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人全天候值守 每天5000m³汙水化清流

“你看,水清澈透明。”今日(5月1日)上午,百達大道虎門龍眼新湧水處理站,鄒朋正忙著記錄出水水質,“每天監測水質,確保汙水處理效果持續改善。”全市治水攻堅戰現在進入關鍵期,各鎮街(園區)的汙水處理施工點更是進入戰時狀態,“每天都有人盯著,確保每天處理好5000立方米汙水。”

治水人全天候值守 每天5000m³汙水化清流

5月1日,龍眼新湧水處理站,汙水經過處理後變清了。鄒朋用玻璃杯裝滿出水,清澈透明

五一值守

鄒朋是資源環保工程師,現在負責龍眼新湧水生態修復工程,春節過後一直堅守在治水一線。“五一期間是治水關鍵期,每天必須有人值守,督促水質持續有效改善。”

龍眼新湧位於虎門鎮中心鎮區,全長約2.36公里,河道寬約18-25米,兩岸聚集大量工廠,也是虎門主要居住區。事實上,龍眼新湧就是一條“斷頭河”,沒有活水引流,平時主要收集周邊工業和生活汙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虎門當地人稱為“黑龍江”,水面時常飄蕩著大量油汙,兩岸的殘枝敗葉堆積河底腐爛,沿河兩岸都充滿刺鼻的汙水氣味,讓周邊住戶苦不堪言。

治水人全天候值守 每天5000m³汙水化清流

龍眼新湧河道里增設曝氣設備,增強水體溶氧量,成為河道“噴泉”

轉機出現在2017年,虎門啟動內河涌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對包括龍眼新湧在內10多條河涌進行修復整治。鄒朋所在的資源環保公司中標建設工程,對龍眼新湧實施“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綜合治理措施。收集汙水、生化曝氣、沉澱過濾、微濾澄清……鄒朋告訴記者,“龍眼新湧河道比較長,原水比較特別,水體有機物含量多,氨氮濃度高,治理難度大,必須充分曝氣。”為此,他們在龍眼新湧的源頭,靠著虎門百達大道旁,建設一體化水質提升智能設備工程,設置20個大型過濾池,每天將5000立方米汙水變成清流。

治水人全天候值守 每天5000m³汙水化清流

汙水經過處理後,重新迴流為龍眼新湧活水補源

沿著百達大道一路向西,鄒朋指著河涌水面長長的管道,“這就是汙水收集管道,專門收集四周溢流出來汙水,輸送到汙水處理池。”經過水體提升、生化曝氣、微濾澄清等十多道工藝處理後,汙水除去泥沙、消除異味,逐步變得清澈起來,然後再通過輸水管道,迴流至源頭,為龍眼新湧補水活源。

治水人全天候值守 每天5000m³汙水化清流

五一期間,鄒朋(右)和同事將一直堅守崗位,確保汙水處理持續有效改善

典型樣本

治水人全天候值守 每天5000m³汙水化清流

站在出水口,鄒朋用玻璃杯舀滿水,對照太陽光照,沒有漂浮物,清澈透明,不黑不臭。“汙水收集處理,原地迴流補水,這是核心。”鄒朋坦言:“汙水處理高效,就得有人24小時值守,及時添加生物製劑。”作為項目經理,鄒朋毫不猶豫選擇加班,讓同事抽空多陪陪家人。

如今,龍眼新湧沿河設置30套曝氣設備,還增添了納米曝氣機、鼓風曝氣機、噴泉曝氣機,全天候增加水體溶氧量,為水體微生物構建合適的生存條件,逐步建立穩定的河道生態修復系統。經過第三方機構監測,龍眼新湧水體已穩定消除黑臭,水生態系統正在逐步恢復,成為虎門整治黑臭水體的典型樣本,獲得周邊群眾的好評。

全媒體記者 周桂清 文/圖

全媒體編輯 符德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