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那一年中秋節的時候,杜甫沒能跟家人團聚,又看見天上行將圓滿的明月,於是揮筆寫下一首詩。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秋濃霧重,杜甫一個人在月下沉思,忽聞身後有聲響,一回頭,看見妻子正從浴室中走出來。妻子身上的浴巾抹胸裹著,鎖骨的凹陷處還有幾滴未擦乾的水。

也許這樣一首溫馨又有些香豔的詩,已經稍微改變了你對杜甫的看法,但這還不足以證明杜甫就是個浪漫的人。真正讓我覺得他浪漫的,是寫這首詩的那一年是公元756年。

公元756年怎麼了?公元756年對於唐王朝和杜甫來說,都太特別了。

杜甫從小就是一個飽讀詩書、心懷夢想、濃眉大眼的好少年。等啊等,終於等到了公元747年,唐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聞聽這個消息,三十六歲的杜甫帶著滿腹的詩書、絕頂的才華、開闊的眼界、滿滿的誠意,以及他發誓要實現的中國夢,來到了長安。然而,杜甫落榜了。落榜的原因不是才疏學淺,而是他被參演了一出名叫“野無遺賢”的宮廷大戲。那一次國考的結果出來了,無一人中第,唐玄宗狐疑,問宰相李林甫何故是這個結果,李林甫說:“天下的賢才都已經在您的朝野之中了,無一人遺落。”這出戏的主演是李林甫,配角了唐玄宗,杜甫是萬千龍套中的一個。

公元750年,杜甫的人生再度燃起希望。他聽說唐玄宗要在第二年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立即寫了三篇發言稿寄給唐玄宗,博得了玄宗的賞識,讓他在集賢院待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此時的主事者仍然是李林甫。

公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死了。又苦熬了兩年,杜甫終於等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官職——河西尉,一個窮鄉僻壤替人跑腿的官兒。杜甫把任命通知書撕的稀爛,怒言道“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朝廷生氣了,後果很嚴重,杜甫的工作從跑腿的小張變成了看大門的老王。杜甫還想撕任命書,可這時他已經四十四歲了,困頓長安十年,現實,讓他學會了與生活妥協。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奉先縣省家,進門的那一刻得知了小兒子在家中餓死的噩耗。

第二年,公元756年就真的來了。安祿山造反,長安城淪陷,唐玄宗出逃,楊貴妃上吊。而杜甫,就在他一路北上追隨新朝廷的時候,卻在中途被叛軍所俘,押回長安。

那一年的中秋時節,長安城裡沒有半點節日的氣氛,反而是硝煙瀰漫,蕭條不堪。杜甫一個人住在破舊潮溼的簡易房裡,不能出去,也懶得出去。窗外,要麼是探頭探腦的特務;要麼,是三五成行的叛軍士兵。杜甫看著偶爾經過的流離失所的百姓,長噓了一聲,感嘆生活暗無天日,才發現,天好像真的黑了。是啊,天黑了,杜甫不得不整理整理桌上的稿件,沒有燭火,什麼都寫不成。這幾天,他正在起草兩篇文章,一篇叫《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另一篇叫《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都是為剿滅叛軍建言獻策和如何安撫受難百姓的文章。光線越來越暗,桌上那凌亂的草稿都有點分辨不清了。索性,杜甫將書桌往旁邊一推,合衣倒在了冰涼的土炕上。也許閉上眼睛,煩心事也就隨之忘了。不知躺了多久,忽然覺得屋子裡好像有些許的光亮,睜眼一看,有一束銀白色的光從狹小的窗口洩進來,於是他就作了那首《月夜》。

杜甫: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譯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樣清圓,遙想閨中妻子,只能獨自觀賞。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濛濛霧氣,或許沾溼了妻子的鬢髮;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時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幹我們的淚痕。

這樣的一個晚上,也許感懷時勢、哀嘆命運、悲憫蒼生更適合杜甫,但他沒有,他想起了妻子,想她的雲發和玉臂。其實這一年,杜甫的妻子差不多已經三十五歲了,且是幾個孩子的母親,又經歷了貧窮和戰亂,大概談不上什麼顏值和身材。但在杜甫的心裡,她依舊那麼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