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按圖索魯|未來在山東,哪些產業集群將最引人注目?

“十四五”按圖索魯|未來在山東,哪些產業集群將最引人注目?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未來在山東,哪些產業集群將最引人注目?答案一定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十強產業”。

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山東初具規模的十強產業集群已達108個,年營業收入約5.5萬億元。此外,在全國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山東有7個產業集群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毫不誇張地說,山東在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上的提前佈局,已初見端倪。

截至目前,山東十強產業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正是搶了佈局之先勢,“做強做優做大‘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這次被明確寫到山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中。

山東同時提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佔比大幅提升,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主引擎,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鏈產品鏈邁向中高端的十四五目標。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從建立“十強產業”到“初步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和全國其他正在發力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省份相比,山東的力度可謂強大。

根據《2019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這一年山東也收穫了十強產業發展的一大桶金。

· “四新”增加值佔比達到28%,投資佔比達到44.8%。

·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0.1%,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 十強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增加值分別增長5.5%、5.7%和9.3%,依次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3、4.5和8.1個百分點。

連接未來的十強產業,哪些產域集聚最為明顯?

這一期間,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的第一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山東有7個產業集群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從產業範圍上看,這7個集群涉及產業信息技術、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體現了山東的產業優勢,與山東確定的“十強產業”的範疇基本一致。

實際上,目前山東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已達108個,年營業收入約5.5萬億元,集聚規模以上企業近1.6萬家,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山東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形態。

結合山東已經公佈的兩批“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名單,105家領軍企業來自山東16地市,無一地缺席。

“十四五”按圖索魯|未來在山東,哪些產業集群將最引人注目?

特別是棗莊,隨著第2批“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名單的發佈,實現了零的突破。此外,濟南、煙臺和青島共41家,佔比接近總數的一半,體現了濟青煙“三核”引領作用。

按行業分,105家領軍企業裡從事醫養健康產業的企業數量最多,有18家;高端裝備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並列第二,各有16家企業入選。高端化工產業以15家企業的數量位居第三。

可見,山東正在發展的“十強產業”中,醫養健康、高端裝備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企業集聚態勢最為明顯。

新一代信息技術挑大樑,濟青或成發展高地?

官方數據顯示,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三年提高6.3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達到44.4%。這說明,在山東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信息化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根據山東公佈的108個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名單,濟南、青島兩地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佔比接近60%,成為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聚集地,並實現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比如青島,今年前10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39.4%,卡奧斯成為首個進入國際權威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全球“50家聰明公司”榜單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濟南,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已經達42%,濟南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數量達到480家,市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達410家,技術創新產品貢獻率達到50%以上,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了全省領跑。

城市產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蘊含在新興產業的發展態勢中。從這個角度看,濟青兩地正在成為山東省新一代技術產業發展的兩大高地。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柴慧娟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