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文 衚衕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即便拋開在其他城市生活的那些年,在廣州生活也超過20年了。對人生來說,20年漫長而可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淪陷在由秩序、收入、愛情、酒精、食物、慾望與疾病交錯的生活裡。


可對城市來說,20年,短暫得甚至不如一個響指。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在一座城呆得越久,印象就會越來越深,只是影像會慢慢模糊。/衚衕


於是我們打了一個響指,決定從深陷的生活中抽離開,去看看廣州周邊城市,那些人和故事,看看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過著千遍一律的生活,亦或是沉醉在不斷的驚喜裡,藉以用他們的故事,補償我們的想象力和樂觀精神。


尋找故事的版圖定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沖積平原——珠江三角洲。


這個誕生於1994年的地理名詞,出現頻率高得讓這片土地越來越抽象,以致竟忘記了三角洲河道流水帶走的時光和喧鬧,以致想找到和各自城市秉性契合的人和故事,竟無從下手。


尤其是當珠三角的九座城市被划進粵港澳大灣區以後,這片中國最南端的商貿中心,又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打算到處去看看。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九城歸一


不算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香港和澳門,剩下廣東九座城,泛指起來,就是珠三角。


我們把編輯部的幾位小夥伴推到圓桌前,將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門、肇慶這些城市名字像棋子一樣鋪開,發現對這些叫起來像老友一般的城市,竟是如此陌生和無知。


他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哪一座城在夜裡9點20還在用燈光照亮辦公桌?而哪一座城的早上9點20,已經開始享用來自斯里蘭卡或者英國的伯爵紅茶?


這些城市變成了一個個摸不著的符號,像全世界任何一個、可以叫任何名字的城市一樣,由鋼筋水泥、口紅、反光玻璃、溼漉漉的轉角和口感一樣的可口可樂組成。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必須從另一面找出差異來,梵高的一封信,勾出了我們的靈感,他提出一種比完美更高的完美,就是個人戰勝藝術。


城市是藝術,人是造城者。


所以我們找了不同城市裡那些知名的、無名的人,通過他們的經歷和內心自在的觀照,去看一座城市的“藝術性格”。還好,我們大致做到了。


廣州:珠三角的核心城市,無形的互聯網絡和有型的公共交通網絡,是商貿中心的基本特質。它的城市屬性,是人口流動,是商品往來,所以我們聚焦了在城市地底下修建地鐵的那些看不見的人;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新週刊app記者在剛結束施工的城市管廊中拍攝。/衚衕


深圳:毫無疑問這是珠三角最年輕的城市,創新是逃不開的註腳。一個曾經的大學教授,在深圳打拼的10年裡,在這座城重新認識了內地,也對世界有了新的感受;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新興城市深圳,總會吸引無數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前來打拼。/馬路鵝


珠海:毗鄰澳門的海濱之城,存在感似乎不是那麼強,一如瀕臨絕跡的白海豚,但總有人在試圖改善這一切,後來我們發現,白海豚是人與海洋關係的紐帶,除了掠奪和汙染,人們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從海洋中獲利;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海邊的珠海,越來越懂得守住自己的海。/受訪者供圖


東莞:曾經的世界工廠轉型了數十年,伴隨著它的轉型,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在發生。蛙池——這支紮根於東莞的搖滾樂隊,以粗礫和極具爆發力的聲音,從東莞的文化沙漠裡鑽出了一口井來;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從東莞物流倉庫裡走出來的樂隊,聲音可以傳播到任何地方。/受訪者供圖


佛山:混沌的陶泥,經過搓揉、塑形與燒製,在大火中變作精美的陶製工藝品。佛山亦如此,在混沌中發展、在浴火中生出一座更美的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青年陶藝家子茵正在修一個絞胎的茶碗器型。/衚衕


中山:始終被一條傳統文化線貫穿始終,每一名中山人都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是這條線,讓中山保持著現代與古典美並存的特點。如今,這條文化線正在尋找新的延伸方向;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中山的夜,傳統的古建築最能守住寂寞。/穎寶


惠州:昔日的流放之地成為惠民之州,在能源化工崛起成為電子產業後的新寵,這裡是全國7大石化產業基地,一位石油人,恰好見證了惠州石化產業從無到有的歷程;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新城市、老漁民、舊街道在惠州的石化產業帶動下,學會了共存。/衚衕


江門:珠江西岸交通樞紐,順帶孕育了五邑文化和僑鄉文化,農業氣息仍舊濃厚,但也在土地上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陳皮村,成了範本;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新會陳皮博物館裡的陳皮燈籠。/衚衕


肇慶:坐擁豐富自然礦產資源的肇慶,一度因為過度開發,而面臨著發展混亂導致停滯的困境。這座轉型中的千年硯都,正就像尚具雛形的端硯石,在經過沖刷與打磨的陣痛後,在山水之間找到歷久彌新的色彩。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肇慶七星巖牌坊廣場。/圖蟲創意


這時候,我們慢慢發現,構成珠三角競爭力的,並不只靠一座城市,而是通過製造業,交通業,石化能源、海洋漁業、農業等各個環節支撐起來的,這些產業,就分佈在這些城市裡,當城市合體,便形成了珠三角的拼圖。


這塊拼圖原本來自於1000年前,只是深圳這座新城出現,讓這張歷史拼圖有了現代科技的痕跡。


貿易的助產士


世界從未真正太平過,廣州也是。


公元758年,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蹂躪了廣州城,搶劫倉庫,焚燒房舍。


大概用了100年,廣州才從打擊中恢復過來,沒想到黃巢叛亂,他得不到廣州的統治權,一怒之下襲擊了這座城市,12萬外國人被殺,廣州孤城維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到明末1650年,清軍突破明朝在廣東和廣西的防禦,圍困廣州11個月,11月24日,清軍將領尚可喜攻下廣州,伴隨狂怒,報復性地殺死了10餘萬人。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清軍將領尚可喜。


假如廣州是一座平凡而普通的城市,在被毀滅這麼多次以後,幾乎不可能會重建,可商品開始流通以後,世上便不能沒有這座城。


這個地位的雛形在初唐奠定。當橫亙在粵北的山脈有了路,廣東部落屬性的原始居民,慢慢接受了南下漢族的姓氏、裝扮和生活習慣,也和來自北方的移民在河谷地開墾種植,被流放到珠三角的官員也開始流連於當地的鄉間和衙門。


憑藉地理優勢和豐富的南北雜貨,廣州很快學會了經商之道,一旦掌握了這門技術,廣州就屬於全世界了。


到盛唐時,廣州已經由中國人、阿拉伯人、猶太人、錫蘭人、印尼人、西亞人、波斯人等,約20萬人組成的貿易群體所承載。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解放前的廣州街景。/LIFE


這個群體一方面向外輸出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另一方面又滿足了唐朝對外國的寶石、木材、藥品和香料的需求。


到明朝1553年,航海時代的霸主葡萄牙人進入和租居澳門後,便利用明清政府允許開放廣東對外貿易的特殊政策,以澳門為基地開展對中國的貿易。


外國商船要進入廣州進行貿易,必須要在澳門的中國海關辦理進入廣州的“部票”(入港許可證)。


特權政策讓澳門成為廣州對外貿易和全球化的中轉港。


所以從16世紀到19世紀中葉,在香港崛起以前的280多年裡,依託澳門和中國商品的影響力,廣州逐步形成了一個至少有50萬人的大城市。


最鼎盛的時期大約是在1757年,乾隆年間。


廈門、雲臺山(江蘇連雲港)、寧波三個海關關閉,只留廣州一處。從此,廣州十三行成為大清唯一法定的通商處。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十三行曾經被視為“天子南庫”,以這裡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就是曾經的商業帝國。


以至於發展到19世紀,憑藉每天可以掙2先令(約合目前75元人民幣左右)①的高額工資,廣州吸引了大量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農民,他們像經濟領域助產士一樣,卸下和搬運各種湧入廣州的貨物,廣東沿海鄉鎮所產的鹽、魚、大米和糖;廣西的大米、肉桂;雲南的銅、鉛、寶石和黃金;福建的陶器、菸草、蓑衣、樟腦、紅茶;浙江絲綢、扇子和上好的刺繡品;還有安徽的茶;湖南、湖北以及河南的大黃和各種藥材。


出口的商品變成外匯,流入中央,殷實官賈庫房、餵飽一方鄉民。


如果說在清朝以前,中國大部分人還在從事生產勞作,以廣州為代表的華南地區早早地就進入了消費時代。


珠三角一帶的農戶,四分之一的生活用品都通過商品交易獲得。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1949年《生活》雜誌記者拍攝的珠江兩岸。/LIFE


正是商品在水系發達的珠三角不停流轉,珠江三角洲才會有如此的經濟實力,廣州才會成為中國最早被世界熟知的城市名字之一,你看粵語在國際上如此廣泛應用就知道了。


灣區浪潮


幾年前,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和我聊了一下,他說2005年初,亞洲開發銀行對河北省北部的貧困山區進行調研。


結果發現,在北京和天津周圍環繞著河北的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亞投行對此相當震驚,當年就在一封調查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環京津貧困帶’的說法”。


這指的是大型城市對周邊的資源,存在虹吸效應。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2003年,北京國貿往東15公里的通州,與北京四環內的城市街景反差強烈。/衚衕


在過去很多年裡,和市區相比,我們總認為城郊相對市中心落後,這就是原因。


這是所有城市發展的通病,即便在城市設計初期就避開《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馬唐草邊疆》、《佈滿貧民窟的星球》講述理論中發展的陷阱,環都市貧困圈總是像幽靈一樣會出現。


國際上這次用城市集群概念打破魔咒,城市集群放到沿海地區,就成了灣區,通過重構發展要素,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後的邏輯。


國際上的,知名的灣區有舊金山灣、東京灣、紐約灣、甚至墨西哥灣、孟加拉灣。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夜幕降臨的紐約曼哈頓。/衚衕


在這些成熟的灣區中,不同城市,分別承擔著生產中心、居住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務中心。


這些要素,我們在珠三角的九座城裡都找到了一一對應的角色。


儘管和那些知名的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顯得年輕稚嫩,但憑藉先天優勢,和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覺醒,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尤其在商業上,東京灣有三菱、富士、佳能、索尼、日立、本田這樣的國際品牌;舊金山有甲骨文、硅谷、蘋果、谷歌;紐約有碧迪、通用和強生;粵港澳大灣區同樣有華為、騰訊、中興、比亞迪、華大和大疆。


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消失的城市邊界

東京灣把橫濱、川崎、千葉、橫須賀這些城市連成一片,每個城都自有特色,並且都是旅遊目的地。/東京旅遊官方網站


這些品牌歷史雖然比不少國際大牌年輕,但並不影響他們的後發優勢,就像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提出來還不到5年。


可在5年以前,這片土地積累了千年的風霜和經驗,所以園丁知道,小樹只要抽芽,就會有花果點綴未來的歲月。


當結束了九座城的920AM/PM(9:20AM/PM寓意珠三角九座城加香港澳門兩座特別行政區)城市人文系列採訪,我們對珠三角的認知也產生了一些變化,它不再是冰冷規劃綱要裡的名詞,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不同人和故事組成的城市靈魂。


①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以前,1英鎊=4庫平兩=40錢=148克紋銀,以2020年9月27日925白銀價格計算,約為754.8元人民幣。1英鎊=20先令。


大灣區採寫的編輯:穎寶、馬路天使、愷哥、衚衕


參考資料:
[1] 《亞洲史概說》宮崎市定 |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 《大門口的陌生人》魏斐德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