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筍企圖稱霸東南亞,一年擴軍20萬,上演越南版“抓壯丁”

1975年4月30日,越南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胡志明戰役結束,這標誌著越南經過30年的漫長戰爭,終於實現了南方解放和國家統一。越南人民在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之後,都盼望著能夠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過上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但是,無情的現實卻把他們的美好願望撕成了碎片。

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衝昏了以黎筍為首的河內當局領導層的頭腦。印支三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在戰爭時期結成的戰略聯盟關係,強烈地刺激了越南建立以其為主導的印支聯邦的慾望。急劇膨脹的軍事實力和蘇聯南下擴張的勢頭及其對越南的拉攏、扶持,助長了越南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理念。

黎筍企圖稱霸東南亞,一年擴軍20萬,上演越南版“抓壯丁”

就在戰後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1976年12月,越黨召開四大,確定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並舉,以軍事手段為主實現印支聯邦,確立在印支地區主導地位的國家總戰略,明確提出建立印支聯邦(這個詞畢竟帶有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在公開表述中稱之為印支三國特殊關係)的國家基本政策和戰略目標。在這一國家戰略的指引下,越南走上了推行地區霸權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了適應控制老撾、入侵柬埔寨、軍事抗衡中國、稱霸東南亞的需要,黎筍集團窮兵黷武,大肆擴軍備戰。為了解決兵員問題,上演了越南版的“抓壯丁”。

從1977年開始,黎筍集團不僅將抗美戰爭後復員的大量官兵重新徵召入伍,而且在全國各地成立“義務兵役徵兵委員會”,大肆招兵買馬。從1978年到1979年7月,僅一年半的時間,便在全國進行了六次大規模徵兵運動。其數量之多,範圍之廣,氣氛之緊張,遠遠超過抗美戰爭最激烈時期。有的工廠應徵人數佔工人總數的百分之十以上,有的地方徵兵率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三。龐大的軍事機器消耗了大量可用於經濟建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美國報紙指出:“越南是世界上按人口計算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同時卻是世界上武裝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黎筍企圖稱霸東南亞,一年擴軍20萬,上演越南版“抓壯丁”

越南的徵兵,準確地說,很大程度上是“抓壯丁”。本來1978年4月河內當局曾作出關於徵兵和徵招國防工人的決定,其中規定七種人可“暫緩服兵役”,比如“家庭唯一勞動力”、“直接撫養三個小孩以上的人”、“烈士、傷兵家庭中唯一的男青年”、“有許多孩子是現役軍人的家庭”、“已考上大學和正在大學、中學學習的學生”等等。但是這個決定不過是一紙空文,在具體徵兵中並沒有貫徹其中的內容,而是強徵硬拉。據海興省四岐縣統計,該縣有240戶人家的第二個子女被抽丁,180戶人家的第三個子女被被抓丁,40戶人家的第四個子女被強徵,還有227戶烈屬、傷兵家庭的子女被迫服役。在校的大學生也照徵不誤,河內百科大學化學系的一個班30多人,被徵走的就有7人。

由於急需兵員,所以把服兵役的年齡一再放寬,從過去的18歲至30歲,擴大到16歲至45歲。男的不夠,女的也不放過。這使得越軍中女兵的人數大為增加,18歲以下的娃娃兵也大有人在。為了湊齊人數,黎筍集團徵兵體檢標準可以放寬,甚至對政治素質也不加考慮,連過去的南越偽軍、社會上的地痞流氓、有前科人員也收羅起來。徵兵範圍還擴展到了工礦企業的技術幹部隊伍。

黎筍企圖稱霸東南亞,一年擴軍20萬,上演越南版“抓壯丁”

無休止的大規模強徵兵員,把整個越南弄得民怨沸騰。逃兵役、抗抽丁的事層出不窮。為了逃避兵役,有的人裝病躺倒,有的人自傷致殘,有的人逃進深山野嶺,有的人流落他鄉或逃亡海外。逃避兵役者被當成犯人進行追捕,抓到的一律關進監獄服苦役,抓不到本人則以親屬替罪。此外,還用吊銷糧食供應本、沒收財產等辦法,強制人們去當兵打仗。

1979年2月,我軍進行自衛還擊作戰之後,黎筍集團藉機進一步擴軍備戰。在對華戰爭的聲浪中,繼續保持和發展戰時體制作戰實力。黎筍聲稱要把全國300萬工人、職工變成“300萬戰士”,“隨時準備戰鬥”。各種宣傳機器全力開動,揚言“一聲令下,立即動員,動員誰,誰就去”,“應徵青年的數量同公民數量的比例越高,國防力量就越強大”。

黎筍企圖稱霸東南亞,一年擴軍20萬,上演越南版“抓壯丁”

據統計,越南抗美救國戰爭結束時,越軍總兵力為100萬人左右;1979年3月5日河內當局宣佈實行全國總動員,實現全民軍事化和全民武裝的決定之後,越軍兵力驟然增長20萬,達到120萬人,成為全球軍隊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為了維持這部龐大的軍事機器的運轉,軍費開支常年保持在財政支出的60%左右。黎筍集團把本來就極為有限的寶貴資源投入到長期的戰爭中,最終造成的惡果是:工農業生產一片蕭條,市場商品供應嚴重不足,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反觀同時期的中國,改革開放風起雲湧,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在嚴峻形勢下難以為繼的越黨,在1986年7月黎筍死後,於12月召開六大,公開承認“國家面臨的種種困難是由錯誤領導造成的,並且承認這種錯誤是“總的主張和政策方面的嚴重和長期的錯誤,是戰略指導和組織實施方面的錯誤”,不得不逐步放棄印支聯邦的美夢,改弦更張,學習中國的經驗,走上了“革新開放”之路。

利令智昏,自不量力,害苦了越南老百姓,這就是黎筍人生最後10年的寫照。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