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文 | 初七

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吳小姐在接工作con-call,電話對面的同事彷彿聽不懂人話一樣,讓她頗有些煩躁。

這時候吳小姐可愛的男朋友拿了本書來,吳小姐下意識接過,男朋友又拿了個水壺來,她接過,男朋友又拿了個抱枕過來,她皺著眉頭換了個姿勢堪堪抱住這一大堆東西。

男朋友還在源源不斷地往她手裡遞東西,她實在忍不住了,匆忙掛了電話,問男朋友怎麼回事。男朋友瞪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著說,我看抖音上說一個人在打電話的時候給他遞什麼東西他都會接下,我就試一試嘿嘿嘿。

???

深呼吸了三次,吳小姐看著眼前的小奶狗,開始認真地思索自己是什麼時候腦子抽了才會領養了這麼個兒子。

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I. 為什麼我反對“愛你就要把你寵成孩子”

很多人說愛你就會把你寵成小孩子,但事實上,這樣的關係可能對雙方都會造成傷害——一個人終將感到疲憊、不堪重負;而另一個人失去了向上生長的韌勁,成為了脆弱的凌霄花。

試著想想以下這幾個問題:

所謂的“寵成孩子”,是否在暗地裡包含了一種對“被寵的人”的貶低與控制?

是否把“被寵的人”的思想和判斷放在低於自己的思想和判斷的位置?

是否間接否定了“被寵的人”的雙商以及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這些問題裡,你是否看到了關係中的不平等?

一方面,一些對自我不那麼堅定和信任的人,可能會被表面上的“對你好”迷惑。但是那些“對你好”的背後,包含的可能是更大的代價。

另一方面,“寵你”也成為了一部分人的策略,它是掌控一段關係甚至一個人的捷徑,它可以讓對方放棄心智成長的願望,把自身的前途與關係的前途混為一談。

但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深刻地明白這些道理,不想走捷徑,也不願意把自身的幸福全權委託給另一個人,但是,非常無力地,他們依然不想長大。

是的,不想長大,不想做選擇,拒絕成年人的角色,好想永遠做小孩子…… 這是彼得潘綜合徵。

先放輕鬆,彼得潘綜合徵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它在1983年被心理學家Dan Kiley初次提出,主要用於指代那些身體已經成年,卻不願意承擔成年人的責任的男性。

注:沿用至今,心理學家們認為也可以用彼得潘綜合徵來指代女性,但是在全球範圍內,彼得潘綜合徵還是男性偏多。

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II. 識別巨嬰的9個特徵

1. 情緒佔主導

他們會動不動就哭泣、生氣、看起來很暴躁以及撅嘴等,在遇到問題時會首先為錯誤尋找一個“負責人”

,而不是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2. 撒謊

當遇到手足無措的情況時,他們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不自覺地想要用撒謊來推脫眼前的麻煩

3. 辱罵

他們似乎很難理解他人,習慣於人身攻擊,會因為一件事就去否定一個人的個人品質。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做不到就事論事,只會用簡單惡毒的標籤來傷害別人。

4. 衝動

當他們感到受傷或生氣時,會說話魯莽,做事衝動,不考慮潛在的後果。他們不會停下來,剋制自己說出傷人的話,也不會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思考問題。

5. 需要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他們需要多方的關注,得不到關注會讓他們非常難受,上文中吳小姐的奶狗男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們可能會有表演型人格,完全無法理解那些喜歡自閉的人是怎麼想的。

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6. 恃強凌弱

就像小孩子會用身高和體力分高下一樣,他們會把職級和階層看得過於重,美其名曰信奉“叢林法則”。

他們對弱勢的一方充滿了惡意,處於高位時便充滿優越感,處於低位就認為自己活該被踐踏,不尊重界限,不認為慈悲是有意義的。

7. 自戀

美國總統川普是一個行走的“自戀型人格障礙教科書”,他的人格內核是——由於我獲得了至高的權力,所以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任何東西,所謂的以往的規則對我並不適用。於是他做出了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讓美國民眾震驚與嘲笑,被美洲許多諷刺大師和塗鴉大師作為靈感繆斯,在Twitter上三天兩頭成為話題的焦點,以此達到了前文所說的“成為眾人的焦點”的目的。

8. 不當的防禦

他們往往把進攻當作防禦,無差別攻擊那些與自己有不同想法的人。儘管這種防守策略在足球中可能有效(可能吧),但在生活中,這是一種過於原始的防守機制。

注:弗洛伊德提出了“防禦機制”這個術語,用來描述個體保護自己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方式。

9. 沒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看到、承認和學習的能力。成年人也會有怒髮衝冠的時候,但成年人很快就會意識到這種爆發是不恰當的,有能力在事後發現自己的行為與自己的價值體系不一致。而心理年齡過低的人會把自己的憤怒合理化,他們認為情緒的爆發都是被別人逼的,通過指責他人來為自己辯護。

我不會說如果你的伴侶有以上特點就快分手吧,雖然勸分確實沒什麼問題……

但是,這些年來我越來越對人格上不構成精神疾病的問題抱有無限的寬容,因為我越來越發現完全健康的人真的非常少,而愛的意義之一就在於包容這些人性的裂痕,共同成長。

如果讀完了上文,你想到了有上述問題的伴侶或者你自己,心裡有些不舒服,請你深吸一口氣——覺察到這是一個不那麼嚴重的,現代普遍的綜合徵,是你們變好的第二步。(因為第一步是看到這篇文章,真的,這已經是一件非常小概率的事了)

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III. 拒絕長大的成年人該怎麼辦

首先,要意識到這種心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那麼可愛的,是需要被改變的,停止為幼稚感到沾沾自喜。

在中下層次的親密關係中,也許確實存在“寵小公主”的情況,把幼稚當作一種魅力。但是這類親密關係的特點是分手的成本很低,流動性也很強,難以維持;而“小公主”在其他投入產出比更穩定的領域(比如職場)攀升的動力會被打壓。

至於較高階層的親密關係,大家都更喜歡和成年人在一起,因為不累。現實中真的沒有霸道總裁與小嬌妻,最多有一些霸道總裁與小嬌三。

其次是儘量去探索自己不願意長大的原因。

  • 是因為內在資源不足嗎?
  • 是因為習慣於不被尊重,以至於不被尊重和平等地看待成為了一個舒適圈嗎?
  • 是因為自卑嗎?
  • 是因為兒時被太過苛刻地對待,以至於對負擔錯誤決策的後果太過於恐懼嗎?
  • 是因為青春期到成年初顯期的過渡當中,對過去的自己的“分離”做得不夠完善嗎?
  • 是因為兒時沒有充分被抱持和被寵愛,所以在擁有權力之後要去彌補這種需求嗎?

以上是在諮詢中常見的一些原因,但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搞清楚這些問題對我們非常重要。

第三步是承認幼稚的價值。

我不希望你矯枉過正,要承認孩子氣也有它的好處。在親密關係中適當的時候偶爾表現出孩子氣,是並不讓人討厭的,甚至會有別樣的情趣。接納這樣的自己(或者伴侶)是有必要的,因為全盤否定會帶來更多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最後就是,嘗試進行真正的平等的溝通。

我小時候看喜寶與勖存姿第一次見面時的相處與對話,驚訝於他們之間有著二十年的年齡差距,喜寶卻仍然能不卑不亢地表達自己的立場與感受,這也許是勖存姿沉迷的原因。大多數人在面對更年長更有權勢的男性時並不能自如地做到這一點。

當一個人有過一些成功的“做一個成年人”的經驗以後,對於成熟與負責任的排斥與恐懼就會變低。這條路上需要耐心與支持。

警惕向你要兒童節紅包的成年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世界總是讓更早熟的人來承擔糟糕的境況與不幸的後果,我們從小總是被會哭的孩子搶去了糖,所以長大以後,我們會想要用一個成年人的身體去爭取屬於兒童的寵愛。

但是因為我們是成熟的、是為他人著想的,所以我們剋制住了這樣“不恰當”的願望,阻止自己暴露出那些不那麼可愛的甚至煩人的特質。

祝這樣的我們擁有鬆弛的愛,兒童節快樂。

Reference:

Susan Heitler Ph.D.(2016)Can You Spot 10 Signs of a Childish Adult? Some people are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emotions.

Groh, L. S., & Lane, B. (1988).Overcoming the Peter Pan Syndrome: Grieving in Psychotherapy.Journal ofPastoral Care & Counseling, 42(1), 39-44.

TA可能會對你的消息已讀不回,但我永遠不會

不過你得先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