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三年後,成都IFS母公司九龍倉集團或將私有化

記者 | 黃姍

編輯 | 周卓然

2月24日,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龍倉集團)宣佈將從當天9時開始於香港聯交所短暫停牌。同一天,香港海港城母公司九龍倉置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龍倉置業),及其母公司香港會德豐集團(以下簡稱會德豐)也進行了停牌交易。《南華早報》當天報道稱,此舉或與會德豐集團私有化九龍倉集團的傳聞有關。

九龍倉集團是會德豐旗下附屬子公司,旗下資產遍及地產、酒店、物流碼頭等香港支柱性產業。而會德豐則由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吳氏家族控股。目前,會德豐持有九龍倉集團近66%的股份。

拆分三年後,成都IFS母公司九龍倉集團或將私有化

據《南華早報》報道,券商United First Partners的亞洲研究負責人Justin Tang認為,會德豐或者會從九龍倉集團的少數股股東手中,以每股27.58港元回購九龍倉集團公開發行的股份。

九龍倉集團在停牌前最後一個開盤日收於19.7港元,該定價溢價為40%。會德豐作為九龍倉集團和九龍倉置業的大股東,在兩家公司持股價值分別為每股47.25港元和40.20港元。

“對於這三間公司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Tang認為,“一旦新冠疫情結束,香港的遊行可能會捲土重來,所以少數股股東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退出的好時機。”

九龍倉集團曾在2月18日發佈盈利預警,稱在2019財年報告期內,九龍倉股東佔集團盈利較2018年度下跌約 50%。過去三年,資本市場對九龍倉集團的估值不斷下調。

2017年,九龍倉集團經歷了一次業務重組,拆分成九龍倉集團和九龍倉置業兩間公司。

九龍倉置業分走了原集團手中最為值錢的地產物業——海港城、銅鑼灣時代廣場、卡佛大廈、荷里活廣場、會德豐大廈,這些精品高檔投資物業均處在香港的黃金地段。被剝離後的九龍倉置業也進行了單獨上市。

而餘下的九龍倉集團則繼續經營以內地住宅和商業地產項目為主的業務,以及酒店、物流和一些在香港和內地兩地的其他非地產類業務。

拆分後的九龍倉集團在2018財年錄得基礎淨盈利65.11億港幣,同比下滑11%。2019財年上半年錄得基礎淨盈利為22.36億港幣,同比減少12%。

拆分重組後的九龍倉集團也引起了市場上對該公司股價估值的擔憂。從2017年開始,該集團股價持續下跌。

受到香港去年下半年連續數月的遊行,以及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香港零售業和酒店業數月持續低迷。在這一背景下,會德豐集團已經在2019年12月宣佈私有化其控股的Joyce精品集團,後者近年來業績和股價也持續雙雙下跌。Tang認為,在九龍倉集團市值縮水的時候將其私有化,對會德豐集團有利。

九龍倉集團被會德豐集團私有化或將有利於整合內地和香港的業務。截止到2019財年上半年,九龍倉集團在內地資產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佔集團總資產超過70%,對九龍倉集團帶來約80%的盈利。這其中來自內地的投資物業和發展物業板塊貢獻的收入佔比又是最大,佔集團總盈利約62.62%。

根據九龍倉集團的業務板塊劃分,該集團“投資物業”主要為投資物業租賃,包含了商場、寫字樓及服務式住宅等物業組合。這部分業務基本集中在中國內地,由子公司九龍倉中國置業有限公司具體運營和管理。

目前該公司旗下具體運營有國際金融中心繫列、會德豐國際廣場系列和時代廣場系列等三個業務模塊,總資產面積為170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成都、重慶、長沙、蘇州和無錫五地的國金中心繫列在2018年財年業績領跑。

拆分三年後,成都IFS母公司九龍倉集團或將私有化

而中國“發展物業”則是九龍倉集團在內地開發的住宅項目銷售為主。截止2018年,該集團在內地購入12幅地塊,土地儲備達3700萬平方米,主要項目集中在華東、華南和華西等地。

可以看出,隨著九龍倉集團在2017年拆分重組,其業務也不斷向內地傾斜,而旗下香港物業和酒店業務則被邊緣化。若能私有化,將給予該集團重新佈局內地和香港兩地業務更多時間。

目前,會德豐集團、九龍倉集團與九龍倉置業均未對此作出公開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