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要說鼻菸壺,就不得不先聊聊鼻菸,鼻菸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發明的。由哥倫布帶到歐洲後,很快在歐洲流傳起來。王公貴族把嗅吸鼻菸看作上流社會中很時髦的一件事件,據說拿破崙就酷愛鼻菸,每月要吸掉7磅的鼻菸。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鼻菸的傳入

鼻菸傳入中國是在明代萬曆九年(1581),在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獻給萬曆皇帝的貢禮中就有鼻菸,萬曆皇帝對鼻菸愛不釋手,此後,鼻菸成為了西方使節贈送中國皇帝的重要禮物。

清代康熙年間,海禁開放後,中國和歐洲的貿易往來頻繁,大量鼻菸進入中國,到了乾隆嘉慶年間,皇帝常以鼻菸賞賜大臣,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鼻菸逐漸傳入民間。由於鼻菸非常適合滿,藏,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所以在這些民族中廣泛流傳,時至今日,在蒙古族和藏族很多牧民還都有嗅吸鼻菸的習慣。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鼻菸壺的產生及發展

雖然鼻菸是舶來品,但鼻菸壺卻是地道的中國製造。鼻菸最初傳入是被裝在金屬鼻菸盒或玻璃瓶中的,這兩種容器盛放的鼻菸極易走味,受潮,同時也不方便使用。後來人們發現盛放中藥丸的瓷質藥瓶存放鼻菸效果較好,不僅鼻菸不容易走味,而且便於攜帶和嗅吸,造型也是十分漂亮。於是清宮造辦處開始在小藥瓶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從而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鼻菸壺。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清代康雍乾三朝是鼻菸壺發展的鼎盛時期,王公貴族,富商巨賈把玩,收藏鼻菸壺蔚然成風,因此紛紛蒐羅名貴材料,聘請技藝精湛的工匠設計,製作鼻菸壺。

康熙年間,宮廷燒製瓷質的鼻菸壺,多以青花,釉裡紅為主,色彩明快,多為圓筒形,圖案也比較單調。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於是就有了料器鼻菸壺,料器古稱琉璃,早在秦漢時代就有製造,但多為不透明的,玻璃一詞是國外玻璃傳入中國才有了的叫法,康熙皇帝聘請通曉玻璃製作的西方人,生產玻璃鼻菸壺,玻璃鼻菸壺又分為單色的和套色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等等。

同時康熙皇帝還下令專門燒製了不少銅胎花琺琅的鼻菸壺。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雍正年間除了瓷質,料器,琺琅的鼻菸壺外還出現了珊瑚,玳瑁,玉石等新的品種。在造型上也有了很多變化,如扁圓形,多稜形,竹節形,葫蘆形。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鼻菸壺到了乾隆年間達到了極盛,材料不所不用,工藝無所不備。材料上瓷、料器、琺琅、金屬、玉石、竹木牙角等等。造型上扁方,橢圓,雙聯,燈籠,瓜果,動物等等。工藝上中國傳統技藝幾乎都有體現書畫,燒瓷,施釉,套料,雕刻,硺玉,剔漆,鑲嵌等等。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這時的鼻菸壺也從盛放鼻菸的器皿,逐漸發展成了顯示身份,地位,財富的物件。據清史稿記載和珅被查抄的財產中,僅各類鼻菸壺就有兩千餘件。民間賞玩鼻菸壺還要一個習慣,一個人有十兩銀子,就買十個一兩銀子左右的鼻菸壺,一個人有一百兩銀子,就買是十個十兩銀子左右的鼻菸壺,原因是如果自己經常更換鼻菸壺示人,就會表示家境的闊綽或地位的顯赫。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乾隆以後,隨著國力的衰退,官做的鼻菸壺多為瓷質或料器,貴重材料的越來越少。清末民初,內畫鼻菸壺卻異軍突起,工藝高超,堪稱精品。鼻菸壺發展到今天,幾乎脫離了實用器,成為供人們雅玩和收藏的藝術品。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結語

鼻菸壺以玻璃,陶瓷,玉石,金銀,琺琅,竹木牙角等材料製成,集琢磨,雕刻,鑲嵌,內畫等技藝於一身,或高貴典雅,或精緻考究,被譽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小小的鼻菸壺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還反映出中國工匠們的聰明才智和巧奪天工的手工技藝。雖然現在嗅吸鼻菸的習俗幾乎消逝,但作為精美藝術品的鼻菸壺依然令人愛不釋手!


鼻菸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愛文玩,關注柴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