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第一版人民幣


時間線

1948年12月01日,人民幣紙幣誕生!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

2017年12月7日,比特幣突破了19000美元/枚!

2014年,中國央行開始研究數字貨幣……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佈白皮書,首次提出數字貨幣libra

2020年4月14日晚,網絡開始流傳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側照片

2020年4月15日,數字貨幣概念股大漲

2020年4月16日,板塊繼續大漲

……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網傳農行數字貨幣內測照片


1948年12月01日,人民幣誕生,至今已走過72年的歷史。

七十餘載的時間裡,人民幣幣種數量、外觀、造幣和防偽技術不斷迭代更新,新世紀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加速出海,儼然成長為國際貨幣,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一大批數字貨幣相繼湧現,開始挑戰紙幣的傳統地位,其中尤以比特幣知名度最高。更是有消息傳出,某些國家、學校或商場開始嘗試接受比特幣的支付手段。第三方發行、區塊鏈加密技術、不受政治決策影響等等優點頻頻爆出,比特幣價值一路走高,最高時達到19000美元/枚。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比特幣長期歷史走勢


Libra誕生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佈白皮書,首次提出數字貨幣libra,又稱天秤幣。

類似比特幣,libra採用數字加密,且不單一鉚釘美元,而是選擇以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四大國際貨幣計價的一攬子低波動性資產作為抵押物,努力達到一種購買力的相對穩定。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其實自2014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就已經注意到紙幣貨幣化的演變趨勢,開始著手研發屬於我們自己的數字貨幣,又稱DCEP。彼時,距比特幣誕生已經五年時間。

直到今年4月14日,這張神奇的圖片暴走網絡,央行耗時六年的研發成果終於走到臺前,走進人民的生活。據悉本次央行選定深圳、雄安、成都和蘇州這四個城市作為試點,測試數字貨幣應用效果。

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四大超一線城市之一,對新生事物具有極強的接受能力!

雄安,國家級新區之一,承載了我國新世紀的改革發展宏偉藍圖,一切都是新的!

成都,西部經濟發展引擎,核心城市,號稱天府之國!

蘇州,一個經濟發展強勁新型工業、旅遊城市,民營經濟無比發達!

四個城市各有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對新生事物接納能力極強。

《科創板日報》報道稱,蘇州市相城區作為本次央行數字貨幣試點的重要地區之一,區內通過四大國有銀行代發工資的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將在4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將會以數字貨幣形式發放。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春江水暖鴨先知,股市作為先行指標,相關概念股早就聞風而動,數字貨幣概念板塊連續兩天大漲,4月16日,板塊整體漲幅達7.18%!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將微信和支付寶拋在身後

數字貨幣不同於微信和支付寶,從專業意義上講,數字貨幣就是貨幣本身,屬於我國的法定貨幣,它等同於金融領域中的M0(流通中現金),不過是以數字的形式存在,既然等同於現金,也就不會產生利息。而支付寶和微信則不同,其本質是一種支付手段,一種結算通道。其背後依舊是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即M1(活期儲蓄),每一次支付不過是活期存款的轉移。即使是我們把錢轉到支付寶或者微信,也不過是把儲蓄存款有個人賬戶轉移到企業賬戶。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相較於後兩者,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支付上的便捷性,只要手機上有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就可以實現無網絡、接觸式支付。而無論是支付寶、微信還是其他類型的支付工具,均需藉助互聯網絡,一旦網絡中斷,支付就無法進行。

雙層運行體系

央行數字貨幣負責任穆長春介紹,央行數字貨幣及電子支付採用的是雙層運行體系,不會改變流通中的額債券債務關係,為避免數字貨幣超發,商業機構要想央行繳納全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舊是央行對於其持有者的負債,具有無限法償性。

為什麼本次會選擇農行內測,而不是其他三家國有銀行或是農村信用社?簡單分析即可得出,相較於其他三大國有銀行,農行網點更多,下探程度更深,受眾更廣。農村信用社雖然網點更多,但大部分集中在縣域,且由於各省獨立管理,金融科技技術發展緩慢,顯然滿足數字貨幣推廣對金融科技技術的超高要求。

未來遠景

按照央行的部署,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隨著數字貨幣不斷擴大試點,DC/EP替代將會逐漸完成對流通中紙幣30%-50%的替代。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國內M0規模為8.3萬億,要想實現對M0的替代,考慮到客戶使用習慣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預計央行將投放萬億規模數字貨幣。


中國版數字貨幣來了,誕生72年的人民幣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