易程度衡量因素


各地區報考難度到底有多大?這份數據很真實


1.計劃招生人數

我們通常認為招生人數和錄取幾率成正比。

如果一些特別熱門的專業你不瞭解具體招生人數,很可能成為“炮灰”。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小編建議小夥伴們要仔細查看今年的招生計劃以及往年的招生數據。


2.報考人數

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信息,從中可以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

一般來說每年招考人數不會波動太大,從往年的報考人數中也可以看出規律。

但是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像這樣的專業,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建議大家不要報考。


3.實際錄取人數

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專業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佈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

可能小夥伴們在查看往年錄取數據時發現部分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於招生人數。那就要恭喜你了,你的目標院校可能有擴招的傳統。

所以小編建議選擇學校的時候,儘量選擇招生人數多而且有擴招傳統的學校,這樣上岸的概率會更高!


各地區報考難度到底有多大?這份數據很真實


4.報錄比

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1,甚至20:1。這反映的是名校熱門專業的真實考情。

5.推免人數

很多同學認為推免人數和考研沒有多大關係,但其實是一種誤解。

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有的甚至佔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於是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這就導致考研競爭會更加劇烈。

6.複試分數線

複試線是最直觀的數據,複試線越高,考研難度越大。要注意的是,複試線有校線和院線的區別。

學校給出的複試線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線。所以,查找複試線的時候不要混淆校線和院線的區別。如果目標學校只有一個學院開設目標專業,則不存在校線和院線的區別。

複試線在兩種情況下會失去參考價值,一個是複試比例過高,另一個是不同學校專業課試題難度差異太大。

7.進入複試比

複試比是指,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複試人數的比例。

教育部規定最低的複試比例為1:1.2,這就意味著,如果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複試。

複試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複試線的參考價值降低;二,複試競爭激烈、風險更大。


8.最終成績計算方式

總成績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試分和複試分佔總成績的權重。複試總分越高、複試分數在總成績中佔的權重越大,那複試就越重要了。

內向、表達能力不好的同學,要避免複試比例過高的學校,以免複試拖分。


不管地區和院校的報考難度有多大,只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那些因素就不能成為你上岸的“攔路虎”。

目前已經進入了考研備考的衝刺時期,小夥伴們一定要在平時的複習中夯實基礎,總結經驗,保留基礎知識的同時抓住重難點,預祝所有小夥伴們都能成功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