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題記:因太美而眷戀,因神秘和深沉詩人始終沒能從太陽河溝溝壑壑裡繞出來!湖北恩施太陽河鄉慶國慶、中秋詩文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們!”今日推出土家“仙子”顏英的詩與歌(本專欄主筆)】

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土家仙子

——小記土家女詩人顏英

文|謝星文

年輕、靦腆、瘦弱,是我對詩人顏英的第一印象。

金秋九月,朝霞似火。這樣來描寫金秋九月再恰當不過了。然而在金秋九月的恩施太陽河鄉會讓你頓時發現不一樣的天氣的深深感慨,一大把詩人、文人聚集在這裡彷彿進入了人間迷霧,霧和雲都把頭垂得很低,親善這裡的山水,也親善來此做客的詩人們,詩人們拔高自己的身軀再把詩人們特有想象附體,在雲霧繚繞的太陽河鄉溝溝壑壑裡便已成仙了,神仙般的詩人見過不少,卻未曾見過女仙。然而當我來到太陽河鄉的時候,當這個土家族女子顏英出現的時候立馬“填空”了我這一遺憾,彌補了我人生沒有見過仙女的空白。

在我的概念中,仙女的形象應該是這樣的:

年輕貌美,言辭親切,能歌善舞,樂善好施,法力無邊……

那麼有了這個概念或者說叫做標準,那麼我們就來一一來對號入座吧……

七零後對於一個女士來說年齡本應該算不小了,然而對於顏英來說,完全看不到年齡的痕跡,歲月這把刻刀對她來說是慷慨和仁慈的,她壓根兒看起來頂多也就二十七、八歲。小巧玲瓏,碎步輕盈,仿若天仙。

九月十二日上午白果樹村被小雨霧靄籠罩,時隱時現的玉米地裡,突然有一隻夜鶯在歌唱,熟悉的音符、優美的旋律由遠而近,清脆純真,金屬般天籟之音滲透我的耳膜又穿過我的腦海,讓我這個高音王子為之傾倒,這隻“夜鶯”正是顏英。

作為現任的恩施市政協常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她心繫土家、心連著偏遠山區的人民,多次下基層走訪太陽河鄉各個村寨,硬是將太陽河鄉村寨的山歌、鄉歌等文史文獻編入到200多萬字的《恩施文史》書中,為文化助力太陽河鄉做出了“天使”般的貢獻。

今天我們來讀拜讀顏英在“金秋九月.醉美太陽河鄉文學筆會”的詩吧,一個瘦弱的女子居然寫出如此穿透力的詩歌,簡直歎為觀止,這不是神仙之手是什麼?

怎麼樣啊?我沒說錯,你也沒聽錯,這就是我認識的“仙女”顏英。

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太 陽 河(組詩一)

作者:顏英

●石乳關隧道

通了——通了

我聽見有人在喊

是什麼通了?哦——

是陽光從太陽河透過來

映在了三角壩的青石上

是蜀地的風與吳國的水

穿過千年的岩石

相遇,撞了一個滿懷

●石乳關界碑

一塊石頭揹著兩座山

多像一個守魂的人

揹著咒語

假如石匠師傅把蜀吳二字

刻得再深一些。那麼

這塊石頭就有了薄如白紙的那部分

一捅既破

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虎浴溪

絕壁如鐵

口唸一個空字

一瀑好水就掛在那啊

仰望間

面壁人似乎察覺到妙不可言

解開了衣襟

哦,他要放虎歸山

聞聲聲虎嘯

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魚兒碑

春風來過了,總是先我一步

揮動鐵鍬,剷平亂草

有新草,星星點點,冒出頭來

像被我驚動的玉成公

看看這新世界

舊草經年茂盛,使我驚歎

劉氏祖先那曾經羸弱,貧瘠的身體

竟能延續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忍不住按著自己的脈搏

聽見太陽河水濤聲滾滾

一條未斷的河流

仍在這世上,用血脈奔湧

春風扶我屈膝

大地接住我半生的重量

我把全身的懷念,伸向亙古

像一截,春風吹不動的墳頭草

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顏英: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魯迅文學院“第27期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班”學員,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第一屆大師寫作班”成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恩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曾任恩施市旅遊局副局長、市婦聯副主席,現任恩施市政協常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恩施文史》主編。多年從事土家族文史工作研究,編輯出版《恩施文史資料》13部200多萬字;出版個人散文集《山路彎彎》、詩歌集《桃花枕》。

國慶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記土家仙子詩人顏英的詩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