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誰給戴的?

豐哥FG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曹操的歷史功績絕對稱不上“奸字”,而“奸雄”的帽子是來自於問許邵月旦評的評價。

晉人孫盛《異同雜語》中記載:太祖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意思是是曹操經常問許邵,我是什麼樣的人,許邵不回答,曹操一直追問,許邵回答道:你是太平天下的能臣,亂世的奸詐英雄。也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就是曹操”奸雄”帽子的由來。

許劭給曹操的評價為什麼如此有名呢?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許子將曾在汝南主持一個“月旦評”。即每月月初開一次會,評論當時人物,影響極大。凡是得到許子將肯定或讚揚的人物,身價即刻大增。

而在《三國演義》裡文章也借用了許邵評價曹操的話:“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此後的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義,貶低曹操時也沿用了三國演義中對曹操“奸雄”的評價,久而久之這個“奸雄”的帽子就扣在了曹操頭上。





九井散人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囚獻帝,挾天子以令諸候,成一方霸主。這人算得是歷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他生前不篡漢稱帝,怕留罵名,奸滑的很呢。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最後還是壞在了曹操兒子,曹丕的手裡,曹操死後,曹丕追尊他為魏武大帝。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誰給戴的?我們知道,自漢以下,歷朝歷代,統治者為了江山穩固,他們實行愚民政策,宣揚忠君思想。曹操是漢人,是漢人他不忠於漢君,他還挺有名氣,為了教育人,就把他當典型了。歷代的文人,弓筆如刀,把曹操批的爛臭。各地方的戲曲裡,反映人物分忠奸,曹操一上臺就是大白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很有名,提起來曹操他多惡行。哎呀,眾口鑠金,大家都說誰是好人,那誰就是好人。說起來曹操,大家都說他是奸雄。任他曹操文治武功,肚子裡有歌賦詩詞的大才華,那也不行,少數人雖不願意,曹操奸雄的帽子,戴定了!


俞遠通


曹操是奸雄的帽子是羅貫中給帶的。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家喻戶曉。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孫權這些人物也因為三國演義被中國人人人皆知。諸葛亮智絕,關羽義絕,曹操奸絕。曹操被稱為奸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怎麼把奸雄帽子給帶上的呢,請看。

羅貫中通過許許多多細節,其實,都是沒有影的,都是羅貫中虛構的。記在曹操頭上。因為,陳壽三國志中都沒有。

這樣,小說的虛構性,被不懂的人,信以為真,廣泛流傳。一步步由假變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曹孟德,變成奸雄。

曹操落難無處可逃,來到老朋友呂不奢家。呂不奢非常熱情,賓客招待。呂不奢恐怕酒不夠,騎著毛驢去買酒,臨走讓兒子把豬殺了,給老朋友吃。呂不奢兒子殺豬,就需要磨刀,磨刀聲,讓曹操聽到,以為是要殺自己。曹操急了,急忙提劍將呂不奢兒子及家人殺了。但,看到旁邊困著豬,知道自己錯了。沒辦法,把家裡人全殺了,防止報信。一行人趕忙離開。不料想,沒多遠遇到呂不奢,曹操又把呂不奢也殺了。羅貫中還不解恨,又來一句,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羅貫中坑死曹操了。

割發代斬,羅貫中應該曹操加一個偽君子形象。曹操執紀嚴明,愛護群眾作物。頒佈命令,踐踏莊家者斬。剛頒佈,曹操馬驚了,踏壞莊家。那好辦,殺自己吧。這是不行的,行不通的。羅貫中又來一個金點子。曹操割發代斬,命保住了,紀侓也執行了。曹操奸雄也坐實了。

望梅止渴。羅貫中讓曹操哄騙下屬嘴臉躍然紙上。曹操帶部隊行軍,後邊有敵人追趕,馬上就趕上。天特別熱,部隊都不願意走,曹操特別著急。沒有辦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羅貫中替曹操說,前面有梅林,到那就擺脫敵人,就可以休息了。士兵一聽,嘴淌口水,解渴了,跑起來了。那有什麼梅林。

羅貫中把奸雄帽子給曹操帶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